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讀書會 人類學家開課】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 議題專員鍾瀚樞

 

今天,4月15日,一個陰雨的星期五午後,外面正大雨滂沱,本會教室卻幾乎滿座,大家都是來聽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郭佩宜談「芭樂人類學」。

原本以為老師只是要分享一些人類學研究的趣事,沒想到竟是一場內容紮實的文化人類學入門講座。老師先大致介紹了人類學的知識體系:體質人類學、考古人類學、語言人類學、文化人類學等,接著便開始說明文化人類學的主要研究對象:「異文化」。

異文化可以是與主流的現代社會迥異的文化體系,例如太平洋上的某個部族,也可以是某個特定的社群。當我們運用人類學的方法考察一個特定的群體時,就是一個「異文化」的人類學研究。

因此,異文化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好野人」、政治人物、參與期貨市場的人們或打線上遊戲的族群。

面對不同的異文化族群,如果沿用既有刻板印象,那就像是觀光客的遊逛一樣,躲在自己的文化舒適圈裡,只是滿足甚至強化某種刻板意識的獵奇心理。至於探險家、水手、傳教士式的異文化接觸,雖然深淺不一,但也都不符合文化人類學對於異文化研究的方法要求。

文化人類學研究典範的提出,可以上追到波蘭人類學家馬凌諾斯基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人的研究,他遠近馳名的「南海舡人」一書所提出的研究方法,成為後代文化人類學家主要採取的「田野技藝」。

馬凌諾夫斯基所建立起的田野工作典範,打破了過去所謂的「搖椅上的人類學家」的取徑。這個典範主要強調下列幾個原則:

一、在當地與報導人長期共同生活。
二、學習當地的語言。
三、參與式觀察。
四、了解在地的內部觀點,避免民族中心主義。

郭老師的說明,巧妙地結合了她在所羅門群島的田野工作的親身經歷,讓大家不知不覺中,就度過了文化人類學的第一堂課。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向日葵讀書會之所以能邀請到郭佩宜博士蒞臨講課,老師還慷慨將演講費回捐本會,這都是拜本會會友,也就是郭老師的母親:曾富美女士之賜!我們在此特別感謝郭佩宜老師與會友曾富美女士。

-------------
同場加映: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向日葵讀書會招募新會員中。時間:每週五14時-16時,地點:本會教室(臺中市西區三民西路61號2樓)
詳情請洽:04-23755234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