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湍河流走─淹沒在水庫中的家鄉

您在這裡

作者
黃美釵/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二十世紀中期,在美國麻州西部湍河流域附近的一些鄉鎮沈沒在水中。為了要興建垮濱水庫,它們被政府收購、淹沒。
 
本書是由被公認為美國的安徒生與現代伊索的珍.尤蘭(Jane Yolen)所撰寫,她獲獎無數,包括凱迪克金牌獎。本書是依據當地文史資料所編寫,描述出當地民眾的的抒情令人深省,透過故事的呈現方式,這樣曾發生過的事蹟讓人永難忘懷。她把書獻給珍妮.格蘭茲克(Janet Grenzke),最了解垮濱水庫的人。
 
精緻的畫風是由曾兩度獲得美國凱迪克金牌獎─最高榮譽繪本獎兩屆的得主芭芭拉.庫妮 (Barbara Cooney) 所繪製。全書色調充滿了淡淡的土黃、柔柔的灰藍、淺淺的蘋果綠,捕捉到改變中的景色與新英格蘭民眾的生活風情。她把書獻給所有曾住在湍河流域的人。
 
本書敘說了這個事件。透過六歲小女孩莎麗珍的眼中,她看到自己的家鄉,從繁榮轉變成荒野乃至於沈沒水中。這個故事鮮明地追思的田園生活與變動的年代;曾是玩耍據點的老石頭磨坊,被拆毀了;流著濃密楓漿的老楓樹,被連根拔起;多年後重回故里的返鄉客發現,當年上學時所行走的柏油小徑,如今已成為水庫中船客漫划的水路。
 
樹帶給莎麗珍無憂的童年。臥室的窗外有長長柳條兒輕聲叨絮著,後院的楓樹下是夏日夜晚外宿的好地方,仰望大榆樹上的貓頭鷹撲撲飛離枝頭,楓樹掛上小木桶流著濃密楓漿。好友喬治和南西陪伴莎麗珍度過快樂與憂傷的童年。清晨相約柏油小徑的十字路口一起上學,夏天晴朗的日子一起在湍河釣魚,躲到墓園裡一起玩耍和野餐,躺在楓樹下一起外宿,夏夜裡一起把抓到的螢火蟲放入寬口瓶子,一起眼睜睜的望著老石頭磨坊被推倒,卡車載著鄰居被移走的小木屋,大家在後面跑著、追著……
 
不過一切都變了。遠在60哩外的波士頓缺水,需要山谷裡優良的、清澈的、乾淨的、冷冽的水,居民用水換錢、換新房子、換更好的生活。先把墓園都遷走了,再把大樹和小樹都砍掉後載走了,也把房子都剷平了。一點都不像家鄉了,沒有樹,沒有庭院,沒有屋子,沒有教堂……只有長長、灰灰的荒野像個群山環繞的大空洞。水慢慢的、無聲無息的流進來,湍河流域的每一個小村落都不見了,費時七年。
 
很久很久以後,莎麗珍長大了,和爸爸到垮濱水庫划船。爸爸指著湖底,學校在那兒,老石頭磨坊在那裡。模糊的記憶已讀不出,只有在掬起湖中水時,才知道,過去的,都消失不見,在水底無影無蹤。
 
這樣的故事,全世界都會發生。
 
取材自:青林國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讓湍河流走。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