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採訪通知】「校園午餐 要營養、不要飼料」記者會

您在這裡

時間
2013/05/07 02:0002:30

 

「校園午餐 要營養、不要飼料」記者會採訪通知

【訴求】要求國小校園午餐供應學童「食品級非基改黃豆」製品,呼籲家長、學校與校園團膳業者,不要再以「飼料級黃豆」餵給孩子們吃了。

【時間】2013年5月7日(二)早上10:00-10:30

【地點】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地址:北市汀州路三段160巷4號五樓之一)

【電話】02-23686211

【主辦單位】無基改農區運動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色陣線協會、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 )

【出席單位】兒童福利聯盟、人本教育基金會

 

【發言】

基隆七堵復興國小家長會會長表張明麗、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秘書長黃嘉琳、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綠色陣線協會代表林學淵、兒福聯盟研發處研究員黃玲雅、人本教育基金會代表。

 

【記者會內容】現場陳列資料背版、演出「誰吃了飼料做的校園午餐?」行動劇、提供新聞稿、連署行動文字資料等。

【訴求說明】

台灣人民大量食用各類黃豆製成的食品,平均每人每年消費高達十一公斤的黃豆。豆腐、豆乾、豆漿等不但是家庭中常見的食材,也經常出現在國小學童的校園午餐菜單當中。

本土黃豆產量極少,絕大多數需仰賴從美國、巴西等國進口。依據衛生署所公布的資料,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230萬噸以上黃豆,其中超過九成是基因改造黃豆,也就是業者口中俗稱的「飼料黃豆」。美國等地及其他出口對象如歐洲等國,並不作為食用用途,而是生產來當成飼料或搾油用的,搾油之後所剩下的豆粕、豆粉也拿來餵食牲畜。不但種子是基改的,大量施灑除草劑的農作方式、貯存場所及運送過程,都用飼料等級處理,控管流程與食品級非基改黃豆截然不同。

這樣的基改飼料豆,往往就是台灣國小學童的午餐食材。

基改食品的風險問題至今眾說紛紜、疑點重重,但研究者發現餵食基改飼料的白老鼠、倉鼠發生不孕、腫瘤及其他病變。除此之外,飼料級黃豆的除草劑、農藥殘留高、倉儲、運輸、包裝條件不佳等問題叢生。例如,飼料級黃豆主要是抗嘉磷賽除草劑的基改黃豆,為了進口做飼料,政府把黃豆嘉磷賽殘留允許值提高100倍。這在其他國家沒問題,因為他們人吃的都是食品級的,唯獨我國人吃的黃豆製品以九成都是飼料級黃豆。飲食方式相似的地區,如中國、日本、南韓、馬來西亞、越南等鄰近國家皆食用無基改黃豆,只有台灣,以基改飼料豆加工製作成「營養午餐」餵給孩子們吃,如此的校園午餐營養何在、健康何在、安全何在,令人質疑!

全國各地國小目前即將辦理年度校園午餐招標,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等團體呼籲:學校進行午餐評選時,午餐採購委員應將「使用食品級黃豆製品」列入評選項目,拒絕飼料豆所做成的食品再進入孩子們的午餐當中,為全國學童的飲食安全衛生把關。

【新聞聯絡人】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秘書長黃嘉琳  0978207-831 chialin@huf.org.tw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秘書陳儒瑋 02-23686211 ext 12

 

發佈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