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尋找內心的桃花源

您在這裡

作者
廖斯賢/社員代表

 

記得中學時代讀的《桃花源記》嗎?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說的是,原來迷路也可能是美麗邂逅的開始。),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嘖!這就是文言文,才幾個字就把一幅無限美好畫面給勾勒出來。);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桃花源裡沒有政論、名嘴,沒有老師解盤,所以可以怡然自樂。唉!人窮其一生追求了半天,圖什麼?不就這四個字嗎?怡、然、自、樂。
 
不知道現在的你,再回頭看這篇文章有著怎麼樣的心情呢?對照連日來,台北巿地價不斷地創新高,小老百姓則苦嚐新聞裡一則接著一則經濟衰退的苦澀滋味,或許再看到這段文字,你會覺得這是理想主義,不著邊際,這只存在於文章裡,這只是建商請來的文膽所寫的廣告文案。
 
《里山——日本秘密水花園》
 
《里山—— 日本秘密水花園》(Satoyama, Japan's Secret Garden)這部紀錄片由NHK於1999年策劃,採高畫質拍攝,2004年在BBC播放。上映後好評如潮,屢獲大獎。日文中的「里山」一詞指的可不是一個特定地點,而是泛指一個人與自然、野生動物能和諧共存的地方。
 
話說在京都的東邊,座落著一個日本最大的淡水湖——琵琶湖。在那個湖上游不遠的地方有一個村落——針江。幾千年來,針江地區的人們依著水脈開展自己的命脈與生活,對水高度珍惜;此地的水主要來自比良山系的融雪,雲與山的相遇也會降雨,就這樣千家萬戶有著滾滾而來,像湧泉一樣美麗又清澈的水源。
 
對於甘甜無比的水,除了飲用當然也包括了日常生活的利用。對此,針江有一套很特別又符合生態的系統,叫做川端(かばた),引水涓涓流入「端池」,每戶人家在端池裡裏養些鯉魚,餐後鍋碗瓢盤置入其間,鯉魚就成了洗碗的好幫手!自動洗滌飯粒(這畫面咱一定得親眼瞧瞧,太有趣了!),炎炎盛夏則是將蔬果放入端池以保沁涼。
 
影片由人類代表田中三五郎先生駕著一葉扁舟拉開序幕。真的!那一幕宛如是桃花源再現呢!主人公三五郎先生入鏡的年紀其實己經八十四了,想是工作太夢幻的關係,怎麼看,我都覺得他看起來只有五十出頭而已!腰桿挺得很直,竟毫無老態!
 
接下來鏡頭就帶到了琵琶湖岸的蘆葦荒原,居民在三月的時候會進行所謂的「葦原整備」,野火燎原後的灰燼成了最滋補的肥料;接著我們看到春天的嫩芽,從無到有地長了出來,令人不得不對造化的神奇發出由衷地讚嘆!諸如此類精采絕倫的動人畫面還有許許多多……
 
在台灣,北投地區就有一位自然老師帶著他的學生一起觀賞這部片子。高畫質的精緻影像、一一登場的各色生物吸引了孩子們專注的目光。攝影鏡頭從空中、自水底緊密捕捉著自然生物在四季交替下各得其所的生活,看得孩子們目不轉睛,不時發出連連驚嘆聲!
 
小時候,我是家住在「城外的」農村,板橋的圳溝都還沒有加蓋。我家公寓的四周都還是水田,那時候我還有雜木林可以烤地瓜,天寬地闊,無憂無慮。夕陽西下,哥哥和我就跟著阿嬤瘦瘦的身影回家,看六點的卡通,從星星王子、龍龍與忠狗、小英的故事…… 一路看到進了國中的升學補習班。
 
後來水田換成了一幢又一幢的水泥“販厝”,都巿的空間成了龐然巨大的停車場,我去了台北念書,進了冷氣永遠開得像是冰箱的銀行,每當陽光射進玻璃帷幕大樓時,身體冷得直哆嗦的我總喜歡把背靠在玻璃上,「人到底為什麼活著?」、「我這傢伙到底在幹什麼啊!」……這類的問題三不五時地就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懷念著昔日的情景,不妨現在就打開電腦,在Youtube網站上搜尋“里山" 或“satoyama“,就可以看到那個桃花源。(或向公視購買影片。)敝人深切地期望透過這部片子能夠化開都巿人內心那層厚厚的堅冰,讓我們一起在合作社落實親土愛農,找回我們內心久違的桃花源,為下一個世代催生出屬於台灣的夢幻里山!
 
原文刊載於主婦聯盟238期會訊(2010.4.1出刊)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