邁向淨零論壇——打造能源共融社區 活動報導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許量然 專員

近年來,綠能和社區間的矛盾時有所聞,然而,台灣要達到 2050 淨零目標,綠能佔比須超過 6 成。因此,台灣亟需找到綠能和社區共融、共榮的方法。

主婦聯盟長期推動「公民電廠」,是希望透過公民參與的形式,讓社區居民共同決定綠能的發展方式,也共享發電的好處,讓綠能可以服務社區,而非壓迫社區。

因此,2023/7/21(五),我們舉辦了邁向淨零論壇,與地方社區一起討論綠能如何適當設計,與社區共好。


本會董事長致詞

公民電廠能為社區帶來的,不只收益

透過躉售電價帶來的收益,綠能的設置能給社區帶來一定的穩定財源,而這些財源可以回饋到社區應用,創造更多社會價值。

主婦聯盟的吳心萍主任指出,為於關渡國中的干豆好公民電廠透過每年的公益金回饋,以及基金會的額外投入,與學校老師共同發展適合國中生的能源教育課程;而古坑綠能合作社劉明欣召集人則指出,古坑麻園社區因為高齡化嚴重,希望透過公民電廠的在地回饋推廣綠照護及老人送餐。


本會資深主任吳心萍介紹干豆好公民電廠

國際上,日本千葉透過公民電廠模式在農地上蓋太陽能板,讓願意回來耕作農民可以分享收益,光電的設計上以農業機具可以進去為標準,制度設計也以保留農地使用為出發點。台大城鄉所的黃麗玲教授則指出,韓國銅雀區盛大谷社區因為長期的公眾說服與支持,除了在幼兒園與圖書館都可以看到裝設的太陽能板外,也設立公眾充電的太陽能站、或是避免熱傷害的老人中心,這些都是深化氣候、能源與在地民眾關係的方法。

誠實為上策,公民電廠建立在信任上

「公民電廠不是從屋頂開始,而是從人開始」。本會吳主任與麻園的劉召集人都指出,建立社區的信任是公民電廠推動最重要的根基。

要建立信任,不能只談好處。吳主任分享,英國 Stockport hydro limited 的小水力在施工及營運過程遇到非常多問題,包含旱澇、設計誤差、土地糾紛、河川落葉造成機械故障等等,但他們仍是全程與居民溝通讓居民了解現況,也因為這樣,在地的居民也一起清理河川落葉,讓這個案例成為標竿的小水力案例。劉召集人則指出,裝設太陽能本質仍是工程,如果施工的時候避開風險不談,或是施工品質不良,造成後續居民的生活影響,那便會造成民眾對於太陽能的失望,在尋求居民的支持時,只能透過誠實,才是最好的方法。

而更進一步,是在設計上,融入居民的需求,信義新城陳有鵬主委分享,原先裝設光電的起心動念,是為了解決社區集合式住宅長期漏水的問題,同時也考量了住戶對於屋頂空間的曬衣需求等,於是將光電架高,板子中間的縫隙,也透過矽膠接合,形成可以擋雨的太陽能屋頂。


信義新城陳有鵬主委分享信義新城經驗

從低碳社區到正能源社區

台大城鄉所的黃麗玲教授指出,既有低碳永續家園的推動最大比例是在於社區綠化,在能源上則以節電、更換燈具為主,裝設太陽光電的比例很少,這與城市碳排的主因,諸如建築、電力、交通是有落差的,如何從推動低碳社區,進一步到能提供能源給鄰近社區的正能源社區(Positive Energy. Districts,PED),需要因地制宜,建立社會信任,也需要技術社群的支持。


台大城鄉所黃麗玲副教授從國際案例分享正能源社區概念

黃教授也提到,在歐盟2023年因為戰爭而出現的生活成本危機,對於能源造成的高額成本,公共、合作、社會住宅反應能力好,具有更好的能源表現,可見公民參與的程度高,也是韌性的一部份。如何把再生能源轉型跟生活連結,讓民間從過去社區營造、地方創生累積的多樣創造力,進到下一個邁向淨零階段,需要政府、技術社群、民間共同合作。

公民電廠的推動,需要更完整的政策支持

城市與鄉村因為建築、居住型態不同,對於公民電廠在推動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也不同。

屋頂型案場的行政程序,並不因為規模小就比較簡單,但卻因經濟回饋較低,對於廠商誘因時常不足。在都市的大樓中,除了集合式住宅需要通過區權大會的高門檻外,在施工上因為需要出動吊車,成本相對高,即便是透過出租屋頂的形式,對廠商也沒有太大的誘因。相對來說,鄉村中獨棟建物較多,雖不需要經過區分所權人同意,但如果地處偏遠,因為缺乏饋網等基礎建設,對於廠商的誘因也同樣不高。環保署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籌備處葉副組長也指出,即便是環保署的屋頂有110坪的規模,但因為有部分遮蔭,仍被一般系統廠商評估為「效益不足」,轉由綠主張綠電合作社才願意施作。

本次論壇,環保署也說明了低碳社區推動公民電廠的政策規劃。其在與綠能合作社合作後,環保署正偕同地方環保局,盤點一千多個低碳永續家園社區的公、私有屋頂,希望能透過更友善的標案設計及媒合機制,推動 1000 個社區設置屋頂光電。


環保署梁開忠科長說明低碳永續家園公民電廠推動策略

但盤點下來,仍發現許多問題要克服:首先是因屋頂小而誘因不足的問題,除了建議可以集合同一個地區,多一點的屋頂同時施作外來減少成本外,在地方公有屋頂建置公民電廠的標案設計上,環保署也希望透過友善的招標設計,比如減少回饋金的比例,轉而強調公民參與,讓這些有意投入公民電廠的社區能減少門檻,並將發電的好處真實回饋到鄉里。

除此之外,民眾對於太陽能的資訊落差是城市與鄉村共同推動的困難。劉召集人建議政府宣傳的政策需要更在地化,才能融入社區;而陳主委則建議在有經驗的社區進行推廣分享的同時,如果公部門的人員可以在場,更有助於溝通。

結語,如何讓公民參與在地開展

邁向淨零,發展綠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綠能的發展能否以社區的需求出發,而公民電廠正是解方。

本會吳碧霜執行長在論壇結尾時也指出,公民電廠可以做為社區營造的新路程,透過20年穩固的收益,讓社區治理不斷滾動。建議環保署應建立跨部會的溝通平台,從社區公民的角度而非業務本位的角度,透過建立社區人才以及技術社群的資料庫,看見公民參與的可能性。也期待環保署能啟動更多不同領域的對話,要讓人民對生活有感,使公民電廠成為生活設施,結合建築能效提升,因應未來生活成本的危機。


本會吳碧霜執行長指出開展公民參與的重要性與方法

吳執行長也進一步建議,社區營造累績的社會資本,包括營建署的社區規畫師、文化部社區營造中心及在地輔導團,都可以在過程中強化協作,讓公民電廠的宣傳更加在地,公民參與能落地開展。

這次論壇共計有16個縣市局處參與,讓低碳社區的政策可以透過社區、學者、縣市、中央共同討論深入地方。我們也會持續關心及追蹤相關政策的推動狀況,讓未來綠能,可以融入社區。


綜合座談,其中古坑麻園綠能合作社劉明欣召集人為線上參與


歡迎收看活動直播連結,也歡迎訂閱本會Youtube,持續關注淨零相關議題。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