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綠行動】趕走黃麴毒素和三聚氰胺

您在這裡

作者
本會實習生、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及行政科學生 關文華

2017議題推廣志工教育成長/社區綠行動

委託單位: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執行單位: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曾參與2016年議題志工培訓之成員,今年將在基金會與各分社的陪伴下,持續成長學習,並且發起「社區綠行動」,至站所與社區場所推廣綠食育與食安議題。除了陪伴2016培訓成員之外,因應進入站所與社區推廣之需求,將招募新血一起投入協助。陪伴方面將組成學習與行動小組,定期聚會、進修。社區行動將安排相關課程,期盼志工將綠色、友善環境與健康的飲食觀念帶到社會各角落,讓更多人一起參與飲食綠行動。


7/4趕走黃麴毒素和三聚氰胺

歡迎來到公民檢測學堂,我們邀請來柳心儀老師跟我們踢走黃麴毒素和三聚氰胺!

 

黃麴毒素面面觀

   「喲唷,黃麴毒素是花生發霉長出來的那個嗎?」

    一般人對黃麴毒素的認識可能只跟花生帶上關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當天早上,柳老師就花了上半堂課解釋黃麴毒素的相關知識,讓大家明白即將要檢測究竟是什麼東西,背後存在什麼健康風險:

    黃麴毒素M1及M2最早在飼餵食黴爛穀粒的乳牛所產牛乳中發現,即使是經動物肝臟所吸收代謝、毒性最輕的黃麴毒素M1,仍能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而黃麴毒素又分為4大種:B1、B2、G1和G2,均被證實能引起肝癌等不同肝藏病變。溫暖潮濕的環境有利黃麴霉成長,黃麴霉所排泄的化合物就是黃麴毒素,因此,老師開玩笑說:「黃麴毒素就是大便,吃大便最傷肝。」更值得每個家庭成員留意的是,除了亁玉米和花生最容易被黃麴毒素污染外,醬油瓶開關太多次也會有機會讓黃麴霉胞子跑進去,所以若不妥善處理使用過的豆類製品,恐釀成大禍。

 

快速檢驗

    當日讓志工去嘗試檢測黃麴毒素的製品包括乳品和醬油,都是從檢驗者的家中帶回來,讓檢驗結果真的保證食用者的安全。另外檢測也針對奶粉的三聚氰胺檢測,檢測的過程如下:

  

  • 乳品:驗黃麴毒素
  1. 用吸管抽取乳品,滴在裝有黃麴毒素抗體的測試孔內,直至八分滿左右
  2. 待2分鐘,讓抗體溶解到乳品中
  3. 把吸管插在測試孔上的液體,按4次進行抽吸,讓抗體和乳品混和

(應使用一支吸管對應同類乳品,避免交差污染) 

  1. 待2分鐘
  2. 用吸管把混和了抗體的乳品滴在黃麴毒素快篩片上
  3. 待5至15分鐘後,如快篩片只有1條線跑出來,代表乳品內的黃麴毒素含量大於10 ppb;如有2條線浮現,則代表應該安全了!

 

  • 醬油:驗黃麴毒素
  1. 先準備裝檢液用的試管,加入4CC的水,再混合1CC的醬油
  2. 蓋上試管,上下搖晃10次
  3. 用吸管把3至4滴檢液滴在黃麴毒素快篩片上
  4. 待5至15分鐘後,如快篩片只有1條線跑出來,代表乳品內的黃麴毒素含量大於10 ppb;如有2條線浮現,則代表應該安全了!

 

  • 奶粉:驗三聚氰胺
  1. 先準備裝檢液用的試管,加入5CC的水,再混合1克的奶粉
  2. 蓋上試管,上下搖晃10次
  3. 用吸管把3至4滴檢液滴在三聚氰胺快篩片上
  4. 使用吸管戳一下檢液,讓奶粉更易滲透到快篩片
  5. 待5至15分鐘後,如快篩片只有1條線跑出來,代表乳品內的黃麴毒素含量大於10 ppb;如有2條線浮現,則代表應該安全了!

 

檢測的迷思

    從上述的步驟看來,檢測的過程都大同小異,但其實都屬於快速簡單的濕式稀釋法。如要檢測咖啡豆、花生等弄豆類,必須動用不同的儀器,使用如萃取法等更複雜的方法,柳老師認為是不可能由非專業人士進行,可見檢測部分是可能平民化,但仍然具備相當的專業性。

 

    事實上,即使運用較為簡單的稀釋法去驗乳品、醬油和奶粉,當天已經產生很多的單次消耗品如吸管、試紙和抗體。為了避免交差污染,很多盛器都需用完即棄,可見更複雜的方法所產生的廢棄物會更多。因此,我們更需要更注意由源頭開始控制;只在有需要時,檢測出疑似有問題的產品,繼而找出值得信賴的產品,讓食物安全的權利,回到我們手中!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