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電創能工作坊@北投社大】合作發綠電~認識綠能Co-op

您在這裡

作者
吳心萍/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疫情趨緩後,本會在北投社大的「節電創能工作坊」開始熱絡了起來,5月22日的晚上,我們邀請了台灣第一家生產綠能的「綠主張綠電合作社」。來到北投社大分享如何以合作社來發電。

這晚,參與的不只是北投區的居民,還有附近的文化大學的同學,甚至還有新竹來的朋友,都來共同學習「綠主張綠電合作社」的推動經驗。在課程一開始,大家表示想知道甚麼是公民電廠? 也有人想知道怎從生活中節電。


合作,打破壟斷型經濟

「綠主張綠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在開場介紹:許多的社會問題,比如所得不均,都是因為資本主義所造成的,所以要重新塑造消費習慣。而合作社就是透過組織,應用到經濟行為,利用社團而不是資本型態,來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合作社的始祖,可以追溯到英國的公民先驅社。

合作社可以創造另一個社會經濟,比如日本的消費合作社簡稱生協,在面對福島核災時提出能源七原則,以節能為最優先,並且朝向不使用核能的社會,也透過地方創生來發展發電事業。

因此,合作社在公民電廠的光譜上,更在意社會責任。或者說,合作社更接近第三部門。


發電的合作社

我們對電的依賴以各種方式存在,但往往要停電時才感受到它的重要。而不論食物跟能源的選擇,都不應該建立在加害者和被害者的供應鏈上。而再生能源的小規模和分散的特性,也是減少集中式的浪費。淑德也說,發展綠能不應該是投機事業,而是創造在地的經濟,公民電廠是消費者也可以參與生產。讓能源地產地「消」,而且也做在地的能源教育。

別小看合作社公民力量,如比利時的ecopower合作社,不但有太陽能、水力、風機,其發電量還可供Flanders地區 1%的用電(Flanders 是比利時3大區之一,也是歐洲人口密集區)

目前「綠主張綠電合作社」共有230位社員,7個案場,累計生產27萬度電,光去年就發12萬度電。最新的案場是惟於台北市長老教會總會的天空7號,7個月發了2萬多度電。就算是課程當天,是暴雨天,也有39度電,而且,下雨還可以順便洗板子。

「綠主張綠電合作社」希望透過天空七號的案例,向大眾說明台北市的容量因數9.67% 平均有效日照時 2.32。雖然不是最好,但面對問題不是找不行動的理由,而是行動!


能源轉型政策,需要看到「公民參與」

然而,身為台灣第一家發電的合作社,淑德觀察到台灣對於小型發電的不友善,比如公民電廠通常規模小,光前期的溝通成本較一般偏好大專案的系統商來得高不說,後面的建置跟行政費用也沒有比較便宜。但每年的躉購價格卻都只看硬體的報價來定,對於更在意「公民」、「環境」的公民電廠並不公平。政府重視大的專案,但沒有看到小型的再生能源有發電量以外的價值,這是能源轉型政策上需要補足的。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