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子革命3】拒吃飼料級黃豆──反基改運動

您在這裡

作者
台灣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姊妹組織-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在2015年1月出版了《菜籃子革命》一書,以說故事方式,從所謂的「合作社」、共購精神、產品開發、社會議題參與….等,呈現共同購買的核心價值與意義。而合作社二十年來的菜籃子革命,則是從主婦聯盟基金會一群媽媽的消費革命開始的,在書裡記述了二個組織之間相繫的關係,特將書中這部分摘錄出來,讓會友、社友及社會大眾了解。

二○一四年十月二日早晨,立法院會議室,由無基改推動聯盟主辦的「自己的孩子自己救,校園午餐搞『非基』」記者會正如火如荼。十位來自全台北中南的家長們齊聚一堂,在年底選舉前夕大聲呼籲公職候選人,應積極表態支持基因改造食品退出校園午餐。

主婦聯盟合作社常務理事姜淑禮在會中痛批:「我們連白老鼠都不如!」她強調,讓孩子們食用非基改校園午餐,是最最基本的要求。實驗室的白老鼠被餵食基改食品罹病致癌,至少明確知道原因,但台灣人大量食用基改黃豆,日後若疾病纏身,也不可能向基改公司控訴求償。

如此鏗鏘有力的陳訴,奠基於主婦聯盟長達十六年以上的醞釀與耕耘。打從一九九八年綠主張公司(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前身)做出第一塊非基改豆腐時,對這個議題的關注就已經從「共學」討論化為具體的實踐。日後這股能量更集結擴張,從「非基改農業關心小組」到如今的「無基改推動聯盟」,這群共同打拚的夥伴們——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大學農藝系種子研究室綠色陣線協會,一路攜手堅定向前,不曾猶疑退卻。

「人吃飼料,有尊嚴嗎?」

每人每年吃下十一公斤黃豆的台灣,對基改議題的瞭解卻相當有限,以至吃下大量飼料等級的基改黃豆而不自知。名豐豆腐負責人黃孝誠回顧十多年前幫主婦聯盟做豆腐,「當時根本連『非基改』這個名詞都沒有!」在這名詞出現後,又有人誤以為:「基因改『良』,不是改得比較好嗎?」

根據國內黃豆大進口商統計,台灣民眾吃的黃豆有八到九成都是由「總豆」選別而成的「選豆」。這種黃豆幾乎都是基改豆,由散裝貨輪長途運送,可能施用防蟲防菌藥劑,品質不新鮮、安全更堪慮;因其主要目的是榨沙拉油、榨油後的豆粕則作為飼料,故而被業界俗稱為「飼料豆」。非基改的「食品級」黃豆,則以多層防潮牛皮紙袋包裝,不施藥劑且以貨櫃運送,然而這種等級的黃豆只佔台灣人食用黃豆的一到兩成。

用「非食品級」黃豆製成「食品」,極其弔詭。黃孝誠對此荒謬現象直斥:「人吃飼料,有尊嚴嗎?」在食安風暴頻仍的今日,他認為且不論基改或與否,「製作食品,就該用食品的心態去做。」

食品安全,存乎一心。既然明明有「食品級」的非基改黃豆,多數豆腐業者卻因成本較高不願採用,長年以飼料級黃豆餵養消費者,這與餿水油事件又有何差異?而消費者也因知識不足,加上貪圖便宜的心態,日日讓廉價的基改豆腐豆漿伴隨風險入肚。

基改議題因為夾帶科學專業的爭議,知識門檻高。且台灣人大量食用飼料級基改黃豆有錯綜複雜的歷史共業成因,學者、業者多避而不談,加上政府甚至直接宣稱基改作物對人體健康並無疑慮,因此要宣傳推廣此議題,其艱難可想而知。為了讓台灣民眾對於基改食品的風險多一些覺知與省思,主婦聯盟多年來鍥而不捨地倡議反基改運動。

國際盟友的串連

已卸任合作社理事主席的黃淑德,在反基改運動中投入甚深,曾代表台灣NGO參加探討基改議題的國際會議,也曾與產官學界到美國參訪基改作物生產。她回顧主婦聯盟首次向大家介紹基改議題,是在《生活者主張》刊物上,由翁秀綾翻譯日本消費者聯盟的文章〈令人不安的基因操作食品〉上、下篇,文中揭示基改作物引發的健康風險和生態污染等種種疑慮。

