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空污】絕對不是二擇一的單選題!(會後紀實)

您在這裡

作者
吳心萍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副執行長

(photo by freepik)

  才剛剛進入秋季,中部已經開始有空污問題了,而這一切,真的都是因為台灣不用核能開始的嗎?

  9月12日,台大風險中心的趙家緯博士,在NGO會館帶本會和合作社的夥伴們,一起共同瞭解台灣能源轉型的問題,他以幾個大家關心的問題為脈絡,來介紹台灣的能源轉型議題,包括:

  • 非核不是國際趨勢?
  • 非核家園,以肺發電?
  • 再生能源導致高電價?
  • 缺電風險大增
  • 綠能又貴又破壞生態

非核是國際趨勢?

其實核能的佔比,沒有你想的那麼多

  世界上普遍認知的國家數約為249個,而趙博士引用世界核能產業報告的調查指出,其實只有31個國家有核能機組,但設有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的就有150個國家[1]。而31個核能國中,有9國的再生能源(不含水力)高過核能[2]

  國際原子能總署也預測在最樂觀的情境下,2050年時,全球核能發電量占比僅為從去年度的10.3%增加至11.7%,在悲觀情境下則將削減至5.6%[3]。而麻省理工大學也針對核能的競爭力提出看法:核電因成本過高,難以在既有電力市場上與燃氣與再生能源競爭。

  所以說,其實核能在國際上並不是發電的主力。相對的,綠能的減碳力度才值得期待。

非核家園不切實際?先來弄懂非核家園是什麼

  核能是綠能的過渡期幫手嗎?非核家園是個過於躁進的口號嗎?

  我們在許多環教場合,遇過不少民眾因為媒體多聚焦在核能爭議上,便以為台灣的主要能源都是核能,也因此,許多人也以為因為自環保團體反核,所以台灣大多數的電力來源就被燃煤取代了。趙博士就指出,7成的民眾對能源的理解都來自節奏快、訊息扁平的電視,但能源卻是需要好好理解及討論的議題。

  其實非核家園政策,只不過是核一、二、三不延長使用期限,而許多人擔憂的核四不商轉罷了,並沒有提前關掉正在使用中的核電廠。許多民眾以為非核家園喊出來那一天,突然就沒有核能了,也不是真的,

  簡單說,非核家園所訂的2025年也不過是最年輕的核三廠,既定要除役的那一年罷了,換句話說,台灣的能源本來就要面對轉型的問題了,更應該趁現在還有點時間,好好為未來籌畫才是。

核能才是節能減碳? 其實核能在減碳上並沒有這麼給力

  國際能源總署建議的減量情境裡,雖說也納入核能,但若是以減碳力度來分析,綠能加上節能、減碳的力度達7成以上

  曾經以「組織」獲得諾貝爾獎的IPCC(跨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 在 2014 年的報告中提出:提升核電占比雖可削減碳排放量,全球若不新增核電興建計畫,仍可藉由其他能源效率提昇以及再生能源發展等措施達到減碳目標,報告更直言「將核電排除在減碳選項以外僅會導致減碳成本的些微增加」

  相對地,2017 年風力與太陽能成長幅度遠高於核電。風力與太陽能最新價格都比英國最新Hinkley Point C核電廠低。

延伸閱讀:台灣的風力太貴嗎

  最近許多新聞說,離岸風力的價錢一開始給太高(指初期躉購費率5.8元),而後面有競標時竟然只有2.2~2.5元的破盤價,根本就是錯估了情勢,不過,就算是歐洲也花了10年的時間才走到現在的零補貼,所以才剛開始的台灣需要一些誘因,也可以視為起始階段的過渡方法。

  市場有雙隱形的手,至於廠商為何可以用破盤價,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廠商自己的說法。小編白話翻譯,大概就是說,生第一個小孩成本比較高,但第二個可以不用重頭全買過,所以可以相對少花點。

能源轉型就是破壞生態?

其實欠的不是核能,而是全盤規劃

  近期的深澳發電廠要採用燃煤,還有第三接收站(簡稱三接)可能會破壞藻礁的新聞,的確讓大家都很擔心。有人說,這都是因為反核才造成的,但趙博士告訴我們,政府和某企業說:不可以沒有深澳和三接,事實上就算沒有,也沒有我們想像的可怕喔!

