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論壇報導一]食農教育立法難不難?請傾聽宜蘭在地經驗談
您在這裡
台灣食安問題層出不窮,嚴刑重罰真能遏止?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認為,建立消費者的正確飲食觀,讓大眾了解食物的來源才是終極解決之道。而要建立完整的飲食教育、讓飲食教育走向法制化,便更需要仿照日本訂定「食育基本法」故此,本會偕同食農教育立法推動聯盟(下稱食推盟)、立法委員等人,於本月18日在宜蘭舉辦「食農教育立法論壇」,並邀集相關中央部會說明食農教育政策願景與經驗,以及研討台灣食農教育法制化的可行性。另外,我們也邀請在地的宜蘭縣政府教育局和衛生局分享地方率先推動食農相關自治條例的經驗。這乃是台灣首次中央與地方、民間與官方共聚一堂,並就食農教育法制化分享經驗及交換意見。
研究日本食育基本法及推動飲食教育多年的張瑋琦老師表示,現在飲食安全已危脅到人民生存。故政府除應加強把關、查緝不法外,更需要透過法律的制定、教育的推動,加強大眾了解我們要如何選擇食物。她認為日本十年前便已制定「食育基本法」,台灣是否也應建立相關的法規以正視食安問題呢?
去年曾與仰山文教基金會合作舉辦數場食農主題論壇,及在立法院辦公聽會的宜蘭縣政府陳鑫益秘書長表示,因為政府部會間的整合有困難,因此才決定先在宜蘭推動「促進有機農業自治條例」,內容包括:劃設有機生產專區、補助生產資材、保價收購給學校午餐。而且每校都要開闢校園農場,讓其生產的作物與學校營養午餐結合。同時安排教授種菜、挑菜、煮菜的課程,讓學生至少在國中畢業前用當地食材學做一道菜。
多元探討食農教育法制化
食推盟召集人李丁讚老師表示,一年前幾個民間團體與學者均認為要以教育作為面對食安的根本方法,故便成立此聯盟,期望給合更多不同的力量,讓食農教育朝向法制化。而這次與主婦聯盟合辦這論壇的目的,便是希望透過跨部會的討論,找出食農教育法制化的可行方案。
極力促成各部會參與這次論壇的田秋堇立法委員認為,食管法只管食品添加的標示,但食品若在產地就出現問題,修法將無補於事。而食物生產歸農委會管理、產品則歸衛福部、大眾教育歸教育部,因此跨部會一定要攜手合作,食安才有可能根本性地解決。
而在立法問題上,農委會陳文德副主委表示應先釐清要立宣示性法或是作用法。張瑋琦老師則回應訂立基本法恐曠日廢時,目前傾向讚成修作用法。而田委員認為若立作用法的話,法規時常被擋在程序委員會。另外,田委員表示之前邱文達署長已希望將食育納入國民營養法,而牽涉到學校的部分則透過修改學校衛生法來處理。目前國民營養法有機會在一年內通過,現正朝向透過修學校衛生法來置入食農教育,同時讓國民營養法加入食育專章。
雖然部份食推盟成員和姚文智委員等人希望政府可為食農教育立法立專法,但田委員分析立新法有一定的困難、時程也較長,而且本屆僅剩兩個會期,故較建議先修現有法規和凝聚社會共識,待下一屆或有機會時再送食育基本法。
另外,環保署長魏國彥表示教育工作很重要但緩不濟急,故建議由農委會擔任政策整合的機關。張瑋琦老師回應希望政策先行,並期許有政府部會能作政策統合。
促使部會盤點飲食教育工作
