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保種沙龍】古老傳承下的抗旱韌性農業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賴婷鈺

2021種子生活節:米的一百種可能
沙龍講座談台灣保種運動

"種子生活節,不只是談艱深的議題,今年的沙龍主題更貼近生活,從生活周遭開始,認識保種的重要。
早期農民之間的留種是早期很自然的事情,但因為被種苗公司控制的狀況下,讓栽培的品種逐漸單一或者是失傳,因此多樣性的種植和友善土地,一起為氣候變遷努力。"

今天餐桌上的菜色——古老傳承下的抗旱韌性農業|徐子富
第一場談今天餐桌上的菜色,台灣原生油芒企業社的創辦人徐子富說:「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談的是今天餐桌上的菜色?不是昨天、不是明天。」破題讓現場參與者思考。

乾旱造成地層下陷
今年水利署監測的數據顯示,地層下陷的範圍較往年擴大400平方公里,推測是因為跟上半年的大旱和地下水補注不及有關係,然而地層下陷影響最大的就是高鐵行駛的安全性。

這樣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感覺距離我們很遠,現在可以想像未來萬一沒有高鐵的生活,其實它就是發生在我們的周遭,息息相關。

古老傳承下的抗旱韌性農業
看到問題後開始尋求解方,我們最常拿來當作糧食的作物,稻米、小麥和大麥等都是需要灌溉和施肥,中研院邢禹依特聘研究員在研究山地陸稻的同時發現了台灣油芒,台灣油芒是台灣的特有種,是原住民的傳統農作物,初期徐子富用原住民的傳統方式種植,除了催芽的時候給水澆灌之外,其餘的時間不灌溉,也不需要施肥和農藥。

台灣油芒是解決飢荒的超級食物
油芒的莖桿表面會分泌蠟質,能阻擋水分的蒸散,所以有抗旱的特性,甚至是把油芒種在沙質土地上仍然後生長良好有收成,可以廣植在沙漠化的土地,豐富植被的多樣性。

還有台灣很多土地陷入鹽化的困境,研究也發現油芒可以吸收鹽分長出植株,營養成份比小米和稻米高,豐富的蛋白質、低醣和低麩質的特性,且能抗旱抗氣候逆境,被認為是解決飢荒的超級食物。

徐子富滿是驕傲的神情說:「全世界的作物都到台灣來,只有台灣的油芒去到全世界。」費盡辛苦復育的油芒,需要消費者用行動來支持。

 

第二場由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的羅英妃研究員來分享農民保種體系的建立,目的希望能循環使用自然資源,並重視當地的傳統和文化,從保種的運動避免種源的流失,能夠將種子適地適種。

保種的標準流程建立
針對不同區域的地方特色品種,透過一系列的選種、留種、採種、調製、考種、保存及分享平台建立與保種標準流程建立。

羅英妃研究員說,原住民的種原保存很多是在自己家裡,遇過最讓她痛心的是親戚中有少見的種原,但因為親戚驟然過世,詢問是否有種原保存時,最後取得的種原並沒有發芽和保留下來,也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羅英妃研究員特別重視種原的保存,希望不要再有憾事發生。

參與式的選種可以讓品種良品狀況增加
從參與式選種、檢查病蟲害(健康種苗),在經歷瓶苗、穴盆苗(7-14天)後再定植,觀察特性,2022年重點放在芋頭,讓芋頭的上品達到60~70%,讓粉質增加,硬質降低。

藏種於農
農民的保種架構規劃是80%原位保存,由農民、地方人士和民間團體交換種子後,栽培於當地農田中,進行保存和更新。

另外20%異地保存,由政府機關將蒐集來的種子保存在種原庫中,用極低溫保存種子活力,進行長期的保存。

還有種子交換平台,頻繁的交換能夠製造出緊密的種植者網路,對於種子保存非常重要,除了交換農民自己保留的種子之外,種原庫的一部分也會在這裡提供交換。

未來希望發展種子型錄及線上商店,販售地方品種的種子和稀有的種子,將會員資格和捐贈結合,銷售的所得也會作為保種基金使用。

民以食為天,有些我們從來沒見過的食材,它的存在對於環境和提升糧食自給率有很大的幫助,有一群人看見它的重要並且努力保存它,我們消費行為的支持,看起來是幫助農民或環境,其實最後都是會回到我們自身,持續用消費的力量來改變世界。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