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酸甘甜-我的開心農場

您在這裡

作者
黃美釵/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近年來網路上,有個讓人深深著迷的遊戲「開心農場」,我卻從來不想一窺究竟,因為小時候常要幫忙養雞、鴨、鵝、羊、豬和種菜,這些粗重的工作,和開心一點都搭不上關係。

五十年代末期,台灣在還沒有經濟起飛的農業時代,每戶農家幾乎都會在屋旁搭建豬寮,飼養家禽、家畜來貼補家用。小學階段,我的課餘時間都必須幫忙照顧雞鴨鵝羊。鴨和鵝平時就只能在路旁吃吃草和蚯蚓,但是到了稻米收割的季節,我就必須手持長竹子,趕著牠們到剛收割完的稻田去;看著牠們扭著翹翹的屁股慢慢的往田中走去,去吃掉落的稻穀。
 
記得有一天我趕著鴨鵝群去田中覓食,家裡正準備祭拜,心想晚上有難得大魚大肉可吃,想得口水都要流下來了,急著要回家,經過一個大池塘,牠們卻調皮地轉了彎,跑進去玩水了。我又餓又渴,喊破了嗓子,牠們每隻興奮地把頭潛入水中再翻滾過來,呱呱嘎嘎地泡澡,就是不回家。我只好硬著頭皮爬上沿著斜傾池塘中央的大樹,因為怕摔到水裡,只好一手緊抓樹枝一手揮動著長竹子,但是正在水中消暑享受清涼的鴨鵝,根本都不理會,無奈地等,直到牠們玩夠了。
 
夏季,溪流和圳溝長滿了開著紫藍色花又帶著孔雀眼的布袋蓮,我必須挑著竹藍帶著鐮刀把它們採回來,剁碎了做鴨鵝的飼料。有時我會苦中作樂,捏著布袋蓮像囊狀上下窄中間胖的綠莖,聽它發出聲響。
 
記憶中家裡飼養的雞白天野放在院子裡認牠門到處啄食,到了晚上阿母會把牠們關進雞籠裡,因為怕老鼠會把牠們吃掉。阿母每天都會數一數,有時少了,就要到左右鄰居去把家中的雞找回來,多了鄰居也會來要回去。問媽媽怎麼知道是家中的雞呢?因為牠們在很小的時候,會減開一指間的蹼,所以阿母是看蹼認雞啦!
 
家中養的家禽家畜我們是很難吃得到,唯一可以常吃的是雞蛋,只要便當裡有顆荷包蛋再加上蘿蔔乾就可以把飯吃光光。阿母有時會把雞蛋對著燈光照一照,如果是無法孵出小雞的蛋,就會用沾水的報紙一層層包起來,放入尚有餘溫的灶裡,被灶灰火烤過的雞蛋,我和弟妹們都搶著吃。
 
往事歷歷,那段和雞鴨鵝一起成長的時光,讓我更懂惜福愛物,或許它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開心農場」吧。
 
原文刊載於主婦聯盟240期會訊(2010.8.1)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