與食安最直接相關的衛福部,委由負責健康飲食教育的國健署和負責食品衛生安全食藥署的二位副署長擔任論壇報告人。國健署游麗惠副署長表示,國健署已研擬國民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草案,預定本月(1月)提送衛福部,而且將規劃未來進行跨部會國民營養會報以制定營養促進基本方針,並建議要將健康飲食教育納入草案之中。食藥署副署長則強調已組成食品安全守護聯盟,並說明推動情形,以及表示未來食藥署將跟教育部合作於大專院校進行校園宣導。雖然衛福部有委派國健署及食藥署的代表出席論壇,但兩署報告的內容卻呈現出其內部分工重疊且難以整合的問題,讓人憂慮。
教育部代表強調已於102年修訂學校衛生法,目前中小學健康與體育課程綱要包含健康飲食,並成立三級教學輔導體系。另外他們也說明了各級學校相關課程規劃與執行辦理情形,以及地方政府食農教育推動現況與環教輔導團合作情況。在落實校園食品與學校午餐監督機制方面,教育部會聯合稽查團膳廠商與食材供應商,而且會每年抽查30%以上自辦午餐的學校,並透過校園食材登錄平台,提升家長對午餐食材的認識與信任度。
農委會與會代表則表示,多數國家係以專案推行食育,重建食物與人與環境的鏈結,只有日本以法制化納入食農教育內涵。過去,農委會以辨識國產農產品、補助農會辦食農教育與健康研習、推動休閒農業、有機教育推廣,並推動學校午餐供應有機蔬食和農夫市集等。未來將建立跨域夥伴關係、加強與教育體制的連結等。
親自參與論壇的環保署魏國彥署長認為,應參考環境教育法立法成功的經驗,且可將農業體驗納入環境教育,以及跟農民進行農藥使用與流布的環教活動。他更強調慣行農業生產不僅衝擊環境生態,在全球競爭市場已非強勢,台灣的優勢在於有機農業的意義與故事。而且,大部份的農藥化肥多流布到環境裡,所以若能做好這塊將對環境有利。他再次重申環保署非常關心這方面的議題,也承認環境教育需要多加把力。
令人驚豔的宜蘭經驗
宜蘭衛生局劉建廷局長則分享「宜蘭縣飲食健康權自治條例」(草案)的研擬經驗(議會尚未通過)。目前條例草案內容包括明訂健康的生活是國家的任務、環境友善農業、飲食文化傳承、飲食教育、食品安全輔導、環教教育、食品製造監測等。另外,各單位均須納入飲食健康計畫、教授正確飲食觀念,讓食育可以從小紮根。而食安第一課就是教孩子動手做飯,強調健康從餐桌開始。
過去這一年多來,他們除收集資料外,更召開幾十次的發想會、辦論壇、成立推動委員會和召開記者會等,而且草案至今已修改了二十幾個版本。而且,宜蘭為推動農安到食安的議題,更響應基改黃豆退出校園、午餐食材要求有在地有機,並補貼農民轉有機耕作、協助友善小農檢驗農產品等。
宜蘭農業處楊文全科長則是分享103年8月通過的「有機農業促進自治條例」,包含食農教育、組織由縣長召集的有機生活推動委員會,並與教育處合作,有機校園、食農教育,102年將有機食材納入午餐,103學年度編3000萬元預算,每週一次有機米與蔬菜。此外,由政府帶動有機食材的採購,讓農戶穩定生產,助有機青年農戶自力更生。而且每週五在縣府推動小農市集、DIY、講座、烹調,每週六在幾米廣場辦有機假日農夫市集。
李丁讚盛讚宜蘭縣政府衛生局的報告,建議推到其他縣市,也呼籲中央吸取宜蘭經驗,直稱劉局長整套做法精彩,令人驚豔,經驗寶貴。
食農教育立法的第一哩路
這次論壇是推動食農教育法制化的第一步,官方與民間首次公開對話交流,希望原本各行其是的公部門能了解其他單位的做法與想法,以及民間的期望,並能真正思考如何落實跨部會的整合工作,打破現有的重疊與矛盾。而各部會在會中所承諾的行動,民間力量將持續監督,並致力於推動國民營養與飲食促進法的立法通過,為食農教育的推展立下第一個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