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總會

您在這裡

30週年活動專區

2017年,主婦聯盟30週年,我們希望能更積極回應氣候變遷的課題,共同邁向低碳生活!女力三十,綠動台灣!閱讀全文

28年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30歲生日,就表示台中分會28歲了。30而立,28歲也是已然成熟、是個可以生養下一代的年紀了。一個非營利組織可以長達28年屹立不搖甚至更加穩健經營,原因很多。無論如何,細數這當中所經歷的一切人事物、政策倡議、環教主題...等等,都像是看到了解嚴後台灣社會發展的縮影,很難三言兩語道盡。只好言簡意賅,作為基金會30歲生日賀禮,並向主婦聯盟的前輩、以及目前正在全國環境教育與政策倡議第一線打拼的夥伴們致意。 親密如姐妹的平 衡 關係 1989年末,台中市一群有環境意識的婦女朋友,在生態界前輩學者、目前任教於成大台文系的陳玉峰教授穿針引線下,與台中地區熱心婦女達成共識,...閱讀全文

南方女力,再接再勵

4年,1460天、35040小時。 2013年元月主婦聯盟基金會終於在創立27年後,前進國境之南成立據點,以一位正職人員的編制及多位志工夥伴的付出,持續在南方推動綠食育、生活環保及親子綠繪本等環境行動。 我們的志工夥伴多為年輕媽媽,在忙碌的家務與繁瑣的育兒工作之餘,每天擠出一、兩個小時的空檔參與基金會的培訓;至學校社區分享理念;參加遊行、公聽會等公民行動。以涓滴成河的方式,在台灣南方匯聚成一股不可忽視的溫柔力量,捲起改變。 革命最怕孤單,前路迢迢,只要有夥伴同行,再崎嶇的路也不覺艱難。「為母則強」這句話不只適用在育兒事務上,舉凡跟孩子未來世界相關的各式議題:減塑、食安、反核、反空污、非基改、...閱讀全文

友善環境,由每天低碳生活開始

有沒有想過每天擦完屁屁的衛生紙、買早餐用的塑膠袋、紙便當盒、洗碗用的清潔劑等都需要大量環境資源來製造,但用完過後它們隨即變成增加地球負擔的垃圾。從90年代起我們即推動不漂白再生衛生紙運動、友善環境的清潔方法、減少使用一次用產品及計算日常生活的碳排放,以喚醒大眾從改變生活來保護環境、減少碳排放。 1990年走上街頭為森林請命並發起再生紙運動;1998年起更推動使用「不漂白再生衛生紙」,除向大眾宣傳改用不砍樹、不漂白的再生衛生紙來保護森林,更與主婦聯盟合作社共同成功遊說永豐餘公司製造全台灣第一卷「不漂白再生衛生紙」。 1998年起開始以教育方式鼓勵大眾愛惜水資源。2006年,...閱讀全文

從反核到能源轉型

「要孩子,不要核子」,30年前,車諾比事件發生後,一群媽媽在社會及家庭的質疑下勇敢站在街頭喊出這個心願。然而,5年前的福島核災卻再次提醒世人核災及核能等問題尚未解決。所以我們調整步伐,一步步從反對核能走向與民眾共同思考自身和能源間的關聯。更化被動為主動,以投入及推動公民電廠運動帶領大眾一同靠近能源。 在培力民眾認識核能危險方面,2012年本會透過推動核災避難包,教育民眾如何準備輕便但能在必要時發揮最大功效的防災避難包來了解核能的潛在風檢。2013至2015年本會倡議公民輻射量測,透過百餘場的演講活動,教導幾千位民眾持簡易機器,以打卡與上傳照片等簡便方式回報身邊的輻射值,...閱讀全文

