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全國NGOs環境會議 -「311福島核災後輻射食品問題」後記

您在這裡

作者
林雅惠/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輻射食物不再只是核子事故當地的問題或鄰近國家的問題,而是全球的議題 」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秘書長謝婉華如是說。全國NGOs環境會議之全球化與食物安全第二場就輻射食品議題展開討論。謝秘書在會中點出,輻射食物對幼兒影響最大,瘋綠電召集人小宮有紀子看到台灣市面充斥日本食物,當中有許多在日本檢測出高輻射含量的食品讓他為家人餐桌的安全感到擔憂。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屬律師蔡雅瀅則呼籲,衛生署訂定的輻射污染食品容許值,嬰兒食品應改為零檢出。主婦聯盟秘書長黃嘉琳也指出,衛生署公布的日本輸入食品輻射檢測結果統計表,明白顯示多項食品被檢測出含有輻射污染,當中更包含乳製品,她呼籲官方應當學習香港、日本作法,每日公布檢測食品的實際檢測值與廠商、商品資料,保障人有免於吃輻射食物的自由。
 
謝婉華參與了十多年前台灣輻射屋的調查事件,亦擁有涉閱相關研究報告的學者身分,她在會中說明,人體暴露游離輻射的途徑主有三,皮膚、呼吸以及飲食,當中又以飲食攝入最為嚴重,烏克蘭、白俄羅斯在車諾比核災事件後,是受災最嚴重的國家,可看到每人每年吃入約300貝克的銫137,直到23年後英國衛生署調查顯示仍有19萬頭牛隻受到輻射污染。而小孩喜歡的蘋果汁、起司跟瑞士巧克力,卻是美國進口食品輻射污染情形嚴重前幾名。且根據統計顯示1986-1988年進口到美國食物有核污染的國家,就有土耳其、義大利、奧地利、西德、希臘、匈牙利、南斯拉夫、瑞典、丹麥、埃及、法國、荷蘭、西班牙、瑞士…等,開宗明義點出即便台灣目前沒有輻射污染但是不代表沒有輻射食物的風險。
 
1985年在車諾比90%的兒童是健康的,在十五年後只有20%是健康的,且根據研究顯示,在逃命圈15KM範圍內被曝的母親所產下較小胸圍的新生兒有顯著統計差異。除先天疾病增加以外,研究也發現生物年齡與器官老化速度也有加劇現象,但防止輻射食品污染的方法,只能用大量喝乾淨的水與服用腸道吸附劑的消極處置。然而核災發生,哪有足夠安全無虞的水呢?
 
身兼母親與日籍媳婦身分的小宮有記子,出生於福島核電廠開始運轉後一年,於早稻田畢業後曾做過NHK電視台社會新聞的記者,或許是這樣造就她對時事的高敏感度,福島核災發生後,小宮希望了解輻射是什麼。但當她看到「希望之國」之後,對片中女主角的行為感受很深,因為她在災後回日本時也是輻射偵測儀不離身,對生活中看不到也聞不到的輻射感到恐懼,這樣的擔憂卻受到家人與友人異樣的眼光,所以當為了孩子移居到台灣之後,小宮非常關注台灣進口輻射檢測報告,希望能讓小孩吃安全的食物,但台灣官方報告中的未檢出並不代表這個食品就沒有輻射污染,尤其擁有兩個年幼小孩的小宮,在看到台灣檢測進口紐西蘭的奶製品含有輻射銫含量2貝克就感到更加擔憂,害怕在無形中讓自己的小孩也吃進輻射食品。基於對於台灣輻射食品的種種疑慮,小宮更自主攜帶台灣的食物,米、黑豆、香菇到日本進行輻射食品檢測,透過這樣的行動,因而發現食品輻射檢測不易,每種食物須準備一公斤以上,且需要經過搗碎檢驗,經此檢測數值才會比較準確,相較台灣粗糙且草率的快篩方法,顯得格外諷刺。所以她不希望台灣有核電,小宮也從自己做起,少用電,並從煮婦的角度出發,三餐使用悶燒鍋而非電鍋或烤箱。
 
蔡雅瀅則從環保律師角度發聲,強調修正食品中輻射容許標準應經過更多的公共討論過程如大量說明會、座談會、公聽會、聽證會…等,且政府在去年六月底公告草案之說明中提到四點修正之因:「近年國際間有許多更為完整之相關科學性評估及研究資訊」、「該等標準過去評估之年代久遠」、「相關膳食暴露風險之評估資訊以更新」、「經檢討後擬修正」,但政府卻公告至今半年多的時間,仍未公開公佈四點的相關評估與檢討報告。蔡律師也提出台灣目前輻射食品檢測僅經18分鐘未破壞食品的快篩,跟小宮拿去日本做得較準確的食品檢測程序明顯落差過大,這樣隱藏在食品中的輻射含量可能比我們目前看到的還來的高。政府在311福島核災後的一個月,發表不會開放在沒有確保無輻射污染之虞的日本食品進口到台灣,但現在卻發現,政府作為似乎並不盡然,因此蔡律師呼籲衛生署應蒐集、調查、分析車諾比與福島兩大核災,並提出食用輻射食品對於人體健康風險與影響之評估報告才是當前要務。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秘書長黃嘉琳,在會中陳述在草案有效期六十天內,基金會利用多方管道,記者會、公聽會、廣宣、明信片簽署…等全力擋下此案,但11月底,衛生署卻悄悄地公布「由於部分修正內容各界意見分歧,顯示該項修正尚須重新檢討評估,故衛生署決定停止該修正程序」,亦即仍將維持現行標準,這與蔡律師提及政府四點的修正之初相違背,官方不願公開透明化,卻自打嘴巴的反覆令人不難猜想背後可能的利益考量。黃秘書長表示核災尚未發生在台灣,但輻射食品卻已充斥在我們生活中,她也同小宮一樣,有年幼的小孩,更收到來自日本污染區的水果,核電的陰影已籠罩著每個人的生活,無法忽視的情況。反觀衛生署網站,告訴民眾「免驚慌!日輸入產品已加強輻射監控!」但其公布的的檢測結果卻顯示多項日本進口食品檢出有輻射殘留,黃秘書長最後反問大家「真的,可以免驚慌嗎?」令人深思…
 
親身到車諾比災區的江妙瑩分享,當地社會問題嚴重,至今80公里範圍內仍無法居住;呼應此發言,小宮也談到在日本的友人,曾提及經由超音波就能看到問題的新生兒尚可以墮胎,但若是臟器或智力受損這等看不到的問題才是真正讓人害怕。
 
謝秘書長在會後也表明政府應杜絕各國進口輻射食物(不單是核災國家),各種食物法規限制值要能維護民眾的健康,萬一有輻射食物污染到人體,對於突發事件、或者大範圍的污染政府應準備好一、二及三級污染的防治。謝律師則從管理執行面、政策面與法規面著手,呼籲政府法規的修正應落實行政程序法所有的步驟,特別是加強民眾參與及資訊公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也以「並不因為人類漸漸遺忘,核輻射污染事件就不會發生。且台灣糧食70%需仰賴進口,與日本食品交換頻繁,輻射食品隱藏的健康風險問題不應小覷」為座談會結語。
 
   
田秋堇委員會後發言,在日本應該要被處理掉的輻射污染食品,卻需要開放到台灣,危害我們的小孩,且食品檢測公開化日本、香港都做得到,根據政府資訊公開法,台灣也應做到每日公告檢測輻射食品報告。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