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的綠色國度

您在這裡

作者
黃俐綺、馮凌惠、許庭嘉/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學生

實際到超市裡做回收,一個寶特瓶會退0.25歐元

荷蘭在台灣人心目中,主要以風車、鬱金香、填海造地著名。而我們這次出發到荷蘭,選擇了一個台灣民眾對荷蘭較不熟悉的主題「荷蘭的環保回收執行及現況」進行認識了解。在這趟旅途中,我們進入荷蘭家庭與在地學校,去訪問並實地認識與資源回收相關的議題。以下就讓我們一一來介紹:

  • 家庭回收做分類,政府手冊做指引

荷蘭家庭垃圾分類多依照一般垃圾、有機類、塑膠類、紙類分類。荷蘭政府分發給每個家庭兩個大垃圾桶,灰色的丟棄一般垃圾,綠色的是放有機類及廚餘。而垃圾車針對每種類每兩個星期來收一次,不同種類收的日子都不一樣。這全部的規定都是由各地方政府制訂及宣導。

地方政府每年會製作並發放一個家庭一本冊子,裡面有詳細解說的日曆,依照種類、日期、頻率,告訴居民哪天收什麼垃圾。冊子中也指導人民做回收,像是哪個種類怎麼處理,要拿去哪裡回收,都有清楚標示。每年都會更新給當地居民。荷蘭人的回收執行,其實是由政府從源頭就開始有清楚的規範。

  • 分類處理方法多,因人因地各不同

在阿姆斯特丹分類中沒有塑膠及鐵罐的回收,這是因為在城市空間不夠,另外就是因為後端的處理機器很強大,會先將重量較輕的塑膠類給吹開分出,再來會有個類似大型磁鐵,專門吸鐵的工具,可以將鐵類給分出,最後再處理其他剩餘的垃圾。

荷蘭稅重又多,每個地方政府所收的稅不同,因此地方政府在每個城市的環境、回收上有各自不同的政策、規劃及規定。

  • 公共回收處處可見,空瓶退費提升意願

在荷蘭很多超市外面都有設置公共的資源回收點,因此一些常見的種類就能到超市前去處理。主要分三大類,分別是玻璃瓶、紙類、舊衣服的回收。玻璃瓶分為白色、咖啡色、綠色三種。

而舊衣在放進回收桶前,也都要先處理乾淨,若是鞋子,須將一雙一雙綁在一起,之後才不會無法湊成對。這些箱子其實比我們所看見在路面上的面積要大更多,荷蘭的設計是往地下延伸一個深長的空間,使得這些箱子在地面不會太大,但能容納的數量又很多。

往超市裡走,大多能找到寶特瓶退費的機器,在荷蘭購買寶特瓶裝飲料時,價錢裡會先加了瓶罐費用,可於回收後退費歸還。另外在比利時有玻璃瓶退費。

  • 回收場乾淨有條理,二手物轉賣不浪費

接著我們參觀在小鎮中由當地政府設立的資源回收場。鎮內的居民將自己家中各種大型、可再處理回收的物品,自行載到回收場去放置。其回收分費種類多達十幾項,例如傢具木板、化學物品、建材用料、厚紙板、鐵類、家用電器等…。

而這回收場與台灣最大的不同是,裡面的環境非常乾淨,整齊有秩序,每個分類有各自丟棄的空間。因為去的人會依照分類處理,而不會全部亂七八糟地散亂一地。不像台灣的回收場給人印象是髒髒黑黑的。

荷蘭人二手物品的買賣很常見,在回收場旁另有一個空間,裡頭販賣居民不需要、捐贈的二手貨品,這個店面並非政府設立,而是由一些基金會及非營利組織之類的機構成立,裡面的人幾乎都是志工,義務去幫忙。

另外在傳統市場中,也能看到許多人將二手物品帶去販賣,有傢具、衣服、古董、書籍…等各式各樣的東西,有不少仍被保持地不錯,除了減少在金錢上的支出,偶爾也可以在裡頭挖到寶呢。

  • 綠色台灣,隨手做起

經由這次活動,我們發現荷蘭做環保,是由政府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小孩從小看父母耳濡目染,讓他們從小養成這樣的習慣,漸漸地,「資源回收」已經變成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一種習慣。讓我們也將回收做環保養成一個隨手的好習慣,一起建立一個綠色台灣吧。

 

原文刊載於主婦聯盟245期會訊(2011.6.1)

 

環教資訊類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