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婦有夢之推動無基改島國

您在這裡

作者
江宜穎/本會非基改小組成員

基改作物自一九九六年在美國開始商業化栽種後,全球栽種面積不斷攀升。基改科技發展的時間尚短,然而已有研究顯示基改作物有健康風險,土地污染、農民權利糾紛以及基因污染等案件頻傳,在食物安全與科技倫理等方面仍有許多爭議,許多國家紛紛發起消費者及農民抵制。

台灣目前尚未核准種植基改作物,但市售食品卻充斥進口的基改原料;又大陸及東南亞等鄰近地區已開放種植基改作物,台灣可能面臨非法種植或基因污染等危機。讓民眾認知基改科技背後所涉及的健康風險、全球化、糧食自主權、生物多樣性等問題,促進基改議題的社會關注度,對長期關注台灣農業與消費安全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而言是責無旁貸。

2008年,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跨出反基改運動的第一步,與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色陣線協會及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等,跨組織成立「非基改小組」,並共同發起「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推動「農民不種、人民不吃、企業不賣」的「三不」策略。

農民不種:無基改農區運動

設立「台灣無基改農區」是面對農民的首要工作。歐洲國家、日本、澳洲、紐西蘭、韓國,甚至於美國,都有農民組織起來,宣布他們不種基改作物,稱為「無基改農區」。

稻米是台灣人的主食,也是栽種植面積最廣的作物,「非基改小組」決定從稻米產區開始,在各地展開遊說,對承諾參與無基改農區的農戶逐一登錄,並於農地上豎立看板。

2008年,花蓮富里107位銀川永續農場的農友作出宣誓:「我是銀川農區的農友,為了保障台灣農地生態與消費者的健康,我在此宣誓絕對不種基因改造作物,也會確認所使用的種子不是基因改造種子。」成為台灣第一個無基改農區。

2009年,苗栗縣苑裡山水米有機稻場合作,85個農友宣誓並插牌成立無基改農區。同年,台南縣後壁鄉芳榮米廠契作農友125位農民宣誓、成立第三個無基改農區。

2011年起,非基改小組擴大無基改農區作物的面向,對各地農民展開宣傳,不論各種作物或農地大小皆可登錄,提高無基改農區的作物種類多元性。截至2013年6月,全國已有514農戶、總計近866公頃農地,宣告為無基改農區。

人民不買:反基改公民教育

推動公民教育方面,2010年起非基改小組辦理多場「牛糞傳奇」紀錄片推廣與宣導講座,期望大眾更認識基改作物背後所涉及的全球化、糧食自主權、生物多樣性等問題。並於2011年底舉辦「基改科技與食品安全論壇」,促進公眾了解基改科技對生態環境、健康,甚至是政治、經濟等社會層面的影響,提供民眾更完整的議題認知,並鞏固非基改運動的論述基礎。

為落實於生活層面,針對市面上充斥的進口基因改造食品以及標示不清的問題,非基改小組於2011年底召開「基改食物離你多近?」記者會,公布市售產品基改成分的標示統計,呼籲政府應加強對基改食品強制標示的規定以及檢驗機制,以確保國人健康無虞。

2012年4月,美國反基改運動大將、《欺騙的種子》作者Jeffrey M. Smith訪台,非基改小組和臉譜出版社合作,於各地辦理了數場講座,並偕同田秋堇立委於立法院召開公聽會,揭發基改企業的不當手法以及基改食物的健康風險,告訴政府和民眾「安全飲食,從非基改食物開始」!

台灣進口黃豆高達九成都是基改的飼料級黃豆,影響國人健康甚鉅,2013年4月,台灣無基改農區推動聯盟發起『我是人 我拒吃飼料級黃豆製品』聯署行動,並召開「校園午餐,要營養不要飼料」記者會,期望團結消費者意識,要求進口商及團膳業者聯合採購食品級黃豆,讓消費者也能吃到安全且價格合理的非基改黃豆製品。

企業不賣:從源頭為國人把關

長期推動台灣雜糧復耕的「喜願共和國」於2011年加入台灣無基改農區的行列。在台灣土地上種植小麥、黃豆、黑豆、芝麻等廢耕已久的雜糧作物,以「雜糧救國」的熱情,與廉價進口雜糧競爭。並與台灣最大的小麥進口商「聯華實業」進行產銷合作,推出第一支國產「新高山麵粉」。聯華實業隨後更響應台灣無基改農區運動,於2013年3月召開記者會,宣示聯華實業「拒絕進口基改小麥」,成為台灣第一家反對基改原料的進口商。

目前國內主動宣告拒絕使用基改原料的業者還有主婦聯盟合作社、義美公司、名豐豆腐、豆之味、味萬田等;為了使更多的良心商家曝光,無基改農區推動聯盟也發起「非基改店家特搜」行動,透過網路傳播力,提升民眾對基改議題的關注。

生產與消費是市場的一體兩面,如果消費者願意支持安全、健康、友善土地的產品,生產、加工與進口業者勢必也會修正其企業原則。主婦聯盟期望透過民眾教育,提升消費者意識,進而影響農民與企業支持非基改食物,從源頭為國人把關,守護台灣糧食主權,成為名副其實的「無基改國」。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