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分會]彈指之間 慢食之後

您在這裡

作者
魏淑卿/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本學期週五讀書會閱讀了《慢食之後 :現代飲食的31個省思》一書,發覺一翻開便停不下來,書中理念與基金會長期推廣的議題,是不謀而合。拜讀書內諸篇省思,許多觀念皆有「昨是今非」的感慨。從前大力提倡,今日重新檢討,有更新的必要。讀後感觸良多,想好好地分享作者的觀念。

兒童不識真滋味
 
在「不喝水的的孩子」篇中,發現「水」常是現代孩子們無法取得其他飲料的最後選擇。而在法國的幼稚園,僅准許幼兒攜帶水(裝在水壺裡),以避免飲用其他飲料,接觸過多糖分、人工添加物。喝水成為一種教育,且用溫水清洗味蕾,恢復味覺,食物的真滋味才會出現。
 
而「垃圾與食物」篇中,固有觀念認為薯條本身是有害的,其實真正的垃圾食物是炸油,而非馬鈴薯,巧克力是高熱量食物,節食瘦身者,抵死不碰一片巧克力,其實真正的可可粉含豐富的鎂、鉀、維生素E,且熱量低,真正的熱量大增的是添加物、可可脂。由於巧克力的其他添加物(乾果、牛奶、糖……)才成為高熱量食品。若避開前面陷阱,苦味巧克力是相對比較健康的。
 
「吃豬肉, 沒看過豬走路」篇中,食物如何由食材做出來的?對下一代常是模糊不知,小朋友努力讀書,卻脫離生活面,對食物沒感情,我們要帶小朋友去參觀食品製造、對食物的認識越接近自然,越愛惜食物。
 
吃不只是吃
 
可以發覺現代多數人買東西時,很少注意其商品之成分表。在「閱讀食品」篇中,該行為將導致沒發現:奶精中沒有奶、鳳梨酥中沒有鳳梨……。請注意看成分表,製造商會特意將某些健康的字眼放大,如:使用橄欖油炸薯片,強調橄欖油等於健康的意識形態。但事實上橄欖油只佔4%,其他葵花油、沙拉油則占比率非常高。所以買東西時,你最注重什麼?製造日期、期限、成分、價格、包裝……記得看成分標示,將它成為一種消費習慣。
 
「花錢買垃圾」篇中,包裝迷思值得思索,300g的產品確有50g的包裝,花錢買內容,還是包裝?我們的消費觀變成一種只注重外貌而非本質的價值觀;
 
「一次還是永遠」篇中,應警覺到一個使用才20分鐘的塑膠袋卻要土地用400年也難消化分解,這是大自然長遠負擔,所以一次性用品要減量。
 
讓食慾變食育
 
「少一點肉」篇提到,鼓吹少吃肉食,可以減少排碳。許多人常問:素食真的可以救地球?根據目前經濟成長和人口成長速度計算,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0億,光是今日全球已有10億人處於飢餓狀態,即將多出的15億多張嘴,怎麼辦?對肉食需求高,就需更多動物飼料來餵養,16公斤飼料生產1公斤牛肉是不符合經濟成本,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光是動物養殖、動物糞便(甲烷、NO)土地開墾……佔了總量的70%,相當驚人。故強調吃蔬菜、水果的好處,略為改變飲食習慣,給地球喘一口氣,少一點肉,對地球有幫助。
 
在「管理你的胃口」篇中,小朋友因進食過多零食,影響正餐,故管理胃口,可均衡飲食,也要避免肥胖。肥胖現在已成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原兇之一,讓食物成為營養美味,而不是身體負擔,有個屢試不爽的現象即:告訴我你吃什麼,就知道你是個什麼樣的人(you are what you eat)。
 
民以食為天
 
作者以美食作家的身分於2005年出版該書,批判台灣的飲食文化和面貌。而這本「慢食之後」是藉著了解,為地球養生,且希望改變一點飲食習慣及價值觀,可讓個人及環境生態能「康健」生存,我們對生態環境應抱持「不要透支,要有認知」。
 
飲食是生活的重心,生命的延續,糾正、改變我們的觀念,並付諸行動,而且能夠影響他人,對整個環境注意不少,不要以為個人力量小,把正確綠色飲食傳播出去,就像蝴蝶效應一樣:一隻蝴蝶振動翅膀,輕微無感覺,萬隻蝴蝶振翅,可形成強烈風暴。
 
慢食倒也非硬得放慢好幾倍的速度享用菜餚,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節奏及態度,許多彈指之間的決定,便能影響整個個人健康及大環境,推薦這本《慢食之後:現代飲食的31個省思》,相當獲益匪淺!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