於是,婆婆媽媽們開始了辛苦的共學歷程。由於國內缺乏資料,大家只能尋找並翻譯國外的書面資料和影片,「我們慢慢瞭解什麼是『農桿菌』?什麼是『基因槍』?」黃淑德說,儘管要面對大量的艱深學術語彙,大家卻沒有被嚇退,逐漸累積起專業知識基礎,並從中謀求倡議的著力點。

「我發現國際上的環保團體,大家不約而同都反基改,顯然,基改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黃淑德指出,基改是全球性議題,亞洲區的關注團體,包括:綠色和平組織,以及與主婦聯盟合作社締結亞細亞姊妹會的日本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韓國幸福中心生協(原女性民友會生協,二○一三年改名),都是彼此支援的堅實夥伴。

日本、韓國與台灣的處境十分相似,黃豆都是民眾的傳統食物,卻大多由國外進口,飼料與榖物需求也操縱在他國手中。基改食品於是多次成為姊妹會交流的年度議題,二○○六年更作成「反基改食品決議文」,拉大戰線,跨越國界攜手反對基改作物。

在台灣孤獨推動反基改這冷門議題,黃淑德份外珍視這些國際盟友們的支持,「運動團體的團結,通常就是彼此打氣。在議題的擴散,或往前行動的時候,找到一點信心,跟行動的決心。」日韓姊妹會都有許多經驗可供台灣借鏡。生活俱樂部生協貫徹「堅決不使用基改作物及其加工品所製成的原料」主張已行之有年,詳盡追溯所有產品原料與添加物,並積極對民眾進行宣導,嚴格監督政府在基改作物種植和基改成份標示的政策。韓國民友會則從推動國產牛改採非基改飼料開始,隨後組成全民反對基改玉米進口聯盟,並與食品業界合作宣示「GMO Free」口號。

把焦點轉往西方,一向最重視食品安全的歐洲,反基改運動也沸沸揚揚。譬如:二○○三年歐洲發起「無基改農區」宣示運動,獲得各方熱烈響應,至今仍持續擴大中,法國、希臘、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國更宣示全國不種基改作物。

台灣目前雖規範禁止種植基改作物,但過去曾發生基改木瓜從實驗田流出的非法種植事件。無基改推動聯盟認為有必要防患未然,故於二○○八年開始號召無基改農區的設立,由主婦聯盟合作社的合作夥伴花蓮富里銀川永續農場打頭陣。主婦聯盟合作社在確認稻種、綠肥用油菜籽和肥料中大豆粕皆為非基改之後,在這一百九十七公頃的田地上,豎起全台第一面「無基改農區──我們不種基改作物」立牌。

二○○九年,苗栗苑裡和台南後壁的農友也相繼宣示,全台有共同理念的農友們陸續加入。二○一一年,無基改農區運動獲得民間組織頒發的「學學獎」公益行動首獎。截至二○一四年七月,全台已有五百二十七個農戶,合計八百八十七公頃農田宣示掛牌。

攤開台灣的無基改運動大事記,會發現其根植本土之餘,也密切與國際同步。除了無基改農區的響應,還有電影〈牛糞傳奇〉巡迴放映,並邀請片中主角印度的范達娜‧席娃(Vandana Shiva)博士訪台。以及,參與揭發基改黑幕《欺騙的種子》一書作者傑佛瑞‧史密斯(Jeffrey M. Smith)來台記者會,到呼應全球反孟山都行動(March Against Monsanto)等等,都可看到主婦聯盟站上全球舞台也毫不遜色的運動能量。

國家級的醜聞

在網路上搜尋基改訊息,很快就會發現一個豐富詳實的中文資料庫「GMO面面觀」網站。這是由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在二○○三年設立,每週匯集翻譯國際上有關基改的最新消息,至今已逾十一年不輟。郭華仁是種子學專家,深知基改種子對環境和健康的危害,且論理清晰,能以簡單易懂的方式為民眾詮釋深奧的科學論述。他的加入,為無基改推動聯盟提供最堅強的學術後盾。

