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食育小學堂】課程活動報導:食物不浪費─食全食美好食光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全家食育小學堂開系列活動介紹」

「全家食育小學」堂是由主婦聯盟主辦以及全家便利商店協辦的環教系列課程。本系列課程分為五個場次,透過綠繪本故事、桌遊以及手做DIY,帶大家一起認識日常的飲食以及生活習慣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而第一場活動由《爺爺的有機麵包》綠繪本揭開序幕,本次活動透過繪本導讀以及日常飲食的發現與覺察帶領大家更加了解飲食與健康之間的關係,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如何選擇健康的食物,並且透過攝取原型食物減少食物的浪費,達成環境友善與健康飲食的雙贏!

「揭開飲食的面紗─認識六大類營養」

「吃飽了嗎?」是華人社會中習慣使用的寒暄用語,然而吃飽之外我們仍需要檢視是否吃的健康,因此平時可以多加留意吃了什麼?是否有達到均衡飲食的指標?

本次活動一開始講師透過簡單的問句「早餐吃什麼?」進行互動,我們發現參與者當日早餐主食多為澱粉類,其由小麥、稻米加工製作而成。講師將事先準備好的稻米與小麥發放給大家,並邀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兩種穀物的外觀差異。在觀察的過程中小朋友們都非常投入,而爸爸媽媽也引導著小朋友觀察、比較這兩種穀物。

「小麥是有尖尖的那個!」小朋友興奮地說出觀察結果,講師依循著小朋友的回應深入說明,小麥一根就是一穗,而尖尖的小刺是他們的冠毛,稻米則是一顆顆飽滿的果實。經由近距離的觀察分辨出小麥與稻米之後,講師更進一步邀請大家一起來猜猜看投影片上是一大片小麥田還是稻米田。經由活動的操作與練習,大家都很輕易地就能辨識出稻米與小麥了呢!若是以後開車經過農田,小朋友或爸爸媽媽們也可以一起辨認那是一片小麥田還是稻米田喔!

(圖說:講師帶領著大家一起分辨稻米與小麥。)

經由日常飲食的代入,我們一步步拾取稻米與小麥的相關知能,然而除了外觀的辨識之外,了解植物的生長環境也是很重要的。小麥屬於旱作植物因此台灣的氣候比較適合需要水源灌溉的稻米,了解作物的生長地圖分布能讓我們進一步思考食物里程、碳足跡的相關議題,使我們在日常飲食中也能達成環境友善與保護之作用。

六大類飲食中除了五穀根莖類之外,每一項營養素都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均衡飲食也是值得注意的課題。講師經由食物金字塔的實際操作讓小朋友也能清楚地了解到均衡飲食的重要性,若是缺乏了任何一種營養素,那麼金字塔就會倒塌。而在選擇主食時,可以多吃不同顏色的原型食物,越多彩的飲食越健康,此外運動和喝水也是促進健康的好方法喔!

「把握『三心』,健康飲食我最行」

除了均衡飲食之外,選擇原型食物也能增進人體的健康,然而時代的進步讓我們的食品加工技術越來越純熟,過於精緻的食物不僅造成食材的浪費,也可能因為添加了複雜的成分製作出不健康的食物。在《爺爺的有機麵包》繪本中我們看到故事中的小孩因為食用加了食品添加物的麵包產生過敏反應,根據醫學研究食品中添加過多的加工成分會增加人體的過敏反應機率,因此故事中的爺爺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從種植作物開始手工製作出沒有任何添加物的有機麵包,讓小朋友吃得健康與安心、不再過敏。這本繪本也給予了我們啟示,因為有爺爺的耐心照料作物、製作麵粉、揉成麵糰,再加入了爺爺的愛心製作出了有機麵包,才讓小朋友吃得安心。愛心、耐心、安心可說是吃得健康的不二法門。

「健康食物選購─穀物外觀辨一辨」

我們透過《爺爺的有機麵包》綠繪本導讀了解了健康飲食的重要性,然而市面上的健康食品琳瑯滿目,我們又該如何辨視真偽,選購真正健康的食物呢?

在辨視真假健康食品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食品的成分以及原型食物的營養素等相關知識以幫助我們判斷商品標示資訊是否正確,比如在活動中講師舉例透過成分標示我們可以知道該食品的主要成分為何?又或者是商品的命名方式也能幫助我們判斷。除了商品提供的文字資訊外,食品的外觀也能幫助我們辨視,因此在活動過程中,講師也準備了幾種不同穀物讓參與者實際觀察與操作,幫助我們判斷食品外觀透露出的訊息,例如全麥吐司應使用完整的、未經加工處理的小麥進行製作,若是食品外觀有明顯的麩皮,那麼就可以推測這並不是真正的全麥吐司,而是使用脫殼過後的小麥製作最後再和入麩皮,因此營養成分會比真正的全麥吐司還要少。

(圖說:講師帶領著大家一起猜猜看哪張圖片才是真正的全麥吐司。)

經過這次的活動,相信大家對於健康飲食也有更深入的了解,均衡的飲食以及選擇原型食物,把握愛心、耐心、安心的原則得以使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對於環境也更友善。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