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到哪裡去了?(上)
您在這裡
2014年9月,餿水油食安風暴未歇,不肖業者收購廚餘煉成食用油疑雲未解之際,台北市、台中市相繼爆出恐停收廚餘的危機,包括廚餘廠遭停工、清運契約到期及業者棄標等不同原因,其中廚餘業者紛傳棄標的時間點在餿水油事件爆發之後太過巧合,令人不禁懷疑長期以來廚餘餿水的流向。究竟全台產生的廚餘到底流到哪裡去?
在餿水油事件爆發之初,媒體報導「環保署懷疑很多小吃、夜市的廚餘沒有交給清潔隊清除,反而便宜賣給地下不合法的清除公司再製成餿水油。環保署至今交代不清餿水油上游流向,只是由系統申報看,的確發現廚餘以多報少、申報不實的問題。」而這次查獲六家業者,包含皮革業、食品業、飼料業、環保公司、屠宰場和食用油業者,都有申報不實或違法販售廚餘。看來環保單位所掌握的廚餘回收量比實際上來得少。
嘉南藥理科大食品科技系副教授陳椒華指出,要避免廚餘被收去做餿水油,政府可廣設堆肥場集中回收,並以厭氧發酵原理將廚餘及豬的糞尿用於生質發電,遺憾的是環保署並不積極,也不見政府跨部會合作計畫。直到台北市因委託處理廚餘的堆肥廠,遭苗栗縣府從五月勒令停工至今而爆出四個月後恐停收廚餘,且同時爆出雙北廚餘沼氣發電遭環保署停止試辦計畫!一時之間,讓人覺得廚餘回收問題似乎潛藏著未爆彈。
而近日爆發的餿水油和廚餘事件,其實是攸關食育、惜食、剩食、廚餘回收、堆肥再利用及廚餘發電的綜合性議題,更是從餐桌到土地的飲食與環境的課題。若能從源頭減量,減少食物浪費,就能減少廚餘量,更能減少廚餘遭不當利用,或是遭遇其他再利用的困境。
台灣廚餘量概況
據環保署資料,2013年廚餘回收總量約79萬噸,佔整體垃圾清運量10.84%。天下雜誌2014年調查,臺灣家庭一天丟出6100噸廚餘,而環保署保守推估臺灣一年每人廚餘量約96公斤,據此推估台灣一年廚餘產生量至少為220萬噸。
但根據環保署資料(表一),從2003年正式將廚餘納入資源回收制度以來,廚餘回收量最高的2012年,也只收了83.4萬公噸而已,佔全台廚餘推估量220萬噸的38%!顯示尚未納入回收的廚餘高達62%以上,在餿水油事件後,我們不禁要問,每年至少140萬噸未回收的廚餘,除了混入一般垃圾之外,還跑到哪裡去了?!
表一、2009-2013全國廚餘回收處理量統計
資料來源:環保署
廚餘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一般家戶產生的廚餘通常是以果皮、葉菜的生廚餘為主,剩菜剩飯的「熟廚餘」較少,但較多家戶回收的廚餘大部分是適合養豬的熟廚餘,而產生量較多的生廚餘回收量反而很低。
環保署2008年垃圾統計資料顯示,廚餘約占一般家庭垃圾量的27%,其中生廚餘約占84%,熟廚餘約占9%,其他約占7%,顯示家庭以生廚餘為大宗,要協助家戶解決廚餘問題應以生廚餘為主,但目前環保單位「生廚餘堆肥、熟廚餘養豬」的政策下,各縣市廚餘回收卻多以養豬的熟廚餘為主,僅少數縣市將生廚餘分出回收,從表一可見,回收的廚餘不到三分之一用於堆肥,三分之二以上用於養豬,顯示當前廚餘回收政策不符合台灣家戶廚餘以生廚餘為主的民情。而環保局、清潔隊不另分類收生廚餘的結果,就是造成家戶大多數的生廚餘只能當成垃圾,送去焚化或掩埋。
另據資料顯示(圖一),台灣垃圾中廚餘總量已從220-240萬噸下降至每年120-140萬噸,近年似乎已遭遇瓶頸,未能再降低。而垃圾中的廚餘含量從實施廚餘回收初期的四成,下降至33%左右,但2013年廚餘類含量仍為36.53%。垃圾中廚餘種類主要以生廚餘類為主,約佔廚餘類總量79.22%,熟廚餘類含量較低,僅約佔廚餘類總量 11.96%,其他非前述廚餘類之含量則約佔8.82%。(環保署,2014)
圖一、垃圾中廚餘類組成與廚餘類總量關係(資料來源:環保署)
據以上報告有生熟廚餘數據的年份,2008-2013年每年清運六、七百萬噸垃圾中,廚餘含量約佔30-40%,其中生廚餘佔八成以上,熟廚餘佔約一成。而當成垃圾的廚餘大多遭焚化處理,少數被掩埋,造成多數家戶廚餘進焚化爐的結果,顯示環保署的廚餘回收宣導教育並不成功,廚餘分類推了十年,迄今還有六成以上的廚餘混在一般垃圾裡!且明顯與環保單位推動的「廚餘是資源」、「垃圾零廢棄」的政策相距甚遠!
事實上,果菜市場的果菜殘渣也被大量送進焚化爐和掩埋場。2007-2011年間,批發市場每年平均產生約13萬公噸的果菜殘渣,只有4.4%用作堆肥,其餘95.6%則以焚化或掩埋方式處理!還不包括全台大小餐廳不當丟棄及未回收的剩菜、剩飯,及全台賣場的過期或儲存不當的食物和食品!(沈寶莉,2014)依照以上資訊數據,繪成圖二示意。
圖一、廚餘來源與主要處理方式(本文繪製)
(待續)
原載於2014.10.10 第45期《台灣生態學會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