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農半X只是文青的浪漫嗎?農村新生的活力在小農(活動後記)

您在這裡

作者
王秋月(本會志工)

 

半農半X只是文青的浪漫嗎?-農村新生的活力在小農(活動後記)

時間:2018年5月3日19:00─21:00

地點:呷米蔬食/素食餐廳3樓(台北市衡陽路9號)

講者:楊文全老師(宜蘭「倆佰甲」友善耕作小農社群創辦人)

一個令人感興趣的主題

課程一開場,楊老師就先對與會的學員拋出提問:「關於今晚的課程,各位最感興趣或是最想了解的部分是什麼?還是你一看到這個主題,你有疑問,都可以先提出來,我想先聽聽各位的想法。」乍聽老師這樣說,我心裡納悶著都還沒有開始上課,哪裡來的問題啊?但令我驚訝的是當楊老師的話一停,立刻就有人舉手,而且學員們的提問是一個接著一個,老師也一一為大家解惑。

學員是有備(準備問題)而來的,楊老師也早有洞見地知道學員們需求,台上台下熱絡的問答互動,讓今晚的研習添了一份溫馨又知性的氛圍。

 

原來,半農半X不只是文青的浪漫,它還是許多人心中構築的田園夢想

學員的提問:成為小農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我沒有種田經驗可以當小農嗎?為什麼大部分小農都種稻而不種很夯的有機蔬菜呢?小農的收成足夠養活自己嗎?剛入門的小農需要準備多少自備款?聽聽大家的提問發現,似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田園夢,今晚的研習是為自己人生下一個階段築夢成為小農而來。

老師以自身經驗與創辦「倆佰甲」為例和大家分享半農半X的生活面面觀,簡單的說半農半X指的是從都市到農村的生活者。老師說:我在人生五十歲的當頭,決定放下一切,一個人到宜蘭縣員山鄉當農夫,問我為什麼?簡單說就是想突破人生瓶頸與圓夢吧!每一位來到深溝村的人大概都有類似的心境吧!

目前在深溝村務農的小農,年齡從十幾歲到六十幾歲都有,以三十歲到四十五歲居多。他們的職業有學生、廣告設計師、資訊工程師、建築師、結構技師、景觀設計師、紀錄片導演、退休教官、獸醫、家庭主婦、學校老師、公務人員、研究助理等。這群新農大部分都沒有務農種稻的經驗,他們維持生活的生計來源,一半來自租用農地務農所得,一半來自都市專業或興趣。

新手農夫初來到農村,他們可能連承租一塊農地都有困難,因為老農看待自己農地像是親人般的那份情感使然,絕不輕易將農地租給毫無耕作經驗的異鄉人,還好有榖東俱樂部創辦人賴青松的幫忙,憑著老農對他的信任,「倆佰甲」第一年的農地由此仲介生出。

「倆佰甲」這個平台促成小農群聚,從2013年創辦時的6戶新農、水田2.5甲、菜園0.35甲,到了2015年有50戶新農、水田40甲,2016年開始計畫從規模的追求朝向質化發展。有學員問在深溝村為什麼菜園耕作比例偏低呢?楊老師說種稻簡單多了,因為菜蟲有可能一夜之間吃掉你所有的菜,種菜的技術門檻比較高。「倆佰甲」在新農夫的培育工作上,不但協助租用田地與找住屋外,還提供農耕技術與彼此支援與共享,更重要的在給予新農心靈上支持與陪伴,聽了楊老師的分享後,讓有志成為新農的學員信心滿滿,好像要當一位都市農夫的夢想並不是這麼困難與遙不可及的,有志的老中青一起勇於追夢吧!

 

農村新生的活力在小農

工業化後,讓傳統的農村逐漸被淘汰掉,網路化後,小農的投入為凋零的農村帶來新生的活力,你可以想像在台灣偏鄉的一個小村落的米可以遠銷到海外嗎?這是因為網路使得農產品有不同於過往的銷售模式與管道,網路打破了地理與空間的界線。在傳統慣行農業中,農民可以得到政府的補助,但是糧價由政府控制,屬於供給導向。友善耕作的小農沒有政府的補助,在自由市場中是屬於需求導向的,只要消費者願意買單,這個農產品就有生產與存在的價值。由此可見網路革命確實為農村復興帶來契機。

印象中農村就是遼闊的一片片農田與散落的村落樣貌,小農進駐農村後,不但帶來了農村的新興還改變了傳統農村樣貌,楊老師以深溝村為例說明新興的農村樣貌,專賣有機蔬菜與二手書可以換蔬菜的小間書菜店鋪、友善在地餐飲的美虹廚房、背包客棧、在農田裡進行科學計畫與科技農業的實驗基地、專門介紹在地風景的農夫小鶹、在農村裡作報導的田文社與網路電台米米之音等等,有機會一定要走一趟宜蘭縣員山鄉的深溝村,一探樣貌多元的台灣新興農村。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