這些年來,郭華仁不僅站上第一線在全台四處奔走演講,揭露基改食品風險、破除基改公司謊言,並且建言立委督促政府修法,將基改食品納入「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範,也終於在二○一四年獲得初步成果。「基改科技就像核能科技一樣,人類無法完全控制。」郭華仁認為,基改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並非短期可見,但若因此輕忽管理,未來將可能引爆食品界的核災。

台灣人吃基改黃豆的怪象,被郭華仁批評為「國家級醜聞」。相較於鄰國日本特別進口非基改食品級黃豆供豆製品專用、中國人只吃國產大豆(非基改)而進口基改豆僅供榨油和飼料,而生產地美國和巴西更是沒有食用黃豆習慣,台灣人簡直就像是無償在幫基改公司做人體臨床試驗。

郭華仁更擔心基改作物的農藥殘留問題。以最普遍的基改黃豆品種為例,技術關鍵是在黃豆基因中殖入一段抗除草劑嘉磷塞(Glyphosate)的基因,讓黃豆植株能夠抵禦除草劑,因而農民可肆無顧忌大面積噴灑除草劑,雜草均枯死而黃豆仍屹立不搖。雖然農場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工成本,但農藥用量卻必然提昇,殘留量當然遠高於天然黃豆。

喝豆漿也喝下年年春!

嘉磷塞也就是台灣俗稱的「年年春」,是普遍常用的除草劑。多數台灣民眾想必不知道,每天早上喝的豆漿竟可能含有年年春的成份,也不知這基改豆是農藥公司發明的。隨著雜草抗藥性出現,除草劑用量更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經媒體披露,我國衛福部所訂定進口黃豆的年年春殘留量標準,竟然高達10ppm,是毛豆0.2ppm的50倍!國產毛豆是外銷日本的綠金,與黃豆實為同種作物,政府為何卻有雙重標準,實在令人費解。

二○一三年十月立委林淑芬更踢爆,台灣每年進口二三○萬噸的黃豆,政府卻根本從未檢驗過嘉磷塞殘留量!記者會上,郭華仁出示國外學者的動物實驗研究報告,食用嘉磷塞與基改作物的老鼠,一年後產生腫瘤,腦下垂體和肝腎也發生病變。

基改作物的討論愈來愈常登上媒體版面,吸引許多民眾留心。這場飲食革命費時雖長,影響力卻有如滾雪球愈滾愈大。標榜非基改黃豆產品的店家在這一兩年迅速成長,進口商也反映非基改黃豆的銷量成長一倍!顯見民眾的消費力量,已足以撼動看似積重難返的產業結構。

郭華仁坦言,剛開始推動無基改時,真的看不出什麼效果,幸好主婦聯盟發揮動員的力量,串連消費與生產兩端,以「不種、不買、不賣」原則多管齊下,號召農友不種基改作物、招募志工解說員向消費者推廣理念、聯合業者店家共同抵制基改產品。還有一系列的「搞非基」行動計畫,包括:培訓課程、讀書會、參訪活動和論壇,在在深化了眾人對這個議題的認識與參與。

無基改推動聯盟對政府也不放鬆,多次呼籲衛福部應落實基改成份的標示,除了有包裝的食品之外,散裝的豆腐、豆漿才是民生消費大宗,更須標示清楚,維護消費者知情選擇權。更重要的是,「榨油飼料用豆和食品用豆應該在源頭就要分流。」郭華仁深切希望,有一天台灣能夠成為真正的無基改國家。

校園午餐:媽媽們的超強「戰豆力」

基改議題不僅是食品安全問題,更牽涉到環境正義。以孟山都為首的跨國基改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惡行劣跡,包括打壓發表基改有害論文的學者、運用政商關係使政府放寬基改作物管理、濫用農藥致使居民罹患各種疾病並破壞生態、大肆收購農田導致農民顛沛流離、因種子專利控告無辜小農……磬竹難書的種種作為,已招致全球抗議聲浪風起雲湧,愈演愈烈。

二○一三年五月,一位美國媽媽卡諾(Tami Monroe Canal)發起反孟山都行動,獲得全球四三六個城市熱烈響應,台灣也未缺席。第二年,此行動再度登場,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動串連北中南舉辦遊行,高舉「我們支持非基改」、「拒當基改白老鼠」旗幟,喊出「基改歸零,親子雙贏」口號。台中分會執行秘書許心欣在活動宣講時表示,「媽媽就是最大的消費力量,若在購買時必須有所堅持,就能把力量傳遞出去。」

