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聽過的太陽能傳說(發電及效益篇)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吳心萍 資深主任

妳也常常被問到,太陽能根本不低碳,因為生產過程也會排放溫室氣體?或是太陽能根本不適合多雨的北部? 甚至停電都要怪太陽能嗎?
沒關係,我們幫妳整理了這些以下傳言,還有相關的回應: 

傳言一、停電都是太陽能不好???

事實:停電不等於缺電,缺電也不是怪太陽能

今年5月可說是多事之夏,疫情肆虐、大旱、又碰上兩次停電。有人指出,都是因為太陽能在傍晚不能發電,才會導致5月13及17日的停電。

其實,最近的中午,太陽能發電的狀況已和核電不相上下,有時還超過核電。可以看到,5月13日停電的下午2點半左右,太陽光電占了7.735%,還超過核能的7.677%。就連5月17日的中午,也因為有325萬瓩的光電,減少了中午的用電尖峰。

(截圖來源: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的確,太陽下山後,太陽能是無法發電的。但造成停電的因素遠不只太陽下山這件事,若只理解成"電夠就永遠都不會停電"也太一廂情願,5月13日還有4年前的815停電事件,皆是因為人為操作錯誤,誤觸開關,造成有電也送不出去。這就好比,妳上網訂了一個包包,但妳的包包在運送途中,在蘇伊士運河上被卡住了。這時候,妳打電話罵產商為何產線沒開夠,顏色、款式做太少,是不會有用的。

不過,話說回來,太陽能的白天發的電,還是可以靠儲能系統,來補充夜間的用電喔。認識儲能系統 請看這篇: 電力神救援 認識儲能及輔助系統

參考資料:

傳言二:只要一片雲飛過,太陽能就變廢物???

事實:太陽能在多雲的天氣也能發電

本會在冬季多雨的台北蓋了座太陽能廠,位置在關渡。而許多台北人在這個冬季共同的記憶,就是一個月沒見到天上那顆圓圓亮亮的太陽。但這座「干豆好」電廠,並沒有因此變成廢物,從2020年10 月23日掛表開始,到2021年4月26日,半年的時間裡,這座裝置容量不到20 KWp 的小型太陽能廠,累積發電量就破了萬度(約一個家庭2.5年的用電量)。

(圖片來源: 三立新聞網)

上圖: 即使是6月4日台北收到豪雨警報的天氣裡,干豆好還是發了51度電

延伸閱讀:看看主婦聯盟其它幾座發電廠的發電量 :心中有愛,發電無礙

三、太陽能很貴???

事實:曾經是,但現在只要2萬不到,你也能投資太陽能了

以全球尺度來說,2009年至2019年間,電廠規模的太陽能成本下降了89%,風能電下降了70%,反而是新的核能成本上升了26%。所以,不要一直停留在多年前的印象了。

延伸閱讀:更綠更便宜:十年間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驟降70%

以個人投資來說,以集資平台上買一片太陽能板為例,價錢約落在1萬6到2萬之間,售電合約的20年,可分配到收益,收益當然無法跟台積電股票比,但通常比銀行定存高,投入成本大概會在第10年左右回收,而北部的售電價格(躉購)也比中南部來得高。如果你想要以更民主、公平的方式參與公民電廠,目前臺灣數家公民電廠合作社的股金,也是從5千到2萬不等。

參考資料:

四、太陽能效率不好???

事實:曾經是,但技術已經提升了

效率這件事,有人講的是太陽能板使用後的衰退,有人指的是光轉成電的效率, 因此分這兩點講:

1. 用20年後通常還有原本出廠時的80%效率

一般來說,太陽能板用20年後,效率仍應有剛出廠時的80%, 裝太陽能板時,可以請廠商出具保證書來保障自己的權益。

2.燃煤發電廠的歷史可以追朔到19世紀,因此很多人以為都過了100多年,火力發電的效率應該有99.999% 吧?但其實以林口發電廠為例,在升級成超超臨界後,效率是從原本38% 提升到45%。(附帶說明一下,林口發電廠的三部機組升級的經費為1500億台幣。)

而太陽能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光轉換成電的效率也很快在提升,從最初最高的 6% 提升到目前的 22%(普遍也有15-18%),而且價格也在下降(請見前段)。近年,牛津大學已經發現,若給矽塗上鈣鈦礦(Perovskite),發電效率就能提升到 28%。甚至可到 40%以上。

還有,別忘了,在發電過程中,太陽能的燃料是源源不絕免費的陽光。但化石燃料及鈾礦可都是有挖完的一天。

參考資料:

 

五、不下雨、高熱、都是太陽能不好???

事實:太陽能板反射的熱能,和周遭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最近有聲音指責臺灣的乾旱要怪台中火力發電廠,也有人怪都是太陽能板把太陽的光和熱反射回大氣層,才會導致臺灣不下雨。也有傳言說光電板的熱氣,會吹到村莊附近,影響農作物收成。

但其實,經過查核中心查證,太陽光電板反射的熱能,和一般樹木、水泥地、柏油路等所反射的熱能,沒有太大的差異,因此不會因為是太陽能光電板,就反射比較多熱能回大氣層。

參考資料:

六、太陽能板很燙?有光害?

事實: 太陽能板下的遮陰有降溫效果

這個傳言的來源,有可能是把台灣的太陽能,誤會成裝在沙漠的聚熱型太陽能了,聚熱型的太陽能是利用類似鏡子反光生熱的原理來發電的。

臺灣用的太陽能板,則是吸收光,轉成電

臺灣使用的太陽能,是吸收光後變成電,換句話說,如果會反光,那太陽能板就無法發電了。所以反光的程度其實比汽車隔熱紙還低。還有,陽光是會變動的,即使有反光,也不太可能白天裡全都從同一角度入射進同一間屋子。當然,也不會燒死經過的無辜鳥兒。

既然太陽能板是吸光的,在太陽能板的遮蔭下,其實反而可以困擾台灣人的西曬問題,可以降低頂樓房間的溫度。我們實際測量過干豆好案場,光電板下的教室溫度,比起一般教室,低了4.2度。

參考資料: 

七、太陽能製造過程有碳排放,所以發的電也有碳排

事實: 製造過程的確有,但平攤到日後發電量上,其實比追劇還低

先給大家1度電的概念,大概是吹冷氣1小時(這只是粗估,精確要視機型)

是的,太陽能和其他工業產品一樣,製造過程會需要用電,不過在往後至少可發電20年甚至40年的過程中,是不會排碳的。如果把太陽能製造過程的排放,平攤到後面的發電量上的話,多晶矽太陽能產1度電的排放為 32g ,單晶矽太陽能則為 35g 。大家可能對這數字沒什麼感覺,再給大家對比一下,在家看netflix每個小時約是100 g,再對比一下臺灣目前每度電要492 g 的排放,其實是非常低的。

荷蘭也有研究發現,當太陽能裝置容量每翻一倍,生產和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的能源消耗就會下降12-13%左右,溫室氣體排放則會下降17-24%。

資料來源:

 

同場加映: 關於太陽能的污染,更是大家關心的問題,我們之前也整理過一篇太陽能的製程及回收的介紹:你真的了解太陽能板嗎?

也可以看我們手拆太陽能的體驗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