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農教育經驗分享/農村綠學苑培訓營-花蓮場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農村綠學苑培訓營要讓農會與農業推廣相關夥伴更瞭解食農教育,因此除了安排食農教育基礎課程之外,也邀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張玉鈴主任分享日本食農教育經驗,透過經驗分享,讓培訓學員對於食農教育有更多想像。


<張主任台上分享經驗>


第十三屆食育推進全國大會

張主任去年(2018年)去日本參與『第十三屆食育推進全國大會』(以下簡稱食育大會),同行的夥伴有農委會輔導處郭愷珶技正、中國生產力中心鄭文昇經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如萍教授等人,大家都是投入在台灣食農教育推動的夥伴,這次日本行為食農教育考察團,行程不只參與食育大會,還有參訪學校、校園午餐相關單位及農業推廣單位,去瞭解日本校園午餐的作法與農業推廣單位的運作模式。

在食育大會中,參展攤位共有98個單位,其中分為:學習區、體驗區、美食區三大類,還有一區為室內演講,張主表示在這些活動區域中,他印象深刻的是體驗區,有大量使用五感體驗的活動,例如:讓民眾在未看到實物的狀況下,摸摸看各類農產,用觸覺去感受食材。這是一個簡單拉近民眾與農產的活動,張主任建議農會與相關推廣單位,可以發展類似的活動,讓農產推廣活動或食農教育活動更有趣味。

這次食育大會是由大分縣生活環境部食品生活衛生課主辦,承辦工作人員也特地與考察團分享大分縣食育推動與大會規劃的狀況,這次活動規劃,除了食品生活衛生課主責之外,另有大會執行委員會與其他68相關部會一起規劃提案。在大分縣內,食育推廣一直是由營養師負責,而且他們認為食育的本質應以學校教育為重。


校園午餐在大分縣

張主任接著分享了大分縣校園午餐的運作情況。在食材供應方面,統一由「大分縣學校給食會」供給,給食會歷史可追溯回1974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援助物資的分配,而成為今日的校園食品供應服務,是屬於「公益財團法人」,除了供應食材之外,給食會也協助學校食育推動,以及烹調場所衛生管理。

食物供給原則也是以大分縣在地為主,如果當地沒有就以九州地區為主(大分縣位於九州地區),對食材認證不要求,採用自有食材驗證模式。另外,還有物資選定委員會共同決定廠商,另有地產活用推進委員會,一起討論大分縣不同季節食材,製作新菜色或新烹調方式給學校,再由學校營養師參考製作菜單與新菜式。

除了大分縣,張主任一行人也參訪了福岡市立第2給食中心,瞭解營養午餐調製的過程,在福岡市所有學校之校園午餐均由四間調製中心統一處理配送。在調製過程中,會配有2位調製員,並設有觀察員,持有溫度計,確保大鍋烹調時,中心溫度要90度。在回收清洗餐具方面,調製中心外有回收清洗處,不會把用過的餐具送進調製中心,在外清理消毒後才會送回。

給食中心主要負責調製一部分的午餐配菜,另外還有專門做麵包、煮白飯的工廠,而且當地配合的酪農,還有校園午餐的專用包裝。此外,有專門給過敏兒的午餐產線,每個孩子的餐點都有二道檢核,才會讓過敏孩童食用。


農業推廣新價值

除了參觀校園午餐,張主任還介紹農業推廣與行銷創新的案例。日本跟台灣一樣面臨農地流失與農村高齡化的狀況,因此農業相關團體都很重視,並提出解決方法。農業生產法人「JA福岡」類似台灣的農會組織,服務工作包含農地管理事業、農耕代理事業、栽種事業、食育研修事業、農產物加工事業、農業機械租賃、農務工作介紹等,張主任特別介紹食育研修事業下的服務,如新農業就者育成、體驗農園規畫、食育體驗與大學生認識農業等方案。

新農業就者育成服務方案,參加此方案的人可以接受專業的農務培訓,培訓之後,參與者向當地農業委員會提案,開始承租1分地,務農期間可諮詢JA福岡與尋求協助,透過承租小面積的土地,讓剛入門的人壓力不要太大,雖然成效有限,但是較能找出願意持續投入農業者。

從銷售面讓生產者收入更好,也是另一種增加投入農業的誘因。張主任「伊都菜彩」,他們打造日本產地直賣所銷售型態,讓農業銷售有新的渠道,同時也讓消費者有新的消費模式更貼近農友與認識農產品。在「伊都菜彩」農友可以自行上架標價,以在地農產為主打,目前與1,600位農友簽約,會不定期抽驗農藥殘留確保品質。張主任認為這種銷售與行銷模式,在台灣也可以嘗試看看,而且農會因為有農友會員支持與連結,比其他單位或公司團體更有優勢執行。

從日本帶回來的第一手資訊,讓學員收穫豐富,同時張主任也請大家思考在台灣,農會可以扮演怎樣的角色,第一線的推廣員又可以如何協助台灣食農產業永續發展,期待農業推廣可以發揮更多力量,為台灣農業注入更多新元素。

 

環教資訊類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