巷口起革命,從垃圾桶救地球

每天我們都要面對一個共同的問題:「家裡的垃圾要丟到哪?」八十年代以前,台灣垃圾分類觀念尚未普及,滿街垃圾、環境髒亂不堪。本會志工媽媽看不過眼,便站在一個又一個巷口告訴大家要如何正確分類垃圾。之後又教大家做廚餘堆肥,希望有用的資源能滋養土地並減少垃圾量。2013年,我們呼籲社會正視食物變成垃圾的問題,倡議大眾、政府及通路必須從各自負起責任減少食物浪費,以保護環境為地球降溫。 1987年於台大教授宿舍推動垃圾分類,並積極推動資源回收等政策;1998年起開台推廣家戶廚餘計劃,2000年6月台北市2個里共1200戶參與此試辦計劃,7月時台北市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後也加入廚餘回收,...閱讀全文

開枝散葉 向下扎根 綠繪本希望樹

你的生命中,是否曾有一句話或一個故事,讓你感動不已呢?1992年我們從巴西里約地球高峰會帶回了印度環保團體出版的《孩子的希望樹》繪本,黑白的繪圖、簡單的文字帶出生態與人密不可分的訊息。2011年,我們展開用繪本帶領孩童關心環境的教育旅程,更捲動在地民眾、學校和企業一同讓這股能量在台灣蔓延開去。 2011年起,本會結合多年環教經驗發展綠繪本教案,並整理綠繪本書單分享給大眾,為兒童環教揭開新一頁;同年台中分會更成立了綠繪本故書屋供大眾預約參訪。2012年更獲得第四屆「學學獎」綠色公益行動創意獎。 深耕在地方面,從2011年起,台北、台中、高雄及台南相繼成立綠繪本小組,...閱讀全文

把關餐桌,改革校園午餐

開門7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幾乎全都跟食物有關,可見人們是多麼重視食物。但20多年前,鎘米、毒葡萄事件及農藥殘留等問題使得人心惶惶,為尋找安心食物,我們的志工媽媽跑遍全台灣,更以共同購買的方式直接支持以友善土地方式耕作的生產者。除把關家中餐桌,我們對孩子一年必須吃約200次的校園午餐問題也未敢鬆懈,積極展開超過10年的校園午餐倡議及修法行動,以守護校園午餐的食材安全。 1993年,「消費品質委員會」集結一百多個家庭以共同購買方式直接向農民訂購米和葡萄,開啟台灣生活消費革命,共同購買運動由此展開。2001年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正式成立,推動起另一波消費者合作運動。 2005至2007年,...閱讀全文

守護種子,維護永續大地和餐桌

豆腐豆漿豆乾豆花、含糖飲料點心糖果,幾乎是每個台灣人餐桌上必定出現的食物,然而台灣九成以上的黃豆和玉米都是進口的基改作物,其農藥殘留和健康風險讓人不能忽視。故從2008年起,我們便積極關注基改議題,並透過不同的組織、倡議、立法和教育行動喚醒民眾關注。近年,民眾已日漸重視基改食品的問題,食品企業公司也紛紛推出非基改產品。這股風氣使2016年台灣非基改黃豆進口比前一年增加26%。 2008年,本會與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色陣線協會及台灣大學農藝學系種子研究室共同成立「台灣無基改聯盟」合力推動倡議;更於2013年起,每年5月參與全球反孟山都(March-Against-Monsanto)...閱讀全文

主婦聯盟──消費者運動的先驅

2008 年起,台灣接連發生重大食安事件,飲食安全逐漸成為國人關心的焦點,各地小農市集如雨後春筍般興起,而我也在輔導高雄縣成立微風市集志業協會後,成為「友善農食」、「綠色消費」運動的行動者。 2011 年,我接受農委會委託執行「農村綠色飲食與食育推廣方案之研究」,初次接觸飲食安全及食育議題。從網路搜尋中發現,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早已針對親子發展出一系列有關「食品添加物」、「飲食安全」的教學活動。因此主動與基金會連繫,請其派員到新竹教育大學為我培力研究團隊。講師陳儒瑋帶來一套「認識食品添加物」的教學與實作,其寓教於樂的教學設計給予我很大的啟發,奠定了我日後研發食農教育教案及為「...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台北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