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示範輔導計畫成果展5-田野勤學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提升本土雜糧復興】

又禎有限公司(田野勤學)-田野大豆的永續生活提案

主持: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鄭秀娟董事長;報告者:又禎有限公司 / 陳光鏡執行長

圖: 田野勤學陳光鏡執行長報告現場

永續共好,從種下一顆改變台灣食農環境的黃豆!

田野勤學採用對土地友善的自然農法種植台灣黃豆,豐富田間生態。其計畫涵括了農業、飲食、教育行動,並認為「支持國產糧食就是對土地最大的愛」。田野勤學計畫的行動涵括四個面向:增進五感體驗、居家生活提案、永續價值展現、社群聚落串連。

田野勤學認為食農計畫要輔以「商業」的角度看待才能達到永續,也盤點了利害關係人,包括:企業夥伴、在地消費社群、各級校園師生以及餐廳業者。

圖: 田野勤學計畫行動介紹,取自講者當日簡報

圖: 田野勤學計畫搭建的關係網路,取自講者當日簡報

田野勤學推出並執行大豆的永續生活提案

(一)食農教育教具模組化,以下活動或教具可讓各年齡層孩子透過不同方式,更有效認識大豆:

1.     大豆田野探索活動,認識大豆的生長及友善耕作。

2.     黃金大豆三部曲食農課程可認識大豆的飲食加工製作。

3.     食農教具「田野裡的黃豆寶寶」繪本。

4.    「大豆飲食知多少」、「田野生態帶回家」桌遊。

(二)大豆剩餘資材循環再利用:

田野勤學利用每次收成餘下的NG豆與在大豆加工的生產過程所產生的剩餘物「豆渣」,建立跨領域的廠商合作,包括:

  1. 與位於彰化田中老字號作皂廠─寶豐香皂,合作開發豆漿皂,以解決NG大豆的問題
  2. 與致力於永續食材飼料的阿爾文飼料合作「豆渣特寵飼料」,以豆渣取代動物性蛋白粉末,協助廠商增加銷售並解決豆渣問題。
  3. 在南投連結在地小農的烘焙加工廠─瑪度食品合作開發「豆纖營養棒」,以乾燥豆渣磨粉取代部分麵粉。

(三)永續實踐價值擴散:

  1. 透過餐廳供應鏈搭建城市行動支持網絡,以餐廳為據點提供消費者預約訂購,建立團(共)購模式。預約訂購可減少食物的浪費且讓消費者以更短的消費里程購買到更符合綠色飲食的選擇。
  2. 透過消費連結,將食農體驗旅遊帶給消費者。舉辦從餐桌回溯到產地的農旅程,從日常生活最貼近的飲食出發,讓體驗過程更加有感,進而影響消費者的綠色飲食選擇。
  3. 辦理田野永續生活節,聚集在永續領域耕耘的個人或團體,其涵括:10家致力於永續循環廠商、8場永續材料再利用手作體驗、2場永續及食農議題講座、1場生活換物互動現場。

圖: 田野勤學提出的永續生活提案統整,取自講者當日簡報

田野勤學的未來展望

(一)豆渣乾燥與循環處理:搭建黃豆的產業循環,實現可再用與加值化的目標,並因應規模化與商業化等目標,開發對應商品、推出新解決方案或跨域結盟打造生態系。

(二)食農教育體驗設計規劃模組:可以透過教師研習、擴至休閒農業區、休閒農場,將食農教育體驗活動模組化與逐漸擴大綠色飲食生活圈。    

(三)供應鏈及消費社群共購模組的擴大及深化:共購模式可以達到惜食減少浪費、減少運輸碳足跡,而農旅程的串聯可與消費者面對面傳達「地產地銷」、「安心消費」的理念。

(四)田野永續生活節持續辦理:聚集在永續領域深耕的個人或團體,不僅是面向一般群眾的永續倡議,還能建立在同一領域耕耘的各團體相互鏈結甚至找到合作機會。


圖: 與談現場

與談人:

又禎有限公司/陳光鏡執行長

台中改良場生物技術與農產加工研究室/蘇致柔助理研究員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張明純兼任講師

農業部農糧署/陳啟榮主任秘書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黃雅玉科長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楊湘雲特約環境技術師

討論議題:

(一)如何擴散輔導在地青年團隊循環經濟產業的經驗。

(二)如何強化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與公部門資源合作,以成立食農共好生活

本土雜糧復興運動的推動

陳啟榮提及台灣糧食自給率約3成左右,其中稻米自給率為110%,有生產過剩之問題加上水稻需要大量的灌溉用水。因此,農業部於105年開始推動「大糧倉計畫」,希望將3萬公頃的水稻面積改作「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其中,大豆的自給率只有0.2%。民國50、60年代左右,台灣種大豆的面積大約6萬公頃,現在大約只剩5000多公頃,故推動雜糧「復興」運動在所必行。

民國50、60年代時尚有管制進口的政策,現在市場則偏向自由貿易。面對歐洲、美國規模經濟的差別,我們在政策推行可以因應轉作補貼、建立代耕體系,建立集團產區,透過合作社驗證體系,建立市場區隔。

而111年農業部持續輔導建置大豆集團產區,並成立大豆產業策略聯盟,有運用桌遊輔佐大豆的推廣,未來可和田野勤學做交流。藉由食農教育,建構完整產業鏈理解,逐年提升國產大豆量能及消費量,穩定大豆產銷平衡,提高國產雜糧自給率,降低進口依賴,找回本土的雜糧主權!

農業剩餘資材的循環利用

楊湘雲提及不只大豆可以用豆渣,甘藷也有組策略聯盟,便利商店的烤蕃薯,長得不好的拿去餵牛,稱為蕃薯牛。現在翻轉農業廢棄物的既定印象,轉譯出新的意象:農業剩餘資源。

廢棄菇包中,培養菇類的廢土可以做有機質肥料,塑膠亦能回收後再利用,現今的農膜、塑膠布網的回收再利用,法規也有持續編列特別預算,發展更多面向的農業剩餘資材的循環利用。

擴大農政資源的使用對象

主持人鄭秀娟回應道:雖然導入代耕體系、大豆採後設備、農產品打樣機器,都可以至農業部農糧署申請,但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輔導計畫並非針對農民團體,故大多數受輔導的單位,如具有公司行號的團體,難以用到以上提到的農政單位資源。因此,希冀法規制度可以再研議調整。

圖: 田野勤學攤位與產品展示

圖: 田野勤學導覽解說


入選團隊的計畫各具特色,更詳盡的團隊成果分享請點擊連結: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