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調適&再生能源:文山社大課程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許量然 專員

烏俄戰爭至今已經一年多,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也於 10/7 又爆發衝突;而台灣近日在小犬颱風的襲擊下,全台曾停電戶數逾 51 萬戶。而能源,已經是日常必須,在不遠的未來,我們勢必要正視能源在災時、災後復原上的應用。

多事之秋的 10 月,正好本會吳心萍資深主任 10/5 受邀至文山社大,與大家分享〈戰爭、調適&再生能源〉,希望透過這一次的討論,邀請社大的民眾從自身開始準備,強化調適的能力。

在這場課程中,我們和文山區的居民共同討論,在極端氣候日益加劇、台灣地緣政治也日益緊張下,如何在平日就能準備好過渡時期的能源與糧食,才讓自己與台灣在面對緊急危難時,更具因應風險的韌性。

運用再生能源的特性,來面對變動的風險

在烏俄戰爭中札波羅熱核電廠被佔領的事件,顯現了集中式大型電廠在戰爭中可能的風險,而國際間也因這場戰爭意識到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國際能源總署(IEA)便指出,2022 年再生能源大幅成長 40% ,就是為了減少對於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身處在其中的烏克蘭,也與 IEA 簽署合作協議,希望用再生能源作為復興的基石,朝向無碳能源轉型。

再生能源和傳統能源相比,在戰時的最大好處在於具備分散、建設迅速,同時,也不必依賴國外進口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此外,也可減少空污及碳排,更能強化地區的能源獨立性,因此再生能源不只能減碳,也具備調適的功能。

心萍也介紹許多再生能源與城市、家戶結合因應災害或是能源自主的案例。例如日本千葉的營農型光電「匝瑳第一公民電廠」[1],在 2019 年颱風襲擊造成千葉縣大停電一周時,便免費提供電力給社區使用,也促成千葉要求所有的營農光電案場都要成為社區的緊急供電站;對應到台灣,則是曾停電 17 天的烏來福山部落,台電在 2017 年打造了屋頂光電設備,結合發電機、儲能等成為防災微電網,可自主運轉 14 天。


圖:千葉營農型公民電廠介紹(製圖:吳心萍)

韓國首爾透過補貼經費,讓民眾只需花費約 1 萬元台幣,便能在陽台裝設太陽能,可供一個家庭冰箱電力所需。在台灣,金門則建置了功率型儲能系統以及能量型儲能系統,除了能在 0.2 秒即刻供電,也能將白天 14 %的再生能源移轉到晚上使用,達到削峰填谷之效。金門也透過雙向充電樁的設計,讓電動車可連接電網,成為家戶的 “行動” 電源,一台車約可以提供 5 天家戶用電。

日本的災後自主計畫

防災除了需要依賴硬體的準備,也需要透過計畫、演練等軟體系統,才能在緊急時發揮功用,鄰近的日本城市有許多值得我們參考的防災案例。

  • 生活持續建築(Life Continuity Building, LCB)

LCB 建築設計上,結合醫生跨界討論,及時監測災害狀況,即時反應訊息到防災中心,並即刻回傳訊息到大樓電子看板,告訴居民如何防災。相關案例如靜岡縣中東遠綜合醫療中心(Chutoen General Medical Center)及愛知縣瀬戸市政大樓(Seto City Hall Building),在災害後可維持約 20 天之自主生活;東京都新宿區西富久超高樓(Tomihisa Cross Comfort Tower)亦納入災害後可維持 8 天自主生活之設計,超出日本法規規範的 3 天。

  • 生活持續計畫(Life Continuity Plan, LCP)[2]

除LCB 的硬體設計,LCP則是軟體面的準備。西富久除了備有 72 小時緊急發電機,一樓設有區域型大型防災倉庫,每層樓設有自用儲備倉庫,用於存放長達8 天的食物、飲料和生活必需品等也設置防災倉庫,更結合鄰近避難公園的沙井廁所,形成鄰近防災據點。

  • 青森廣域核災疏散計畫

曾受核災影響的日本,也透過不斷優化核災疏散計畫,防範未然。除了制定 30 Km、73,000 的大規模計畫外,也透過模擬方案調整,將外圍影響區(30 Km)的疏散從 65 小時減少到約 27小時,少了一半以上的疏散時間。對比台灣僅制定 8 Km 疏散範圍,預估需要 120 小時疏散(20 Km),還有許多可以攻錯的空間。

面對極端災害,台北市能做什麼?

社大學員也以市民的角度進行討論,面對若台北市面對戰爭、極端氣候等災難,可能從能源及其他面向上,請市政府可以做哪些準備?

