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農半X是農村的未來嗎?如何理解深溝半農興村經驗(上)

您在這裡

作者
湯琳翔(本會研究員)

半農半X是農村的未來嗎?

如何理解深溝半農興村經驗(上)

 

當我們談到農村時,腦海中便浮現綠油油的稻浪和黃澄澄的穗浪的畫面,或是想起記憶中泥土的味道,也許還混雜著一些糞肥的臭味,耳朵裡不再聽見都市喧嘩的車流噪音,只有蟲鳴、鳥叫和偶爾傳來的狗吠,印象所至都是一幅幅美好的田園風光。但同時我們也會想起嚴重的高齡化、收入低、高溫多溼缺少安全保護的工作環境、生活不如都市便利、農業以外的工作機會不多、傳統的文化束縛以及雖可說是閒適也可說是沉悶的氛圍,這些印象都讓人不禁想問,農村難道是留給自然的嗎,而人則註定必須紛紛離開農村,前往城市嗎?農村的未來是否只能凍結在懷舊古早美好時光的回憶中,或是只能是亟需政府政策援助或補助的臨終病患?有一群在宜蘭縣員山鄉深溝村的友善環境小農可不這樣想,他們正用自己的方式創造農村新的活力,闢出一片農村新未來。

 

網路為農村復興帶來了新契機

本次小農大食的主題是「半農半X只是文青的浪漫嗎?農村新生的活力在小農」,講者是宜蘭深溝「倆佰甲」友善耕作小農社群的創辦人楊文全先生,他從2013年開始和一群同樣來自都市的人在深溝用友善環境的農法務農,從第一年的6戶,到現在大約有130到140戶,耕作面積也從2.5甲成長到大約100甲。楊文全認為,拜網路社群的蓬勃發展加上物流配送的便捷化,懷著半農半X生活理想的人更有機會能夠移居到農村,而且會越來越多,這些來自都市又懂得善用網路社群經營忠實顧客的兼業小農,比起傳統農村中不善於直接面對消費者的老農,會更理解都市消費者的脾性,而比起在都市工作的上班族,兼業小農又能夠擁有農村生活的自然與自在,可以說是同時佔了都市和農村的便宜。這些新農夫的年紀以30到45歲為主,跟現在主力農家動輒60歲起跳的高齡結構相比,倆佰甲小農社群的新農們可說是十分年輕。有趣的是這群人之中有非常多樣的專業,有學生、廣告設計、工程師、建築師、景觀設計師、紀錄片導演、退休教官、家庭主婦、獸醫、學校老師、公務人員,但唯獨沒有務農的專業,而這些背景迥異的專業,卻意外地為這個傳統的農村創造出許多新活力。

 

一半的農和無限多個一半的X

兼業小農除了務農以外的時間精力,也可以善用自己的興趣、天賦或專長,找到其他的兼業工作,發展自己另一半的X,例如不需要進辦公室的接案工作,或是如楊文全現在就自己開起曳引機和大貨車,除了耕自己的田之外又做起了代耕業者。此外農村還有一些零工,「講兼差是都市的概念,都市就是專業分工嘛,在農村就是要全能,沒有專業分工這回事。」楊文全認為,不能用都市的觀點來區分所謂的專業與多工,現代社會專業分工的角度來看的這些零工,就會認為是「樣樣通,樣樣鬆」,或是「無正當職業,打零工為生」。但楊文全認為,在農村裡,每個人幾乎都是多工的,收入也都是多元的,除了種稻之外,養點雞鴨種點菜,修整農具或是維護生財工具,這些都是農村中的各種工作和農活,而一個務農的人通常多少都會做一點上述的工作,這就是一人多工的概念。而此外農村目前是十分缺工的,從育苗、除草、補插秧到收割,乃至於籠統地說到隔壁田家幫忙,這些工作薪水的時間效益算起來不太高,但是在農村什麽沒有,空閒的時間特別多,這些農忙之餘做的零工累積起來也甚是可觀。另外有些工作看上去未必有收入,但對於這個農村小社區來說卻也是種創新的嘗試,可能會對整個農村的生活品質或發展是很有幫助的,像是有人嘗試開設農村的廣播電台,也有人善用稀少的公車路線開起了員山公車小旅行的導覽,也有人建置起測量微氣候的微型氣象站,計畫長期累積深溝地區平原上的氣候變化資料,以回應氣候變遷對小農農業經營的挑戰,而也有人開了食堂和背包客棧,有更多人帶著不同的專業與背景進來農村,並且樂於運用這些知識技能在農村發展新的事業,讓農村長出不同於傳統的新型態和新地景,這些嘗試不一定都能成功地存續或壯大,但卻都會為農村帶來新的生命力。

未完待續

請見半農半X是農村的未來嗎?如何理解深溝半農興村經驗(下)」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