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繪本教案引導之三:《山上的水》

您在這裡

作者
李筑音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台灣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是全球第18名缺水國家,台灣每人每年平均可以分配到的水量,只有全世界平均雨量的七分之一。台灣地狹人稠、山坡陡峭、雨勢集中,再加上河川短促,所以大部分的雨水都迅速地流入海洋。同時,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工業排放的大量污水,也讓可使用的僅有水資源越來越少。

《山上的水》是一本利用不同動物來討論水從哪裡來的繪本,這個故事從幾隻動物口渴找不到水喝說起,每種動物都各自拿出自己認為最好喝的東西來解渴,可是最後大家還是覺得水才能解渴,大家很想喝水,但山上的水到底在哪裡呢?

這個故事除適合個人素讀外,也可以用廣播劇和戲劇的方式演譯。我們曾以二人一組的方式演奏,一人負責唸故事旁白,營造氣氛;另一人負責用不同的聲音分飾多角,如竹雞媽媽、黑熊、山羊、猴子等動物。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小朋友也屏息凝神地聆聽著,很多時都安靜得只剩下說故事的聲音。就連班上較坐不住的孩子,都會找個地方悄悄地坐了下來,當孩子們聽到不同動物說話時,都會忍不住「噗哧」的發出笑聲。

故事說完了,我們會趁著孩子們記憶猶新時,趕緊拋出幾個問題:「大家知道山上的水從哪裡來嗎?」、「為什麼動物會沒水喝?小溪的水為什麼會乾掉?」、「動物們去哪裡找水喝?想了哪些辦法?」、「最後是誰找到水?」

只有聽過一遍的故事,孩子們都能你一句、我一句地說出正確答案,像是田鼠兄弟找來芋頭葉、飛鼠分享樹果子、黑熊拿出蜂蜜、猴子找來水龍頭…等。還有山上的水來自「雨水」、「颱風天下雨,所以大石頭、土石流擋住了水源」,孩子經過引導、思考都能找到缺水的原因。

故事結束後,我們先讓小朋友了解雖然海洋佔地球很大的面積,但我們日常能使用的淡水卻不足1%,以及台灣是一個缺水的國家等等。小朋友對我們日常用水有正確的認知背景後,再讓小朋友以互動遊戲的方式加深印象。

我們設計了3個體驗遊戲,分別是「水循環圖卡」、「搶救小蝌蚪大接水」和「省水大富翁」。我們希望讓小朋友透過實際操作,更了解大自然界的水如何不斷循環、水資源的珍貴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

首先,「水循環圖卡」採分組討論方式進行,各組小朋友要設法把「雲」、「小雨滴」、「雨水逕流」、「蒸發」的圖卡,黏貼到正確的位置。然後再搭配「水循環」的影片來公告答案,並加深小孩子對水循環的認知。

接著進行的是小朋友最喜愛的「搶救小蝌蚪大接水」。遊戲開始前,我們先讓小朋友觀賞一段「蛙媽媽救子記」的紀錄片,這是講一隻非洲牛蛙媽媽如何在乾旱缺水的小水池裡,用自己強勁的後腿把水池邊的泥土挖開,讓水流進小蝌蚪缺水的池塘,最後成功拯救了小蝌蚪。看完影片後,我們就請小朋友們來扮演蛙媽媽、蛙爸爸的角色,並一起來救小蝌蚪!

而另外為讓中低年級的小朋友更了解省水的生活方式,我們更研發了「省水大富翁」的遊戲,各張圖卡均涵蓋了省水妙方、浪費水行為及省水標章等觀念在其中,尤其是到「機會」和「命運」的格子時,全組小朋友都要共同分辦出一些生活行為是否省水或浪費水,有時又要想出不同的省水方法,小朋友邊玩邊學,玩得開心之餘,也收穫滿滿!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