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從消費力量支持在地農糧自主

您在這裡

作者
李建緯/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企畫部專員

台灣近年來除了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關注之外,最常被提出就是「提高糧食自給率」,其中可以看到台灣的主食作物,除了每年本土生產供給120萬多公噸稻米外,平均每年進口小麥120萬公噸、大豆(黃豆)255萬公噸及玉米510萬公噸,雖然其中大豆與玉米大約八成是供油品加工與牲畜飼料使用,但直接與間接與我們的糧食生產息息相關。

現今台灣的糧食自給率約31.7%,有超過六成以上需仰賴進口,如此一來容易受到全球性的糧價波動、天災歉收與生質燃料發展等因素影響,影響進口數量與價格。在未來全球發展下,如此依靠進口都是非常不可靠的,尤其進口的大豆與玉米,超過八成以上都是使用基因改造種子去種植。這對於食用上是有健康疑慮的,基於以上種種因素,發展本土糧食生產格外重要。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從早期關注食品安全,發展共同購買一路走來,並也重視糧食的在地生產,在品項開發原則中,本土生產是優先考量的因素,從蔬果堅持本土生產外,2007年開始支持「喜願行」推動「麥田狂想曲」及2011年「大豆特工隊」,進行本土小麥契作與本土大豆的復耕,今年喜願小麥的總收成量接近300公噸,約達每年進口小麥的萬分之二,明年更喊出「麥向500」的目標,挑戰契作面積達500公頃,這些在生產端的努力,沒有消費端的支持是無法持續。

在合作社產品品項中,提供使用本土小麥的蘇打餅乾、麵包、麵粉及麵條等…;對於本土大豆與黑豆,除了提供本土黃豆與黑豆外,更連結其他的生產者,如「名記豆腐」及「嘉農酒莊」開發使用本土黑豆的黑豆漿與醬油,而從去年開始合作社的中秋月餅即以本土小麥作為麵皮材料,內餡則採用本土黑豆、紅豆調配而成,一點一滴可以看出合作社對於本土雜糧生產的努力;同樣在稻米生產,推廣「食米力」加強本土稻米的消費,因為有消費需求才能有更多的生產,才能以消費去改變生產的環境。

合作社、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綠色陣線協會及台大種子研究室近年來更組成「無基改農區推動聯盟」,推動無基改的種植,消費者更有安全的糧食,這才是我們所樂見的,也是我們所期待改變的世界。

「用消費改變世界」永遠不是一句口號而已,是合作社努力實踐的目標,因為有消費意識的改變,生產得以被支持,才會扭轉不適當的生產消費模式;推動糧食本土生產,除了提高糧食自給率外,更可以帶動整體產業鏈的發展,讓農村注入更多的新活力,因為本土生產的糧食,更會去注意友善環境與食物安全。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