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消息如何辨別真假/食品添加物培訓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志工 陳威霖

2016議題推廣志工培訓/食品添加物

委託單位: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執行單位: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魔鬼藏在細節裡!過去食品科學界為研發成果而驕傲,如今千百種的食品添加物,究竟是食品製造商與廚師的魔法仙丹,還是早已演變成人人害怕的黑心食品原凶?為培訓合作社社員成為食品添加物的宣講志工先鋒,課程將以社員培力為主,廣泛探討食品添加物的製造、功能、風險、現有標示、管理等。


0531 網路消息如何辨別真假

    這天下午,小明媽媽正在用手機看新聞,突然「叮咚!」一聲,好友透過line傳來一則消息,標題是:「蘑菇中毒已17人死亡」,該消息表示蘑菇和茄子、小米、大黃米食用會中毒,目前已17人中毒死亡。媽媽心想完了,因為前一天才吃蘑菇和茄子阿! 於是將這則消息傳給小明,從主婦聯盟基金會上完課的小明回家後要媽媽別擔心,我們先來動手查證這則消息真實性吧!

謠言止於智者

    資訊爆炸的時代加上國人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網路上充斥很多駭人聽聞的訊息使消費者不知所措。但我們可以透過公信力較高的管道查證。食藥署的食藥闢謠專區專門針對網路上的謠言進行澄清。查詢食藥闢謠專區的步驟如下:

  1. 首先進入食藥署網站,公告資訊中有有一個「食藥闢謠專區」。
  2. 進入闢謠專區後,由於蘑菇的消息是2015年,因此年份選2015,類別選食品後搜尋:
  3. 找到一則標題是有關蘑菇中毒的網路謠言:

    今年有一則網路消息表示高雄高工學生的科展成果發現用醋可以洗去蔬果的農藥,讓消費者誤以為所有的農藥都可以被醋洗出。但食藥署澄清只有具胺基和鹼基的農藥能被醋釋出。新聞報導多喜歡以聳動的標題造成消費者恐慌,例如某項蔬果農藥殘留是0.05ppm,容許值是0.01ppm,新聞不會寫超標0.04ppm,而是說超標4倍,消費者不要被新聞媒體牽著鼻子走

現學現賣闢謠人

    修玲老師立即讓大家現學現賣,各組先提一個「聽說」的消息,每一組再針對其他組提出的消息,利用上述方法辨別真偽。第一組提出的消息是:多喝檸檬水身體會變成鹼性;第二組的提案:高膽固醇對身體健康是否有影響;第三組的提案:竹炭水可使身體變鹼性;第四組的提案:牛奶或豆漿哪個比較健康。接著由第二組查詢第一組的提案,第三組查詢第二組,以此類推。

    第二組針對檸檬水的問題查證後,檸檬水雖然含有檸檬酸、維生素C、植物營養素等,有抗氧化的作用。但是人體本身的酸鹼度大致是平衡的,不會因為吃任何食物而有大幅度變動。

    第三組則查詢膽固醇與健康的關係。膽固醇有分兩種,低密度膽固醇和高密度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對人體有益,低密度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因此不是膽固醇高就與不健康畫上等號,應視膽固醇的種類。

    第四組查詢竹炭水的功效,引用林杰樑醫師和衛福部的說法,竹炭水雖然有過濾雜質的功能,但在人體的功能尚未證實。不能宣稱醫療效果。

    第一組查詢牛奶和豆漿的差別,引用中醫藥保健資訊網、長庚科技大學教授的說法。牛奶和豆漿的成分差別很大,首先就個人體質來說,有些人對牛奶過敏,有些人對黃豆過敏,因此無法斷定哪一個比較健康。接著牛奶和黃豆的來源不一樣,牛奶從乳牛身上擠出,受到乳牛健康狀況的影響很大,且牛奶高溫殺菌的方式也會影響牛奶品質。豆漿則著重黃豆是否為基改、是否添加消泡劑和防腐劑。牛奶與豆漿無法比較。

    小明媽媽學會查詢的方法後,決定以後收到line的訊息時,都先抱持懷疑的態度,經查詢具公信力的來源後,再對網路訊息下判斷。具備基本的查證技巧,消費者就不會被網路謠言或業者廣告牽著鼻子走囉!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