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抗暖化關鍵報告』

您在這裡

作者
胡雅美/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11月初,邀請到現任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的所長-葉欣誠教授為<抗暖化關鍵報告>一書作了詳盡的闡述與剖析。葉所長結合其有利的學習背景,將科學與土木工程、管理等學理統籌於環境教育領域中,掌握核心問題、國際趨勢和台灣現況,提供所有關心環境議題的有心人士,重新思考最有效益的抗暖化行動方案。
 
暖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全球暖化釀成的極端氣候致使現今各國各地持續呈現末日景象。澇旱交錯出現,改變水資源時空分布,使得荒蕪的大地不斷擴大,自然嚴重的衝擊到農作物的收成。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中,明白指出全世界67億人口中,飢餓人數已超過10億人,而氣候變遷跨國小組IPCC亦於2007年發布第四次評估報告書。自此後國際社會中對於全球暖化的認知,可以說有了一致的思考方向。為了因應衝擊與設法讓暖化速度減緩,理所當然成為目前所有地球村民得共同肩負的艱鉅任務。
 
反之,如果任隨全球氣溫持續上升,當上升1℃時,熱浪將成為常態;上升2℃時,可能引發病毒大規模變異與傳播的危機,人類健康將受到巨大威脅;上升3℃時,凍原冰層將有80%完全融解,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與甲烷,衝擊到洋流,將造成地球季節錯亂。
 
若上升4℃時,全世界數百萬人將成為氣候難民,而台灣的西部沿海大半將沉沒在海水中,屆時大台北夏季氣溫可與北非撒哈拉沙漠相同,且長期極度缺水,中央山脈林相亦將受到破壞。若上升5℃時人類社會將迅速退化回到狩獵時代,地球生物也必大量滅絕。若不幸上升6℃時,等於回歸到白堊紀,將是世界末日的局面。因此國際會議桌上輪番討論具體抗暖化行動,在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中決議出六項任務,不外“調適”與“減緩”,期待各國達成減排共識,併肩努力奮力一搏。
 
抗暖化行動的六大核心關鍵
 
身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處在氣候暖化延燒中的我們,必須具備與暖化相關的關鍵知識與技能,建立抗暖化的積極態度與行動力。書中葉教授特別提出必須了解的六大議題:
 
1.光合作用:太陽是地球生命的源頭,而光合作用便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成的關鍵程序。綠色植物就像是自然界的太陽能光電板,提供各樣能量與能源。森林一旦消失生物基盤即將瓦解。其中對“種樹減碳”有爭議之問題,乍聽之下頗為刺耳,有違背常理之感。但仔細思量方了解其前題是因工業程序或不當開發後,再紛紛覓地種樹,此舉當然不僅不能真正為地球減碳,反造成森林生態系的崩潰,及社會公平性與倫理公義被顛覆的後果。
 
2.能源供需:先明瞭全世界與台灣能源供需現況與未來可能的發展情境,面對各種能源的成本效益議題的現實面須作有系統的、正確的判斷,同時研發低碳綠能與提升高能源效率雙方面著手。
 
3.綠色經濟:具有減碳效能的能源、資源、產品、服務已經悄然在金融產業界、企業間吹起了綠色旋風,減碳仍是未來世界經濟體的最主要扭轉力量。
 
4.調適作為:面對越來越嚴重的環境衝擊,得藉由“調適”來降低環境的脆弱度,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減少損害。台灣社會整體對“調適”的理解相當有限。雖不缺乏專家與知識,但極缺乏公民教育與對話的機制,應走出僅強調“節能減碳”的框架。
 
5.超越減碳:人類的活動,造成了諸多環境問題,暖化是其中相當嚴重的一項。如何達成永續發展的社會,努力減碳不必然等同於環境保護或社會安全,仍應繼續開發再生能源。
 
6.馬上行動:積極扮演“地球公民”的角色。從自身生活實踐,力行4R,呼籲各界來重視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必須降到350ppm,以維護地球萬物可以生存的空間。
 
迎接暖化新世界的四大核心態度
 
台灣蕞爾小島碳排放量卻約占全球的1%,1人1年排放量高達約近12噸,是世界平均值的2.45倍,人人當搭配排碳係數,努力學習做個聰明的低碳達人。首先檢視生活碳足跡,可以輕鬆自在過“簡樸生活”,其次是“挑戰抗暖化的不可能任務”不能只是口上談節能減碳,而無前瞻性的減碳政策,也需要具有經濟誘因的配套措施。
 
為因應全球暖化,去年我們推出的“環境家計簿”即是最基本的低碳生活全記錄,基金會會友及合作社社員人手一冊,不知大家進行的如何?檢視減碳成效可以預期低碳達人就在我們當中。
 
原文刊載於主婦聯盟242期會訊(2010.12.1)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