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襄的慢食人生~買菜旅行去、旅行買菜趣

您在這裡

作者
劉美麗/弘光科技大學講師、主婦聯盟台中分會會友

「現在地球上的食物已經不多,而非地球上的食物卻很多!」這是生態作家劉克襄5月16日在台中主婦聯盟的綠人培訓課程的開場白,同時也感嘆傳統市場越來越少,使得許多小農更難生存,因為在傳統市場擺攤的多是小農,賣的就是自家栽種的東西。劉克襄建議現代父母應勇敢地回到傳統市場去尋找食材。

    劉克襄在2小時的演講中,分享他逛傳統市場的經驗,因為是實際踏察,與菜販直接對話,再加上他生動、風趣及順暢的口語表達,吸引我們專注聆聽,而我們也如身歷其境一般,跟隨著他逛了好些個傳統市場呢!

劉克襄分享幾個逛傳統市場買菜的經驗網路照片

1.逛筍攤獲得的經驗:

(1)根莖單生型的桂竹筍較不會下藥,通常比較安全;而叢生型綠竹筍和麻竹筍較易下藥,要注意。還有,在傳統市場裡現煮的大鍋桂竹筍最好吃也最安全。

(2)南投市民權市場有一個賣稀有的紅殼綠竹筍的老伯,他的綠竹筍總是很快就賣完了,原來他是在地人,買筍子的人也與他熟識,曉得他以自然的方法栽種竹筍,這些竹筍雖未被認證(有機認證或安全認證),卻有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在裡頭,當然賣得很好。

(3)莿竹筍又稱風颱筍,很苦,通常是不會有人採來吃的,但在恆春的傳統市場見到,當地人稱之為山竹筍。在恆春,綠竹筍和麻竹筍是有錢人家吃的,窮人就吃莿竹筍,因為這種筍是自行長出來的,很便宜,切薄片浸泡後可去苦味,煮湯是天然的美味。

2.在樹林火車站附近有個約2公里長的傳統市場,有很多是老農在賣菜(其實老農正在消失),特別注意到一對來自三鶯部落的原住民夫婦,他們只賣一種菜,叫做八月豆,這種食物過去因為難咀嚼和不好吃,算是被淘汰的食物,現在已野化。若進一步問八月豆從何處來,通常他們會回答日本來迎合消費者,而劉克襄猜是從中國來的。

3.傳統市場裡的攤位可能有很多是世襲的,就如新竹的新埔傳統市場,有一個客家農婦,她在婚後跟隨婆婆在市場擺攤,從旁學習,當婆婆老了退休了,她也就自然承繼了這個攤位。

4.在埔里的傳統市場意外發現保育類金線蛙,賣者稱埔里有很多筊白筍田,田裡就有金線蛙。

5.巧遇少見的食材:樹薯嫩葉煮熟好吃;辣木全株可食;香蕉花的花蕊和葛鬱金的根莖皆可食。

6.非主流的水果(非量產):菠蘿蜜、梨仔瓜、野生橄欖、圓滑番荔枝、人心果、佛手柑、虎頭柑、香果(風鼓,一種野生蓮霧) 、淺色蓮霧、子彈蓮霧、土蓮霧、土楊桃、土芒果、紅心菝剌、柿子等。

從中看到的現象或問題

1.現在台灣海拔800公尺左右的山區幾乎種滿了甜柿,對水土保持衝擊很大,其實天然生長的水柿或草山紅柿,只要適當催熟後也深具天然美味,並不輸甜柿,我們何須追求仰賴外來栽種的甜柿呢?

2.從一種蕨類的嫩葉做為野菜的三腳柱說起,談到現在的過貓和山蘇在大賣場也都有擺出來,這就表示它們是以肥料、農藥馴化過的了,當然不能算是野菜。

3.新興的菜:這幾年看到新面孔的菜,如台中農改場引進的葉蘿蔔,讓蔬菜市場的葉菜類更多樣化,可在颱風和大雨的時候調節市場的蔬菜供應。其他還有屏科大的紅藜、小米菜、苦瓜蕃茄(輪胎蕃茄)等。

4.劉克襄形容大甲已被水芋田包圍,也就是說大甲的農產品好像清一色只有芋頭,而使得土地負荷太多的農藥和肥料,也壓縮其他不同種類作物的栽種空間。最近發現開始種植鳥豆,並樂見其成。

劉克襄的建議

1.要多攝食沒被肥料和農藥馴化的各種食物(應指天然生長的),因為這類食物更適合我們的脾胃,更能調節我們我們愈來愈被文明馴化的身子,讓我們的胃回到老祖先時代的胃,也就是讓它維持著自然健康的狀態。我原以為劉克襄在開場時提到的所謂「非地球上的食物」,是指加工食品,其實它意味著馴化過的食物吧。

2.颱風天的前後最好不要買葉菜類,因為颱風前急著搶收,或雨季時因應菜價上漲,也會搶收,所以有農藥、硝酸鹽殘留的疑慮。若要吃到安全的蔬菜,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栽種。

3.休耕季節栽種的油菜應是最安全的食物,且提供自然界一個豐富的食物鏈。所以休耕時無須種花來做鄉鎮景觀綠化,反而要多栽種油菜這一類的蔬菜,因為有食材獲取和生態上的實質效益。

4.逛主婦聯盟合作社時,看到架上有賣赤道纓草(即日本枸杞葉)和青葙的嫩枝葉,劉克襄認為合作社似乎有在用心思考,要提供社員更多食材上的選擇。附帶提一下,我在幾年前曾在三民好所在買到一袋新鮮板栗,站務人員說明是台灣山林自產的,數量很有限,現在回想起來,這一袋板栗彌足珍貴喔。

傳統市場帶來的思考

劉克襄又以中興大學有機農夫市集為例,認為這個市集實質提供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對話的平台,真正發揮自然保育的效用,而不像北部有的農夫市集(如248)是找工讀生幫忙販賣,少了栽種者分享他們如何守護土地的經驗。在整場的聽講過程裡,我感受到的是劉克襄除了憂心老農夫正在消失外,也不斷強調傳統市場可提供我們多樣化的食材,就如同保護台灣生物多樣性,而鼓勵我們要常去傳統市場探險尋寶。

劉克襄幾次用小紅帽進入森林探險來比喻逛傳統市場的刺激,或如獵人在原始森林打獵那樣,來形容傳統市場的食材多樣性,以及跟小農或菜販探尋食材的對話心情。他在演講中提到的傳統市場,從南到北都有,包括北部雙連車站前、樹林火車站附近、新竹新埔、東部花蓮、台中建國市場和第五市場、南投市和埔里,甚至到國境之南的恆春,哇!我覺得如劉克襄模式的深度踏察各地傳統市場,可見識到各地多樣化甚至令人嘖嘖稱奇的蔬果,同時兼具旅行和狩獵的樂趣,而且,原來穿梭於傳統市場就有諸多見聞呢!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