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食農共學系列(八)尋找家庭農場,反思社會與永續價值

您在這裡

作者
賴曉芬/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秘書長

       今年夏天,基金會內部展開了一系列食農食安共學之旅。我們思考:經過去年底到今年初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修法行動,如果法規與管理機制有了,許多業內藏汙納垢與長年潛規則,真的就會自動修正了嗎?消費者自己對生產者與食品加工業的了解,又到底有多少?緊接著,4月時,團膳出現了保水肉,知名超商賣了藥殘茶葉蛋,加上6月TPP談判中含瘦肉精的美國豬已被端上檯面,爭議不斷的自經區政策更表明要開放中國農產品原料等問題,這些在地的、自由貿易下進口的食安危機,讓我們不得不立即啟動「自己的食安自己學、自己救」行動。我們深入學習、緊緊盯著,關注在地加工業者與農家,開啟長長的對話。希冀這些旅程與紀錄,能幫助綠色消費者整合食物主權、在地低碳飲食、擁有安全與友善環境等多重價值。

 

走過生命幽谷,反而看清自己的路

        8月18日的午后,沿著鐵軌轉進彎彎曲曲的田間路,我們踏進苗栗後龍大山腳的標裕牧場。牧場主人,自稱最常上媒體、賺到每個人都認識他的魏老闆,急切地說著自己打落牙齒和血吞的生命故事。

2 000年,他拿到台灣第一個土雞認證。卻因某次在淡水捷運站促銷活動中,完全不敵另三家財團投資的雞場那種拚場面的整批賤價促銷,現場又遭受消費者一針見血、「你有什麼不同?」的質疑,最後淪陷至財團不玩、政府不輔導的土雞認證孤兒狀態,霎時間,負債累累的他成為搶女兒糖吃、隨時翻冰箱暴食不停的憂鬱症患者。

價格拚不過財團,土雞養不出特色的覺悟,讓魏老闆急思轉變。2001年,他知道飼料中的肉骨粉會有狂牛症隱憂,魚骨粉則是充滿了重金屬危機;另外,歐盟的品牌雞開始都不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2006年起,歐盟全面禁止食品動物飼料中添加促進生長的抗生素)…….。接觸這些資訊,他開始想要讓自己的雞,用古早方式平地飼養,四處趴趴走並全都吃素。

辛苦生產,道法自然,友善環境

       這真是個不斷實驗、找出路的歷程。一次2000隻雞,他開始慢慢改飼料的配方。找不到大型飼料廠幫忙,靠的是附近自己同學經營的小廠,簽下風險自負的切結書;不吃動物性蛋白,就用熟豆粉取代。不用抗生素,找獸醫與教授時,無人知曉如何處理,轉求政府單位輔導,卻被譏自找麻煩。最後,小雞的成長,除了種雞痘,就是吃一點靈芝提高免疫力;自己種起無農藥的狼尾草,切碎當牧草餵,多點纖維質,可以讓雞腸道更健康。

       儘管全家人投入悉心照顧,但夏季育成率只達5-6成,秋季較好時6-7成,與一般肉雞業要求的9.5成以上,實在差很多。打拼13年,前7年狀況其實非常不好,像是蛋雞遇到白冠病,不投藥,產蛋率降到谷底;投藥,難道要像一般人,將有藥殘的蛋賣到不會檢驗的傳統市場?自己家人也曾拿著死雞問說,為什麼不加藥?甚至,就像苗栗大埔案,自己雞舍的土地,也被政府徵收令人挫敗。直到這幾年,不斷爆發黑心食品事件,這個天然沒有腥味、也沒有用藥的稀有品牌被看見,標裕牧場的經營才逐漸好轉。

       在現場,我們眼看著工作人員正一顆一顆擦拭著新鮮的蛋,問起蛋與蛋雞的問題。飼養成本高,連消毒也很功夫,魏老闆採用75%的藥用酒精(得用身分證認購)消毒,對蛋與人的傷害最小。也因為訴諸健康、不用藥久了,對待蛋雞,他不會在產蛋率下降時,要母雞們餓肚子強制換羽。只養一年,這些貢獻良多的蛋雞,因為吃素苗條,也沒有抗生素累積身上,就成為煲湯與製成雞精的好食材。

再問到怎麼都沒有養雞場的味道?原來飼料是全植物配方,雞糞少了阿摩尼亞自然不臭。這麼天然的雞糞雖很難處理,但也都送給有機產業當堆肥,因為安全。

小農經營,互惠分享,促成農村社會的安全瓣

      最後,談到市場經營面。這其中有農家的機智與堅持,充滿故事性,但也幾經殘酷試煉。像這樣的小農,規模太小無法自己育種,買來的一日齡小雞垂直感染多,加上吃素、不用藥等種種因素,導致育成率低,也養得慢。經營如何可能?

      首先,魏老闆定價時,在最低標準之上,算隻不算重量,所以以前的客人買到大小不一卻是同樣價格時,常來客訴罵不老實,但現在消費者覺得重量多是自己賺到。另外,為減少損失,他在2001年開始為小家庭的需求著想,提供了客製化的分切。他露出慧頡的眼神笑著說,當時還有客人問,可以切成拇指般大的肉丁嗎?像這樣各式各樣的需求,最後都交到當地村里、算時薪的中高齡阿桑們手中,她們每天凌晨四點上班殺雞,900隻完成後立即分切、冷凍。現在整個分切廠已經做到HACCP認證。

      再來,消費者已開始接受冷凍肉,需求變大,但他知道價位不能高。面對連鎖通路商為了要35%以上的利潤,常要求農場降價,說到這,親身吃過財團的虧,辛苦轉型又有通路的剝削,魏老闆提高音量說:「我是小農耶!我這麼辛苦,是為了給消費者買得起,不是要讓你賺的。產品要下架就下架。」目前,他讓所有的通路價格都一樣,不管賺多賺少,至少津津樂道、得意的是,賺到大家認識他,也得了很多榮譽獎項。

      聽完故事,日落前,我們吃著牧場家女人們在小工作坊中烘焙的天然手工蛋捲,原料是牧場裡過大或過小、放不進蛋盒的蛋。再隨著魏老闆與剛退伍的弟弟漫步到他們的養雞場,看各種年齡的雞,也笑看著主人俏皮呼喚著「輕熟女」與「熟女」的不同齡蛋雞,詳細解說養雞與取蛋的作業流程,隨手還拔起雞場旁沒有農藥的空心菜,給雞兒們吃點心………,我們想問:

什麼是家庭農業、小農的現代性價值?尤其是大型農企業或進口來的食物無法替代的?

     這裡,用農村的文明與社會網絡,共同克服許多的「不可能」,像是在地同學的支持來調配創新飼料,像是農村壯年勞動力的充分運用,像是地區中高齡勞動團隊的自助與互助,像是鄉村女性不浪費、善用格外品的美食創業。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農場,提供了無毒、安全、在地與友善環境的肉品蛋白質給消費者。如果我們只以產業發展的視角、利潤至上的市場邏輯,訪查或俯視這樣的農場,那就完全看不見這些深具社會性與永續性的珍貴價值了。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