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漁夫--太陽能下的美味食材夏令營活動
您在這裡
新時代的漁夫--太陽能下的美味食材夏令營活動紀實
南部辦公室在7月2日-3日與高雄市立圖書館李科永紀念分館(以下簡稱圖書館)共同舉辦給國中生至高中生的夏令營營隊活動,在3日順利圓滿落幕。
這兩天,我們邀請投身在食漁教育第一線的巧溱老師與養殖第一線的南瀛養殖協會蔡阿玉理事長到圖書館與同學分享想關議題,更在3日帶同學一起前往茄萣的養殖現場,感受一下在夏天魚場的體感溫度,同時也更進一步了解與太陽能板結合的「好的漁電共生方案」究竟是甚麼樣子!
7月2日關於我們吃的魚
夏令營第一天,我們將議題集中在我們吃的魚。 巧溱老師介紹一班消費者吃的水產是如何來到餐桌,包括沿海捕撈、箱網養殖到陸地的魚塭養殖魚業系統,透過生態的角度逐一說明消費者選擇不同漁貨來源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外,更以台灣海鮮選擇指南為基礎資料,設計海鮮選擇紅綠燈等互動遊戲,讓同學更進一步了解我們日常消費的水產來源、豐饋程度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選擇」。
第二堂課程則是透過南瀛養殖協會蔡阿玉理事長以永續海鮮標章出發,介紹內陸養殖魚業在生態養殖與健康食材的努力,更以自身投入漁電共生方案為例,進一步介紹「漁電共生」政策對養殖業者帶來的危機,以及協會如何帶領會員將危機畫作轉機。阿玉姐更帶來協會共同開發的虱目魚與台灣鯛教具,讓同學體驗手動解剖虱目魚、台灣鯛,讓課程添加更多元素,也讓同學有機會了解魚隻的整體構造。
第三堂課則圍繞在再生能源進到魚場的養殖空間後,發生了什麼「事件」。主婦聯盟南部辦公室主任婉娥整理過去深入台灣各地魚場、魚塭所訪談到的案例與同學分享,為何漁電共生這項政策會出現,以及台灣能源結構、淨零轉型等課題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甚至也影響了我們生產食物的空間,與同學共同思考當2050淨零轉型目標在眼前時,我們可以如何決定我們的未來。
7月3日養殖現場與討論
營隊第二天一早我們出發前往茄萣,實際走入魚塭去看真實的養殖現場。
群暘智能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是高雄市漁電共生示範案場,更是行政院的示範案場,年輕的楊士森董事長與父親楊理事長為我們說明為何當初會選擇投入漁電共生,以及投入方案後對養殖的整體變化。
楊董事長提出幾項關鍵因素,說明於電共生的優點:首先是讓魚場作業現場有遮陰處,讓工作者不用曝曬在大太陽下,其次是可以利用支架進行魚場管理,例如冬天吹北風時可以利用支架張防風網,避免寒流低溫使虱目魚失溫,再者是售電收入能成為養殖業者的經濟備援。
由於七月的艷陽高溫來到33度,體感溫度更來到35度,這樣的高溫對現場工作者來說很容易造成熱傷害,有太陽能板的遮蔽,讓工作者不需要如以往只能在大太陽下作業,還要避開最高溫時間,這對逐年升溫的氣候環境來說,確實是一項重要的降溫功能。
楊董事長也分享案場完工電並聯後,鄰近的漁民也都很好奇漁電共生方案,實際看過案場設計後,以都認為好的案場設計讓養殖的勞作能夠稍微輕鬆一點,且帶有經濟備援方案,更能養殖業者的收入獲得多重保障。
在魚塭參觀後,我們轉往茄萣農會參觀虱目魚加工場,實際了解虱目魚切分與基礎加工如何進行;而午餐則是由漢來飯店處主廚親自到農會準備虱目魚米苔目、紅糟虱目魚等美味料理,讓同學能實際品嘗美味的虱目魚料理,收穫滿滿。
營隊的重頭戲,除了獲得新知識與現場參觀、品嘗美食外,更重要的就是討論與產出了,這次營隊我們也安排隊輔與同學一起上課、討論,最後更設定題目讓同學討論與分享此次營隊議題,並將最後的討論收攏報告,希望能讓同學對漁電共生、台灣電力結構、能源轉型及淨零碳排等政策議題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也能帶著此次營隊的經驗,未來能一起思考台灣的淨零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