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日本環保見聞

您在這裡

作者
林秀琴/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早在1991年,保子媽媽、首任董事長秀惠、現任董事長曼麗及我一行四人到日本取經,除了參訪生協組織,學習日本在牛奶、生鮮產品、及各種對環境友善對健康有益的食、用品運送及取貨點的運作方式,以備日後共同購買可以努力達成的目標外;學習日本人的環保工作,更是另一大收穫,其過程記憶深刻、影響深遠。

首先,我們向日本的環保先進學習的是,如何將廢食用油回收作成肥皂,並將配方帶回國內,積極向社區、民眾宣導用,經過多次修改配方,成為主婦聯盟深受社會大眾肯定的開創性宣導項目之一。將廢食用油回收並變成好用的清潔用品,而不再倒入水溝去汙染下水道,是落實環保工作很重要的一環。
 
其次,我們接著學習回收牛奶盒製成再生紙卡片,在牛奶盒的手操紙漿中夾入葉片或小花朵,成為有創意兼實用的卡片,此項學習對再生紙的推廣頗有助益。推廣回收、使用再生紙也是本會不遺餘力的重點工作之一。
 
然後,最重要的學習是我們追隨日本的資源回收車,觀看民眾如何在特定的日子,將特定的回收物拿出家門,讓回收車收走。這在當時台灣尚未執行垃圾分類的年代,讓我們看了又佩服又羨慕,我們知道非督促政府做到不可。而此時主婦聯盟的媽媽們,早已開始到處宣導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的重要。歷經多年多次向環保署建議、抗議,極力爭取政府應將資源回收立法成為政策。終於在1997年環保署成立資源回收基金管理委員會,有了經濟誘因,開始全面回收資源垃圾,我們也才鬆了一口氣。這可是主婦聯盟的媽媽們努力了約10年才盼到的!
 
近兩年,因兒子在日本就學,有較多的機會到日本到處走走看看,而日本的環保工作,是我最有興趣的。大家都說日本乾淨、漂亮!是怎麼做到的?而又有什麼是我們可以改進的?我每次都會帶回一些相關的照片及想法和環委會
環保的媽媽們分享討論一番。
 
日本環保工作隨地方政府而異,因為兒子住在大阪吹田市,故對吹田市的垃圾處理有較多的了解。吹田市垃圾處理分為燃燒垃圾(如廚餘、鞋子、積木等……)週收兩回,資源垃圾(如報紙、舊衣服等……)月收兩回,大型複雜垃圾(如自行車、毛毯、棉被等……)、小型複雜垃圾(如盆栽、食器、電器品等……)、有害危險垃圾(如電池、螢光燈、水銀溫度計、剪刀、刀片等……)月收一回。
 
其中牛奶盒及寶特瓶、生鮮用保麗龍盒,都必須按照規定處裡好拿回去超市回收,販賣的超市業者需要負起回收責任,在超市門口設置回收桶,民眾將牛奶盒沖洗乾淨、晾乾後剪兩刀攤平,再拿到超市回收桶疊放。至於寶特瓶的回收,首先必須沖洗乾淨,並剪去包裝膠膜,拿掉蓋子,再拿到超市回收桶存放,才完成回收工作,而我每次打開桶蓋查看,裡面都是乾淨整齊的。一般說來,日本民眾較守法,家戶總是願意照規定做好回收工作,例如報紙必需捆好
存放,等待一個月兩天的回收日到來,再拿出門讓回收車收走,鮮少看到亂擺放的。
 
至於一般垃圾的處理,第一次遇到時,看到許多的家戶用尼龍網套住放在家門口的垃圾包時,心裡覺得很納悶,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因為附近的烏鴉很多,怕垃圾包內廚餘吸引烏鴉亂翻,而設置的防護措施。
 
曾在一本書上看過一句話,大意是說,日本人希望把生活的這塊土地從頭到尾打掃乾淨。民眾都有此魄力,造就出乾淨的國家。宅院、寺廟與街道幾乎到處都乾乾淨淨,早起時可看到很多穿著圍裙撒水打掃住家門口的民眾,整理庭院、盆栽、花草,讓枝葉保持翠綠。
 
從專程到日本學習環保,到現在去旅遊探親,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發現與收穫,日本人在環保工作的創新、用心是我們應學習的。
 
原文刊載於主婦聯盟240期會訊(2010.8.1)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