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食農共學系列(十) 【自由貿易下的食安】講座後記(下)-正視、重視、珍視在地農業價值

您在這裡

作者
黃昭儀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選在用心挑選安心食材、支持在地小農的「呷米共食廚房」舉辦食安食農共學講座,邀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助理教授蔡培慧老師以及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李丁讚老師一同來分享「自由貿易下的食安」。下半場由蔡老師分享她獨到的見解,從正視農業問題,喚起大眾對農業的重視,進而透過行動來珍視農業價值!

 
糧食安全到食品安全
近幾年,食安問題連環爆發,消費者人心惶惶,每個人都在問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多的食品問題呢?是廠商沒良心?是政府把關不嚴?是罰責太輕?這些是我們在大眾媒體會看的聳動說詞,當媒體不斷重複播送這些觀念時,消費者就漸漸忘記思考問題的核心-現今的消費與飲食習慣!消費著追求的是便利、快速、便宜,幾乎沒有人知道食品生產背後的流程,價格標籤與品牌LOGO成為消費者選擇食物的依據,因此蔡培慧老師帶著現場的共學夥伴一同從認識糧食安全開始,來談談自由貿易哪裡自由,以及在現今自由國際市場下,食品安全為何會發生危機呢?!
 
〈蔡老師的投影大綱:糧食安全、農業加值、未來走向〉
 
「台灣現在正歷經『輸入型通貨膨脹』」蔡老師如此開場。什麼是輸入型通貨膨脹?簡單的來說,在貨架上的食物,其價格約有百分之十五是運輸成本,當現在石油上漲時,大量進口糧食的國家,其食物價格就會開始上漲!咦?「大量進口糧食的國家」是指台灣嗎?沒錯!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僅有百分之三十幾(以熱量計算),不到三分之一,這代表你我生活在台灣,每日的三餐,僅有一餐的食物是從種植就在台灣生產的,這代表台灣的糧食安全處在一個風險極大的處境。對照其他國家,在發展工商業的同時,糧食自給率也維持在一定水準,工業革命起源地英國,其糧食自給率維持在百分之七十,工業大國德國有百分之八十以上,觀光業與金融業聞名、國土面積與台灣差不多的瑞士也有將近百分之五十,以及鄰近國家日本韓國也都有百分之四十以上,而且近年來也都從政策面來思考如何繼續提申糧食自給率。反觀台灣就顯得較不重視糧食安全,犧牲農業「成就」重工業、科技業等「先進」產業一直都是我們國家政策的「主要方向」。
 
資本農業現形記
另一方面,從國外進口食品又有什麼問題呢?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外國的土地也比較大嘛!所以請外國幫台灣種、養所需要便宜又量多的農產不好嗎?但是這總大規模的種植就是將農業工業化,是投入大量資金(能源)的資本農業。資本農業大規模種植、使用機械與化學肥料,除此之外,大企業還研發基因改造作物,讓農業資材、種子來源成為一條龍產業,而生產出來的農作絕大部分也進入全球四大糧商的手中,因此其實我們能選擇的食物其實不多,這不符合自然界原本多元、多樣化的特性,同時這也造成農村文化消失以及社會不正義的問題。
 
〈不是所有國家都適合資本農業,台灣有自己獨特的農村文化,值得我們繼續延續〉
 
那這種資本農業與自由貿易相互搭配之下,又是如何造成食品安全的問題呢?以最近發生的地溝油事件為例,由於自由貿易讓國際貿易貨物轉口較容易,雖然有邊境的把關,但是當貨物進入台灣後,其實並沒有嚴謹的追蹤系統,所以這次油品事件,不只是回收台灣本地廢油在製程豬油販售,還有一部份原物料是來自香港的貿易商,此批原料並非食用豬油卻以食用豬油名義進口至台灣(參考上下游新聞網〈食藥署:強冠所有豬油產品一律下架 並逐批檢驗來自中港澳的進口油品〉),自由貿易讓不同國家的貨物互相流通,但是其實每個國家產品標準都不一,因此進口一項在輸出國已檢驗合格之產品,並不能絕對保證市產的安全度是否適用無我國的情形。蔡老師也點出一項關鍵,香港並非畜牧大國,請現場的夥伴思考香港哪裡來的大量豬油可以提供給台灣的廠商呢?除了此案例之外,其實還有很多食物的案例都是威脅到台灣人民的食品安全,本基金會繼福島核災後就持續關注的輻射食品議題就是在自由貿易框架下,非常容易被政策面忽視因而造成食安威脅的一環。此外由於文化的不同,台灣人會吃一些動物內臟,但是歐美國家並不會,因此當台灣從這些國家進口動物內臟來食用時,更要思考這些國家是如何處理這些並非他們食物的部位。
 
〈從香港報紙報導台灣地溝油事件可以知曉自由貿易不只使在地食安受威脅,更嚴重的是台灣成為造成他國食安風險的禍首〉
 
 
家庭農業 在地經濟
以上種種的案例都顯示自由貿易是會增加食安風險,但由於時間有限,蔡老師並沒有講完所有內容,但老師特別強調聯合國農糧署今年為「2014國際家庭農業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Family Farming」,雖然台灣並非聯合國會員國,但是這是國際間重視的事情,政府應該要積極回應,不過非常可惜,目前今年已經剩下最後一季,政府相關部門並沒有對此發表深入的論述。家庭農業是世界大部分耕地上的農業型式,也是台灣土地上最多數的一種農業型式,蔡老師至今都在積極守護小農,為台灣的農業發聲,期待透過農業基本法的推動,讓台灣的農業能被正視、重視與珍視。
 
好食機農食整合有限公司團隊成員提問中〉
 
最後的問與答時間,現場的夥伴都把握時間,積極提出問題。蔡老師在回覆基改作物相關問題時,除了大大肯定本基金會在此議題的努力之外,也回應針對現代常常以工業的標準檢視小農的成果,又該如何解決,提到紐西蘭奇異果生產的方式,透過小農的計畫生產,形成人的網絡連結,讓農產品可以免除在規格化、量產的迷思中,打出一條品牌的通路。最後,一個問題夥伴問到竟然自由貿易對食安有威脅,那我們未來又該如何做改變呢?蔡老師在此提到他本人並非完完全全反對自由貿易,只是在這過度自由而造成許多威脅的象況下,她希望在發展全球貿易時,也不要忘記在地經濟的重要性,因為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更能確保食品安全,並保留美好的文化在台灣!

這次食安食農共學系列講座「自由貿易下的食安」,李老師與蔡老師都提出自己的見解,希望透過更多民眾的參與,一同為台灣的食品安全把關,讓農業再次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大放光彩,讓每個人透過學習與參與的方式,開始正視、更加重視、用心珍視我們生命的泉源-農業。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