現場的小兒科醫師林信榮以醫界專業角度分析,基改作物問世不到卅年,就一般醫學研究的審核標準而言,尚未達到一個世代以上,所以目前的資料無法完全確認其安全性,也未能被國際醫界公認。林信榮強調,「現代兒童和青少年常因為暴露於太多環境賀爾蒙,而常有性早熟問題。特別是基改黃豆,應該盡量避免。」這也就是主婦聯盟一再強調基改食品必須退出校園午餐的原因。

就在這場遊行的前一年,無基改推動聯盟正式將矛頭對準校園午餐,召開「校園午餐要營養,不要飼料」記者會。根據統計,小學午餐有三分之一是豆製品,團膳業者為降低成本,幾乎都使用基改黃豆。

令人振奮的是,二○一三年六月,教育部便發函全國教育局指示各級學校校園午餐避免使用基改食品。九月,高雄市議會更為此召開公聽會,此為台灣首次在公部門層級討論基改作物和校園午餐問題。會後有七成學校回報會重視並改採購非基改黃豆製品。

這一波由公民團體、公部門、民意代表、學校與家長之間有效率的溝通協力,在短期內鬆動了校園團膳的困境,有如一劑強心針。時任基金會秘書長的黃嘉琳期許,高雄市開風氣之先,希望能再逐步擴張到全台各縣市,讓基改作物全面退出校園。

此外,還有多位合作社社員以一己之力,在各地學校為孩子的午餐而奮鬥。基隆社員張明麗就為此競選國小的家長會長,勠力推動校園午餐改採非基改黃豆,並且和一群熱心媽媽們擺攤義賣籌得經費,終於成功達陣。二○一四年,她更以政治素人之姿,代表綠黨投入基隆市議員選舉,希望從政策改變起,為社會大眾的食安把關。

結合產品開發,守護農糧自主

主婦聯盟也進一步提出結合校園午餐使用本土黃豆的可能性,首先獲得高雄市農業局的重視,開始評估推動支持在地黃豆的食育示範計畫,同時呼應近年政府鼓勵雜糧復耕的政策,一舉兩得。

支持在地雜糧、守護糧食主權的理念,早在公部門有所行動之前,主婦聯盟合作社已耕耘良久。反基改運動的浪潮,其實是近年本土農業復興運動的一環。進口雜糧的不安全,更凸顯出台灣糧食自主的重要性。唯有民眾認知到這一點並以消費支持,才能改變過分依賴進口糧食的現況,挽救岌岌可危、僅剩三成的糧食自給率。

二○一一年,喜願行負責人施明煌在推動本土小麥同時,再組成「大豆特工隊」,鼓勵農友們復耕本土大豆。老戰友主婦聯盟合作社義無反顧鼎力相助,並將運動理念結合產品開發,除了供應本土黃豆與黑豆的原豆之外,並與名豐合作製造出台灣第一瓶本土黑豆漿,以黑豆沙為內餡的中秋月餅也應運而生。主婦聯盟合作社並發起黑豆漿和月餅共購集結行動,均獲得社員熱烈迴響。而一瓶結合本土小麥、黃豆與黑豆釀成的「喜願白醬油」,更可謂是本土雜糧復耕的精華濃縮汁。自然甘醇的好滋味,喚回台灣曾經豐富多元的雜糧地景。

二○一四年四月起,主婦聯盟合作社挑戰更高難度的「家禽飼料配方使用國產品計畫」,希望逐步扭轉台灣畜牧養殖業的動物飼料多為基改作物的現狀。「支持本土農業是好事,我非常認同。」生產者江森負責人江振德毅然加入這項有意義的計畫,與飼料廠合作克服技術上的重重困難。首批在飼料中加入本土玉米來餵養的「黃金雞」,已在二○一四七月順利驗收,未來將繼續往打造台灣第一條非基改飼料生產線的目標邁進。

看守餐桌、照顧土地,就是在保護一國之本,保護我們的地球。回顧主婦聯盟合作社這場長達十六年的「戰豆史」,戰場從餐桌、工廠到學校、街頭,就是為了捍衛食安與糧食主權,也展現女性運動的獨特韌性和多角化經營議題的實力。無基改推動聯盟的組成,更展現合作的價值,結合跨組織的專業發揮堅實強大的力量。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