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您在這裡

校園午餐裡看不見的食安問題(下)

校園午餐把關的單位,主要為各地衛生局、教育局和中央消保會。此外,各校亦有不定期抽驗,但囿於經費限制常未實施。儘管看似「多方」監測,但實際上卻成為「多頭」馬車的下場,不但總抽驗件數不多,也拖垮通報效率。中央消保會和衛福部會以全台中小學為樣本抽驗,可能到學校或團膳公司進行食材採樣,通常一年進行一次,每次抽驗數十件,以全台近4000家中小學計,各校每年被抽中的機率約為1/80,即80年才會被抽中一次。閱讀全文

校園午餐裡看不見的食安問題(上)

五月嘉義爆出校園午餐水果量少質差,甚至有腐爛發霉匪夷所思的情況。其實,除了這種看得見的食材品質問題之外,孩子的校園午餐還有更多「看不見的食安」問題,包括:農藥與動物用藥殘留、加工食品的添加物,以及豆製品是否為飼料級基因改造黃豆等。只是,鮮少有家長聞問,或者其實是不知該如何關心起。閱讀全文

來,一起走!當一位綠繪本小組志工

每次看著孩子們的臉,總覺得自己正在看著一本通往未來的書。 從培訓課程到教案設計 當初想參加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綠繪本志工培訓,只是想多了解一些繪本和自我提升。但參加後才發現,原來想「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跟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是十分不容易的!因為我所擁有的童心與孩子們的童心是不一樣的。故此,從繪本的選擇、文本的分析、製作教案、教具,都必須深思熟慮。尤其在決定教案主題時,才深深的感覺到:如何讓孩子理解我們的環境,卻又不會讓孩子被嚇到,並保有他們純真美好的世界;如何理解孩子們的認知能力與接受程度…等。過程中,對從沒寫過教案的我來說,真的是一件非常耗損精力的事。但隨著對不同的環境知識日漸加深認識...閱讀全文

食藥署 給問嗎?基改食品安全不是你說的算

當2014年6月18日食品藥物管理署於聯合報刊登<舌尖上的科學:基改食品致癌?證據不足!>半版廣告試圖以推廣食品安全科學之名,說服台灣民眾接受基改食品時,本會隨即於官網與報章媒體發表聲明與投書(焦點評論:食藥署變身基改業者公關)駁斥,今(6/24)食藥署再度發布公告(基因改造食品原料係以科學實證為審查基礎,經過嚴格安全性評估,政府全力把關)表示政府對於基改食品原料基於科學實證全力把關云云,本會雖肯定政府的迅速回應,但對於其公告內容避重就輕,未正面回應本會相關質疑,仍深表遺憾。閱讀全文

20140618<舌尖上的科學:基改食品致癌?證據不足!>廣告事件簿

食品藥物管理署於6月18日聯合報上刊登< 舌尖上的科學:基改食品致癌?證據不足! >半版廣告,以推廣食品安全科學之名,說服台灣民眾接受基改食品,此舉形同對今年初才將基因改造作物納入規範的《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打了一記悶棍。

車諾比事件後白俄羅斯的輻射防護措施

原文出處: https://www.belrad-institute.org/UK/doku.php?id=publications:articles:mesures_of_radiation 譯文出處: https://triathlonlifestyle.blogspot.tw/2013/05/blog-post.html   車諾比事件後,白俄羅斯境內有23%以上的土地輻射污染超過1Ci/km2。超過1,685萬公頃的森林和1.6萬公頃的農地與將近四千人已遭受銫-137污染。車諾比事故的經濟損失超過2,350億美元,等於32個國家的1985年預算。儘管在這些年來,白俄羅斯花費約20%...閱讀全文

《NHK 追蹤國際標準ICRP令人顫抖的低劑量暴露真相》觀後感

2011年12月28日在日本NHK播出的這部紀錄片,追蹤了ICRP(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在1990年制定核能安全基準數值:「100毫西弗會增加0.5%的罹癌風險」之判斷標準的爭議;製作單位並且前往瑞典、美國等地採訪,將實際暴露在低劑量輻射中卻罹癌的真實案例,呈現在螢幕上。 故事的場景從日本開始,許多核災被害地附近的居民開始擔心孩童或老人是否適用同樣的輻射劑量標準,也對食物的安全產生懷疑。同樣是受到核災影響的瑞典,也有一群人憂心著因為輻射所可能造成的罹癌風險。不同於日本的案例,瑞典距離25年前發生車諾比核電廠事件的事發地距離更遠,然而,他們根據統計的數字,指出提高的罹癌比率,...閱讀全文

從食品安全到食育基本法

日本在十餘年前制訂「食育基本法」,正是一種把食物安全與綠色生活方式進行連結的努力。透過這箇努力,日本人逐漸把食物、農業、土地、綠色生活方式融為一體,對個人、社會與環境都產生巨大的影響,值得我們效法學習。 社區大學、主婦聯盟與清華大學開始討論訂定「台灣食育基本法」的相關問題。閱讀全文

<食安法>通過之後:食品添加物包裝標示的改變

簡單舉個例子,以往只能看見酸甜果汁的包裝上寫著「調味劑」三個字,這些通常都添加有檸檬酸這種從各類礦物、動植物提煉出來的食品原料,未來<食安法>施行之後,我們將很容易在包裝上看見「檸檬酸」這三個字。閱讀全文

給爸媽的一封信-校園基改歸零 親子健康雙贏

依據衛生福利部所公布的資料,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230萬噸以上黃豆,大部分用來榨油、作飼料,約有一成作為食用。以國人每人一年平均食用11公斤的黃豆的來源統計,大概九成五以上是基改黃豆,幾乎都來自美洲。而我們孩子校園午餐中的豆腐、豆干、豆絲、豆包及豆皮等食材,原料大部分都是這些基因改造黃豆。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