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一瞥(上)

您在這裡

作者
陳曼麗/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福島距離東京約250公里,大概是台北到嘉義的距離,搭乘JR東北新幹線約100 分鐘,票價日幣8500元,相當於台幣2380元。2012年二月底,我和公視〈我們的島〉攝影記者陳慶鍾,有機會跟著台北醫學大學張武修教授去拜訪幾位日本的輻射醫學大老,他們都是張老師長期在輻射醫學界所累積的人脈,更感謝作家劉黎兒女士在東京全程陪同並幫忙翻譯。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地震和海嘯的天災,並引起福島核能電廠重大災情,三合一「複合型災難」成為福島居民人生最大意外。此一災變透過電視網路傳送,全世界都看到日本的災難。有人說:這是比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所投下的原子彈,更加恐怖的災情。好勝的日本人,面對世界各國的援助,也不得不接受國際的關懷和慰問。

增野智彥:救命救急高手

日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高度救命救急中心的專家增野智彥(Tomohiko Masuno)講師,在災難中參與急救。因為日本在1995年發生阪神大地震,政府開始建立「重大災害救援體制」,厚生勞動省設災害醫療中心,以縣為單位,所以311事件發生後,他們即進入宮城縣災區。他說:因日本醫科大學在岩城有附設的中心,所以災難發生後,方圓20-30公里內,有重病之人都會集中過來;其餘的病人,到區外醫院;另外還有一家較遠的醫院,也收留重病之患者。

他還提到:20公里內,需要協助撤出居民,主要是由政府和自衛隊協助,曾發生有車卻沒司機敢去的情況。因未想到有核災,事件發生後,20公里內不能進入,只能由自衛隊協助撤出。例如:氫爆臨時爆發,移動病人是很困難的。他並非輻射專家,對於較大災害,需要其他醫院支援。高度暴露者需送到千葉縣或福島醫科大學處理,包括核電廠的受害者。

這位救命高手說:核災不是自然災害,輻射是看不見的禍害,日本人沒有充分的準備。對於未來的建議:今後應針對核電廠半徑20公里內的居民,給予特別的教育和訓練;政府應對危險度更瞭解,也要將核災移動的方向告知外面的人,以順利進行避災。對於醫療方面,他說,大量病患移送,方式要更明確,例如:搬動患者的順序?移到哪裡?救護車、醫生、護士、司機是否足夠?否則都會增加移動的困難。他也建議:由救急醫學會趕緊急救,如無相關醫生在場,需透過網路會議來實施救難動作。

赤林朗:強調醫療倫理

訪問東京大學醫學系赤林朗(Akiro Akabayashi)教授,他坦承,在大學裡很多教授成為政府智囊,但內有不同派別。政府很多部會,會有不同方案,厚生、勞動、科技、文部作法都不協調。政府雖有災害緊急體制,平時演習,但福島事件後,發現救災不順利,很多事情都沒有想到。例如自來水有問題,誰做檢測?誰控管?媒體依據政府單方資料報導,沒有正確告知國民,以致人民對媒體也失去信心。有些學者被利用,上媒體作安心、安全的宣傳,但事實根本是另一回事。

由於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正確情報未公開,大家都無法預知未來。日本在國際上喪失信賴,一年來恢復更生,卻沒進展。國際上不應以日本為師,而應是「負面教材」。政府說糧食沒污染,卻又被揭發有問題。核災手冊是利用學者權威做成,但其所提的安全卻證明不可信。

二十公里內的災民要撤出,接受政府指示;但卻有很多人沒法逃到外地,到外地根本無法生存,只好留在當地。20公里以外的人,政府不處理。要靠自己力量,有些人自行從關東移居到關西去。無法離開者,赤林教授建議:應該增加自己科學資訊能力、瞭解危險能力、守護自己能力,並應有避難準備。

赤林教授說,現在日本、南韓、中國、台灣連在一起,要面對核能威脅,更要長期觀察。現在環保應有預防原則,科學基準應設更安全的基準。日本從福島延伸出來的問題,包括健康、避難所、心理、公共衛生、經濟、社會、受災房地產等等。

下集待續

 

原文刊載於主婦聯盟250期會訊(2012.4.1出刊)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