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總會

您在這裡

2025北部環境教育課程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多種環境教育課程,歡迎申請! 對象:學校、機關、團體、社區單位、企業等均可申請。 課程主題與內容:請詳見 《 課程列表與說明 》 (PDF下載),確認 課程代碼 與 課程名稱 。 申請方式: ​線上申請:請點選 《 線 上 申 請 》, 填寫並送交線上課程申請表。 紙本申請:請下載 《 環境教育課程_紙本申請表 》 ,填妥後email至 service@huf.org.tw 。 填交課程申請後,請來電與本會同仁確認:電話 02-23686211 #26 / 陳小姐。 講師費用:申請單位需支付講師費用( 學校、機關及社區團體2000元/小時,企業3000元/小時)。...閱讀全文

怕停電、省電費、挺綠能?臺灣公民電廠正發威

在能源轉型的過程,公民電廠提供了另一種能源選項,更重要的是,將遙不可及的「發電」帶入大眾生活,並展現公民行動的可能性。閱讀全文

參訪節能創能綠社區 「信義新城」

信義新城是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的節能模範社區,除了早在十年前社區便著重推動節能措施之外,今年更在社區屋頂建置了公民電廠,主要歸功於社區管委會的陳主委:對於節能的行動扎根多年,與社區居民溝通也有很多撇步可以和大家分享,有興趣的夥伴歡迎一起前往交流唷~閱讀全文

綠色飲食的意涵:傳統與文化/農村綠學苑培訓營-花蓮

農村綠學苑培訓營要讓農會與農業推廣相關夥伴更瞭解飲食與環境的關係,實踐綠色生活,因此安排「綠色飲食的意涵:傳統與文化」課程,邀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南部辦公室講師王巧溱女士,從自身經驗與對食物的感悟,來談飲食、環境與文化的多元性,啟發培訓學員也從自家的餐桌開始思考更多食物的故事。 王巧溱講師 遠從清代就存在的外來種蔬菜高麗菜,到今日已經成為台灣家庭不可或缺的日常菜色,如果沒有沿著歷史脈絡爬梳,我們根本不會知道原來高麗菜是從歐洲引進台灣栽種,甚且誤 以為它就是本土產物。 了解食物的「源頭」,一則是明白台灣的食物歷史,豐富對食物的知覺,但同時,食物史背後的意涵,也包括地方產業更迭與變化。...閱讀全文

社區公民電廠:連結綠能與生活的「電路」

能源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並不遙遠,其實社員平常在合作社購買食材,不只能「食踐」永續飲食,更能用吃的力量支持使用「再生能源」的生產者。 今夏由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在各分社舉辦的「日光講堂」,從氣候變遷底下的「生活就是發電廠」切入,帶社員了解與討論如何與公民電廠參與能源發電。北北分社場的一位社員便問起:「到底基金會推的公民電廠是什麼?」簡單說,就是以個人或是一群人的力量裝設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減少依賴大型發電廠,並用個人的行為參與再生能源發電,幫助台灣邁向能源永續。 透過日光講堂,讓更多社員了解公民電廠的理念,邁向實踐。  能源也要符合在地、時令 全民共享「綠益」 從講堂討論中觀察到,...閱讀全文

【新聞稿】新竹媽媽救水源 中央立委在哪裡?

大新竹飲用水及灌溉水水源上游排入大量工業廢水及家庭污水,造成民眾身體健康受到威脅。新竹市公民團體「我們要喝乾淨水」行動聯盟,發動新竹市喝好水地方公投救水源。然而,水源污染問題,因牽涉範圍廣大,不但跨縣市,也常涉及不同權責單位。聯盟要求立委諸公應針對《水污染防治法》做出修正,明確禁止各種廢污水進入飲用水源和灌溉水源,以確保全國民眾的健康安全。閱讀全文

中央定價不公平,公民發電難實行_「躉購應友善公民參與」記者會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今天表示,希望政府在制定2020年躉購費率時,基於鼓勵及獎勵社區型公民電廠發展,且為了成功達到能源轉型,應加強重視公民參與、增加更多民眾透過小屋頂參與再生能源的誘因,否則將因此阻礙公民參與能源轉型。閱讀全文

十萬農地被消失,縣市政府快住手

截至今日,全國已有15個縣市公布國土計畫草案,只剩下3個縣市尚未公布草案。然而經民間團體檢視草案內容,驚覺這將是台灣史上再一次的農地大流失!估計全國農地維護總量將低於65萬公頃,無法達成行政院與內政部期望的保留74-81萬公頃農地,10萬公頃以上的農地被消失,台灣將無法維持糧食自給率40%的國家目標!閱讀全文

【公有屋頂要開放,標案內容友善市民參與】

「108年臺北市市有公用房地提供設置太陽光電公民電廠招標案(關渡國中)」一案,北市府的美意是開放公有屋頂,讓公民團體可以經營社區的公民電廠,但招標的內容有諸多要求,只適用於有資本競爭力的系統商,而非公民團體。基金會建議北市府應用不同的角度設計標案內容,未來才能讓更多在地團體,放心地一起推動台北市的公民電廠。閱讀全文

居家智慧綠生活-從省電到發電的達人養成術

居家智慧綠生活-從省電到發電的達人養成術 時間雖然已進入秋冬,但氣溫卻仍不時高的嚇人,也因此冷氣的使用開始不再只侷限於夏天,尤其當我們回頭看,在電力使用最多的夏季用電高峰中,更有 65% 是來自住商部門,因此,人人都應更珍惜和善用每 1 度電,一起實踐可持續的低碳生活。在去年由基金會舉辦的「生活就是發電廠」課程中,許多學員在實踐節能生活後,提出「下一步我還能做什麼」的疑問,我們認為:實踐低碳生活的進階方式,其中之一便是成為「自己發電自己用」的行動家。今年度秋季班與北投社大合作七堂課程【節能創能工作坊-北投能不「能」】,而重要的社大公民週,則由 本會資深主任 吳心萍以 「居家智慧綠生活-...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台北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