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殘檢驗方式差異大,回歸源頭管控是根本】

您在這裡

【農殘檢驗方式差異大,回歸源頭管控是根本】

    一般市面上消費者能採購到的生鮮蔬果,若無特別標示有機標章則大部分均為一般慣行農法所生產的產品。不管來源為何都建議消費者回家認真以清水多洗幾遍才能確保安全。當然若是能購買有機認證或是友善生產的農產品,不只食安有保障更直接對生態永續盡一份心力。

    經常聽到農產品經過檢驗的口號,大眾就以為是安全的蔬果,其實農藥殘留檢驗方式目前有2大類,一是衛生福利部公告方法()多重農藥殘留檢測:定性定量,可檢驗出農藥品項與殘留量(本檢驗方法適用於蔬果類、穀類、乾豆類、茶類、香辛植物及其他草本植物等食品中373項農藥多重殘留分析),缺點是檢驗價格高昂並且需要較長的時間。另一種是生化法:主要是能驗出兩類農藥(氨基甲酸鹽、有機磷劑),這兩類農藥毒性較強對人體傷害較嚴重,這方式雖然快速、便宜,缺點就是準確性偏低。實際生活面,北農批發市場、某些超市,標榜每批菜都有農藥檢驗,說的就是使用生化法,一般民眾不了解,可能覺得安心而購買。各種檢驗方式都有其優缺點,重點是否有對大眾說清楚,若是含糊其辭讓消費者有錯誤的想像空間,就可能會造成消費者不正確的安心反而糟糕。主婦聯盟基金會建議市場的農殘檢驗不如回歸到田間檢驗,提早於採收前先檢驗,若是合格便可安心採收,若不合格則延長蔬果田間生長期拉長安全採收時間降低農藥殘留量,致複驗合格才進行採收,避免農友損失,也保障消費者對食安的要求。

     農藥殘留標準是"行政管制標準",不是食安風險標準,這點如何和民眾溝通,應該才是農委會和食藥署的挑戰。即使農藥殘留超過數倍或數十倍,其數值可能還是遠低於該農藥的安全攝取量,若再考量安全攝取量是已經除了安全係數100,那這個農藥量更是遠低於實驗動物的無可見作用劑量。當然,如果農藥的毒性是類似荷爾蒙的狀態,那任何微小的劑量都有可能產生危害。反觀農藥對農民、環境、生態的影響,可就非常大,那裡才是高濃度、高風險的地方。

    主婦聯盟基金會再次呼籲政府推動農民友善耕種及農藥減半政策能確實執行。將舊有高毒性、高危害環境的農藥進行退場,適時增加新的、低毒性、低生態風險的農藥以取代。植物醫生制度如果好好推動,應該會對農藥濫用有好的收斂效果。推動這個制度雖然阻力很大,但很希望能有所進展。一開始一定不完美,但一步步改善,才有希望讓農民合理用藥。

 

上下游相關新聞:農藥快篩「生化法」快速便宜,但8成農藥驗不到,如何保障食安?https://www.newsmarket.com.tw/one/bioassay-issue/

發佈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