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國小食農教育系列6─上課點滴

您在這裡

作者
陳其農/主婦聯盟基金會秘書

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學校帶領學生認識食物、農業,「食農教育」日漸受到重視。所謂的食農教育,就是要重新建立人與食物、人與土地的關係,了解自己吃的食物、培養選擇食材的能力,並且對農業生產者有更豐富、立體的認識。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長期關注校園營養午餐議題,並且培訓志工,到小學帶小孩一起讀綠繪本,介紹加工食品與天然食材的差別、慣行蔬菜與有機蔬菜的差異, 其中2012年與台中市黎明國小合作的綠食育課程,因為課程規劃由淺入深、由概念到實作,因此還吸引台中市長胡志強的關注,打算加以推廣。

    2015年主婦聯盟基金會綠食圈小組,將以台北市武功國小為食農教育基地,發展一套適合都市小學操作的食農教案。

◎找回「味覺力」

       

第五週課程(4/13),我們讓孩子們試著透過觀察、五感體驗,說出慣行農法和有機農法種植出的蔬果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分別準備了一組小黃瓜、兩組甜椒和一組玉蜀黍,讓他們有對比的參照組。

剛開始小朋友們透過摸摸看、聞聞看、與直接用眼睛觀察來比較它們的差異,簡單的分享之後接著讓小朋友品嘗兩者的味道。雖然吃的量並不多,但小朋友們看起來都感到非常新鮮 !

與小朋友們討論時,我們特別提醒小朋友們,其實要分辨出有機農法和慣行農法種出來的作物在口感、色澤、形狀、大小的不同,本來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但因為現在大家吃的東西越來越複雜,已經影響我們的味覺辨別能力,使得這件事變成一件困難的事情。我們開始需要許多的經驗累積才能重拾這個專長,因此小玩伴提醒小朋友們應該開始學習在品嘗食物的時候去注意一些除了「吃以外」的其他細節,或者是和爸媽去逛菜市場的時候,多多觀察攤販上擺的蔬果,也可以開口詢問老闆相關的問題,來累積自己對能作物的認識和比較。

 

◎不同的生命─角色扮演

    在第六週(4/20),小玩伴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開場,透過小蚯蚓(邱帥)的冒險,把故事場景由遠處的田野,一路經過噴灑農藥的果園、受到汙染的農田,最後來到武功國小的農園。

    

小玩伴問道「你是怎樣去扮演一棵紫蘇,怎麼樣變成紫蘇?」

學生「把自己想成一棵植物」

小玩伴「那把自己想成一棵植物有什麼樣的感覺嗎?」

學生「突然覺得我自己的生長力又變強了。」

    由這隻小蚯蚓的旅程故事,我們連結後續由小朋友進行角色扮演的活動。角色扮演活動的角色有土壤、蚯蚓、雞母蟲、雜草、秋葵、紫蘇、微生物、四季豆、小黃瓜等動植物及生態元素,每個人挑選自己想要的角色後,以組為單位進行編劇。講解完角色扮演活動以及角色內容,讓各小組分別選取角色。各組自行進行短劇構思及排練,班級原導師至各組協助學生組織團隊、編想劇情。

        

六年級一組學生上台分享,劇情大概是講述農藥對土壤、蚯蚓、植物所造成的危害。另外一組學生分享的內容則主要講述農園裡土壤和蚯蚓、黃豆、太陽等的互動,最後講述黃豆和蚯蚓在土壤裡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最後小朋友發表自己的想法時竟然出乎意料地說:法律上規定每個人都有自由,同時也不能侵犯他人自由,延伸到農園裡,人類也不能過度使用農藥,去侵犯農園裡生物和土壤的自由。

 

◎共同生活/成長

漸漸與孩子們熟悉,小玩伴發現三個班級的孩子有不同的特質與屬性,因而也有不同的進度。如六年級的孩子則相對地更能適應討論的形式,甚至不時地說出連我們都沒有發現到的觀察,總是讓小玩伴充滿驚喜。而四年級的小朋友則真的非常喜歡來小農園,彷彿就算只是呆呆地待在農田邊都可以自己玩得不亦樂乎。所以我們也依情況調整班級的步調。

    第七週(4/27),我們帶四年一班的孩子到農園執行任務,除了要好好照顧作物、幫忙拔雜草外,還要找到三個以上的觀察發現。戶外的活動總是讓孩子更快樂,我們渾然不覺的也被在陽光下閃耀的笑靨所感染。儘管在大自然教室中會有許多「意外」,有時是小男孩們不受控的一直挖某處的土或澆太多水,或是突然有蟾蜍或是攀木蜥蜴出現,就會把孩子們的注意力完全吸走。但是,這一直是小玩伴所憧憬的畫面─「跟土地玩耍」,我們想著或許就這樣放手讓孩子去摸索,他們會找到與土地互動的自然關係和合適頻率吧!

系列文章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