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示範輔導計畫成果展3-共耕食代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加強都市防災韌性】

共耕食代-野地糧倉永續綠生活實踐家

主持: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鄭秀娟董事長;報告者:共耕食代/詹凱毓創辦人

圖: 共耕食代創辦人詹凱毓報告現場

野地糧倉計畫成立始末

野地糧倉緣起於健康社會住宅的青年創新回饋計畫的青創團隊,用都市農耕與食農教育推展社區互助社群行動,這五年來匯聚都市農耕的社群,邁向合作團體組織型態,透過計畫,組織核心夥伴。

希望在北區推動野菜防災食農,用食農教育共享餐桌,推薦台灣在地小農好物,地產地銷。另外,希望逐步串連產地到餐桌供應鏈,剩食浪費再利用。

圖: 取自講者當日簡報

野地糧倉未來展望

野地糧倉已籌辦了專業培訓課程共十二場,半年內辦了24場活動,總參與人數達到1860人。

創辦人詹凱毓提出野地糧倉的四個發展方向,包括:食農教育營、社群串連、永續環境合作農場、都市農耕團結經濟

未來也欲朝向二地居的永續農莊邁進,解決都市高齡少子化議題,朝向正式合作組織,提出六年期發展方向,打造社群聚落。

組織匯聚了二度就業婦女、銀髮退休長輩、外包斜槓青年族群等,透過都市農耕,形成社群微型循環經濟。

  • 推動野草雜學:用野草進行加工,製作日用品,讓大家知道植物可以怎麼應用,同時能培育社區講師。
  • 推動質感陽台計畫:從陽台開始,生產少量可食植物,推動台北市都市農耕生活
  • 打造野菜共生園:帶民眾認識都市常見可食用野菜
  • 都市蚓農:為社區帶進再生農法
  • 紅土森林小宇宙,透過七堂實作課程,學習永續食物生產概念與操作
  • 共享餐桌:舉辦野菜宴,推薦在地好的糧食

圖: 取自講者當日簡報


圖: 與談現場

與談人:

共耕食代/詹凱毓創辦人

綠色餐飲指南/黃俊誠創辦人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張志豪股長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施汎昀執行長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王珠容股長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人民團體科/黃育歆股長

台灣社區營造學會/陳姿安理事

一碼IMMA-人與物的再生基地/黃芳惠主理人

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葉昆杰客家農場管理人

討論議題:

議題1-合作住宅的空間與資源結合食農教育推動機制的可行性

議題2-如何利用食農教育推動都市社區微經濟

議題3-如何促成社區發展相關資源整合食農教育

綠色餐飲指南/黃俊誠創辦人:

這整個計畫像是組織扎根的塑形,彼此會互相互動,在社區扎根,計畫持續擴大或許可以加入新住民,也是很好的青銀共生的實踐。過去老人家的智慧被閉鎖在家裡,現在透過食農教育往外擴張。現在也有越來越多企業會讓員工去頂樓種菜、彼此分享,這樣的計畫企業會買單,也建議公部門多給民間單位執行相關計畫,讓民間成為防火牆,民間單位也能在溝通討論中找出平衡點。

一碼IMMA-人與物的再生基地/黃芳惠主理人:

從社區營造當作起點,本計畫議題很生活化。社區長者本來就很需要互動,透過食物當作媒介,能讓長者覺得更有趣,促進交流。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施汎昀執行長:

社區發展還是著重在於人、組織團隊的凝聚,社區發展很需要誘因來做事情,例如內湖白石湖等地本來就有生產者,會願意做食農教育。透過食農教育去接觸不同族群的過程中,也是會遇到許多問題,例如都市區的空間如何做農業,這些都是可以持續討論的部分。

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葉昆杰客家農場管理人:

認為團隊介於公私部門之間,該怎麼找到對的人,和農耕及食農教育做結合,讓事情變得更有趣、更生活化,都是未來期待看見的項目。

圖: 共耕食代攤位與學員手作精油展示

圖: 共耕食代導覽解說


入選團隊的計畫各具特色,更詳盡的團隊成果分享請點擊連結: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