社大的夥伴們分別從戰爭、停水停電、甚至火山爆發等情境發想,提出許多硬體及軟體的準備工作。包含建置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小水力、地熱等,也提出社區發電機、手搖/腳踏車發電等發電模式。同時,也注意到諸如醫療、血庫等重要性,學員也指出平時訊息溝通的重要,不僅要有確實市民參與的防災演練,更要強化社區功能,妥善分配運用物資。


圖:學員分享

一度電能讓冰箱用多久?停電到復電的準備

一度電,拿來吹電風扇可以吹 15 小時,但用來吹空調,可能僅有 1.5 小時,若拿來供電給冰箱,則可以使用一天。在緊急危難時,分配電力使用也成了重要的課題。

因為電力有限,平日就可選擇一級節能的電器。以具有保存糧食重要功能的冰箱為例,選用一級家電,可以比 10 年以上的老舊冰箱省上一半以上的電力。能源效率不僅是節能減碳,在緊急的時候,可能會是保命關鍵。

那要如何產出一度電?除了小型太陽能板外,體適能腳踏車經過改造,踩踏 2.5 小時也能產出一度電。除此之外,攜帶式的小風機、小水力等,除了露營時食用,也能供緊急狀況的寶貴電力。


圖:一度電可以用在哪呢?(製圖:吳心萍)

延續用電的討論,學員討論災後有哪些不能斷電的設備?,以及如何自發電力。學員也提出許多重要的觀點,像是重要的衛生醫療設備不能斷電,還有像是抽水馬達,都是重要的維生設備。特別的是,雖然有很多人提到通訊設備,但也有學員指出,有線電話在停電的狀況下依然可以使用,老科技仍是有妙用。

 


圖:學員研究著手上的小型太陽能板

「非常食」:面對災害,除了泡麵,還有哪些?

如同電器需要能源,身體也需要能源:也就是食物。災難中,可能會面臨日常食品流通中斷、飲用水受到污染等問題,此時「非常食[3]」的準備就很重要。

災害中的非常食除了泡麵,還可能有哪些?

學員提出許多實用的 ”食用” 建議,從維他命、果乾、糖果,甚至到毛小孩食品、養雞生蛋、種菜都有。心萍也指出食物必須確保有醣類、脂肪、蛋白質、纖維等必要營養素,並且從高熱量、體積小、水分少的「非常食」下手。像是米穀粉、保存性高的根莖類、大豆及發酵品、乾燥蔬菜等。

在煮食上,可以考慮蒸食避免水污染的影響,或是保溫瓶減少能源消耗等,同時還可以運用太陽能爐具等方式烹調。當然、備好緊急避難包、認識可食性的野菜、救荒食物,能讓遇災時生存機率大增。


圖:「非常食」的各種可能

減碳與和平一樣重要

前面雖然都是談如何在災害、戰爭中善用能源,但最終還是希望能在災害發生之前,就遏止一切。

戰爭本身除了帶來殺戮與死傷,同時也會氣候暖化加速[4]。根據估計,戰爭至少貢獻全球 5% 以上的碳排放。世界前十大軍事預算最多的國家,一年在軍事上的花費,幾乎相當於 15 年的國際氣候援助;富國在軍事上的預算,更是其氣候金融預算的 30 倍!

而倘若地球升溫超過 3 C° ,世界上就再也不會有安全的國家了。或許世界上的爭戰很難停止,但我們可以透過節能減碳,減少對化石燃料輸出的依賴,同時也為地球保有一線生機。烏俄戰爭中,歐洲國家就有喊出節能減碳抗普丁的口號。


圖:學員分享

結語

本次課程是文山社大全民國防教育工作坊的其中一環,期許透過這次的分享,能讓社區居民了解到能源與自身的關聯,透過日常的參與、緊急的應變,強化對應災難的韌性;也期許能更進一步,共同思考如何達到能源的自主、強化全民的參與意識,提升整體國防,也提升對應氣候變遷的能力。


[1] 關於公民電廠,可參考此篇:https://www.huf.org.tw/essay/content/4895

[2] LCB&CLP相關介紹參考自內政部建研所考察報告:https://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Detail/detail?sysId=C10900164

[3] 非常食的討論可參考本會綠色飲食生活圈講座:https://www.youtube.com/live/b748ah5IREg?si=kMO-qSSs5DFS20I9&t=5003

[4] 延伸閱讀—【COP27專題】戰爭與和平、還有碳排,被忽略的軍事部門:https://www.huf.org.tw/essay/content/5604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