  根據能源局的天然氣供需表來看,即使扣除了三接(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供應的600萬公噸/年,2025年也預計還有2670萬噸/年,大於該年的天然氣需求2354萬噸/年。趙博士提出進一步建議:其實燃氣佔比50%,不用犧牲藻礁,不是所有增加的量都交給觀塘,而是既有的接收站都要擴增,或是台電也要蓋協和接收站。

但會缺電呀!母湯哦~

  815大停電時,很多人也認為是因為廢核才沒電,事實上815停電發生的當下,並不是尖峰用電的時間,我們也請過電網的專家湯政仁教授來談,是不是核能和其他基載多了,停電時間、規模就會減少,湯教授表示:其實影響停電的因素很多,無法保證備用容量多就可以減少停電影響。

  趙博士也分享了他的研究,在兩種推估情境下,可以看到我們已開始脫離備轉容量緊張的時期,他也推估台灣的備用容量在沒有深澳及三接的情境下,最差也有13.6%,甚至有20%以上,目前法定值為15%,是依據2010年陳士麟教授的研究,但陳教授在後來2016年所指導的碩士論文則指出,可以降到10~12%即可。

非核家園,火力全開?

  前面講到,非核家園除了是核一二三不延役,核四不商轉之外,能源配比則是「20、30、50」,也就是再生能源20%,燃煤30%、燃氣50%。

  在今年的公投裡,也有一項是「你是否同意政府應將火力發電量占比,以每5年降低至少5%之方式,逐年減少直至火力發電量占比低於60%?」

  聽起來蠻有道理的,但其實火力發電,可不只是燃煤一種而已,燃氣也是另一種火力發電,而兩者造成的空氣污染也是不一樣的,大家可以看下表,深澳是燃煤電廠,而大潭則是燃氣,對照下來,燃氣是比燃煤來得對空氣品質影響少一點。

  而且,2014相較去年,差了「 7% 」的核能,很多人說這便是增加燃煤的原因,但事實上燃煤的比例沒有太大幅度變動,主要是轉移到燃氣。

「1234」比「20 30 50」更好嗎?

  有政治人物提到,非核家園的政策太過於躁進,因而提出1234的版本,也就是10%再生能源、20%核能、30%燃氣、40%燃煤,但要達到這個版本,就代表燃煤還會提升10%,而核一、二、三要繼續延役,核四則要商轉。但是核一的年限已到,燃料池已滿;核二已經擴增了燃料池,但2023年還是要除役;核四的燃料棒已運出;而台灣地狹人稠也很難再找到土地蓋核五。

  所以,台灣其實正面對能源轉型的交岔口,而且也很難再依賴核能,更遑論可以依靠核能來養綠能。趙博士也提出,假設兩個政策都可以實踐的情境下,在減碳上「20 30 50 」和「1234」相較,後者的PM2.5多了25%,CO2 則多了15%。

能源轉型好貴?

  某些人士提出反核要多付出30%~40%的電費,大家可以看一下台電的網站,台灣的電價其實是世界低的,趙博士也指出,其實餐飲業在電價漲後說要漲價,是有待商榷的說法,因為餐飲業的電費成本平均只佔了1.2%,其他的工業,其實也多在5%以下。

  即使是2025年後,台灣的電費預估是3.19元/度,也還是低於韓國的3.61元/度。而對於家戶來說,電費平均佔所得的1.4%。

  不過有個不太公平的現象時,收入高的族群,電費佔所得比例只有0.8%,但生活負擔最重的族群,電費卻要佔2.2%,因此,台灣的電費級距有調整的必要。

新的核能不考慮一下嗎?

  有與會者提出新一代的核能,可以不用採鈾礦,體積小半衰期也減少為數百年,趙博士回應說,新一代的核能機組(SMR)的高昂成本仍然是一大問題之外,二是原料即使來自既有核廢料,也不是100%的回收再利用,仍有無法處理的部分;第三因其有具有分散化的特性,因此也加大了核安、核武管制上面的複雜度。

結語-不論如何,節電都是必須

不論是哪一種發電方式,都還是難免給地球帶來負擔,最好的發電方法-還是節電,而且,台灣的尖峰用電,是住商部門貢獻了大部分。節電可以一點也不辛苦,還能顧健康、省時間,詳情請見我們的無痛生活節電小手冊

我們也時常辦理生活節能的課程,歡迎大家一起參與。

 

 


[3] IAEA, 2018. Energy, Electricity and Nuclear Power Estimates for the Period up to 2050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