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共同維持糧食安全與營養

您在這裡

作者
陳曼麗/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只有33%,可能很多台灣人都不知道。看到市場擺滿五顏六色的蔬果,一片糧食無缺,豐衣足食。唯有些農地休耕,甚至被移轉為工業用地,很多消費者也不清楚這些變動對台灣的影響有多大!有土斯有財,有農地才有糧食,彼此關聯密切,連動著社會維生基本系統。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成立聯合國,希望各國不要再武力相對,有爭執時,回到會議桌上討論決議。為了糧食議題,同年10月16日成立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且在1979年聯合國大會決議將10月16日訂為「世界糧食日」。我國雖然在1971年退出聯合國,但在全世界的糧食議題上,仍然追隨聯合國為喚起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的高度重視。今(2013)年聚焦於:發展可持續糧食系統,保障糧食安全與營養。

可持續發展,也就是永續發展,糧食數量不足,即會形成飢荒,造成社會動盪。

世界糧食分配不均,是很大的問題。有些國家人民太富足,需要減肥;有些地方太缺乏糧食,據估計,全世界有8.7億人處於長期營養不良的狀態,現今地球人口約74億,飢餓者占比大約是12%。台灣糧食供應量不足,倚賴進口,在目前還可向外購買,應要有長期規劃,方不致淪落到有朝一日,有錢也無法購買糧食。糧食數量上的安全,有賴全國對糧食的態度。

近二十年,主婦聯盟將環境、生產、消費結合在一起。近幾年,台灣由於接連發生食品不安全事件,國人對食物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

主婦聯盟長期對環境關懷,衍生環境汙染即會對糧食產生污染,更會影響消費者健康的論點,和今年世界糧食日提出的環境土地、糧食生產、糧食消費,不謀而合。台灣曾經發生綠牡蠣事件、鎘米事件、戴奧辛鴨蛋事件,無不是環境污染而造成糧食汙染。汙染發生,銷毀糧食,都是善後的工作,前端預防,方為上策。

倡議「硝酸鹽議題」,鼓勵農民不要使用過量的肥料,不要汙染水環境,也降低硝酸鹽在蔬菜中的成分;投入「拒絕不當食品添加物」,確保食物安全;推動「非基因改造糧食運動」,避免國人成為基改食物的白老鼠,並要求校園午餐不要有基改食物。近兩年,因日本發生福島核電廠災變,不但輻射在大氣中擴散,再加上輻射水外洩,引發糧食汙染,蔬果、水產品也都遭殃。台灣進口很多日本食物,其是否有含輻射成分,政府把關夠不夠?「輻射食物」,現在也是主婦聯盟投注心力的新議題。

當不斷地投訴,總是在事發之後努力,如果事件層出不窮,會讓人心力交瘁。現在我們提出「綠食育」的概念,就是一種對環境土地更友善的糧食教育。我們希望國人更認識我們的土地,尊敬為國人生產糧食的農夫,珍惜每一口糧食,不浪費食物,敬天愛人,守護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希望大家都健康,形成善的永續循環。

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人們健康依賴健康食品體系的當下,我們一起往前努力,提升台灣的糧食安全,維繫食物營養成分。這都是需要學校、社區、消費者、生產者共同攜手,共同達到維持命脈的糧食目標。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