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總會

您在這裡

能源價格合理化的真實與虛幻

歷史的場景總是一再重複。2008年馬政府上任時的油電調漲爭議,四年之後,又再度上演。然而在兩黨均在『黃金十年』以及『十年政綱』之中明定能源價格合理化以及能源稅為應推動的政策方向之下,當前關於油電價格的各項論戰,又僅只回到媒體或名嘴道德式的浪費苛責,以及經營績效以及人事成本的檢討。而未能根本性檢視當前的能源價格是否合理,並進而思考如何反應其能源耗用所產生的外部成本。 檢視當前的石化燃料補貼 當前針對價格是否合理的論戰焦點,一是台電中油拿國際化石燃料價格上漲趨勢以及近年的虧損,再輔以油電價格的跨國比較,試圖跟全民說明當前價格過於低廉。另一方面,反對能源價格調漲者則開始訴諸於國營企業的人事成本、...閱讀全文

[導言] 願同弱少抗強權

今年的「全國NGOs環境會議」是第九屆舉辦,也是第一次將動保議題納入會議當中,格外有意義。而這也讓環境保護運動的面向更寬廣,更深入生命的底層。因此,我借用台灣動保先驅—關懷生命協會創辦人釋昭慧法師早年倡議動保所著專書《願同弱少抗強權》作為本組導言標題,來彰顯環境、動保受害弱勢。閱讀全文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宣言

一個國家的偉大和文明,可以從他們如何對待動物來衡量。(甘地) 文明國家可貴之處,在於有權者,願意將權利還予無權者,在前輩們的篳路藍縷下,台灣一步步地完成了政治及社會的改革。進步的台灣,在社會發展的歷史當中,已逐步將權利還予人民、還予弱勢,我們在這裡宣示,憑藉公民社會的自覺,擁有權力的人類,將進一步將權利還予動物、環境,以及孕養我們的大自然。 揆諸台灣動物保護立法,不可謂不先進,時序推回二十年前—早在1989年時,在有識之士的推動下,政府頒布了「為保育野生動物,維護物種多樣性,與自然生態之平衡」的《野生動物保育法》,1998年更頒布以「尊重動物生命及保護動物」為目的的《動物保護法》。唯時至今日...閱讀全文

公義生態社會展望-公義生態社會初步構想大綱

前言: 由於人類的自私、貪婪、過度使用與掠奪地球資源,破壞生態,使生命支持系統已超過負荷能力,人類正處於地球歷史中空前未有的關鍵時刻,台灣亦遭到同樣的命運。做為世界公民與台灣公民的我們,必須靜下心來思考「人類將往何處去?」「台灣將往何處去?」我們在此希望提供一個初步的想像,做為大家討論的起點,共同建構一個未來台灣理想的圖像,並為這個目標,盼望大家都願意負起應盡的責任。 壹、我們的理念與對未來世界及台灣的想像 一、基本理念 (一)尊重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尊重與提升人性尊嚴與價值 (三)人人應有在優質環境成長及發揮生命潛力的權力與機會 (四)人人都應對人、生命、社會、生態、歷史、...閱讀全文

我國動物保護行政困境與未來

為能提高政府行政績效,我國自七O年代起便有中央政府”組織再造”之議,然而組織再造並非全然理性選擇的技術問題,政治力甚至影響更大。閱讀全文

野生動物保育漏洞與危機

生物多樣性之父E. O. Wilson在《生物圈的未來》一書中將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威脅歸納為河馬效應(The HIPPO dilemma),即棲息地的喪失、劣化與零碎化(Habitat destruction)、外來種的引進(Invasive species)、污染(Pollution)、人口過多(Population)及資源過度利用與耗損(Overexploitation)。這些因素也是台灣野生動物保育面臨的問題,本文要從「過度利用與耗損」面向來討論野生動物保育所面臨的漏洞與危機。 國人的食補及藥補文化淵源已久,有些中式料理及漢醫藥方取材自野生動物及其產製品,較著名的有滿漢全席中的熊掌、...閱讀全文

拒絕霸凌動物的環境教育 & 消滅動物地雷捕獸鋏行動

壹、拒絶霸凌動物的環境教育: 動物不會在戶外教學及環境教育缺席,卻常被忽略牠們受保障的動物福利,缺乏動物議題的檢視。餵食秀、動物餵食、動物表演、動物騎乘、動物觸摸、動物展示……這些與動物有關的議題,幾乎充滿各大遊樂場及農園,連釣青蛙都成為行程的賣點,依舊叫「教學……。 貳、消滅動物地雷捕獸鋏行動 : 2011年增訂《動物保護法》第14-2條「捕獸鋏條款」,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不得製造、販賣、陳列或輸出入獸鋏,違反者依第30條處新台幣一萬五千元以上七萬五千元以下罰鍰;希望從製造、販賣的供給端來遏止獸鋏濫用…… 參、關懷生命協會簡介 民國八十一年初,台灣民間興起一種殘忍的遊戲,名為「挫魚」。...閱讀全文

守護白色精靈─媽祖魚在台灣

『2006年,由中、美、日、德等國科學家組成的長江淡水豚考察隊,歷經三十多天、三千四百公里的搜尋,徒勞而返,正式為中國的「長江女神」白鱀豚(音ㄐㄧˋ)敲響野外滅絕的喪鐘。白鱀豚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被人類消滅的鯨目物種。』民眾可能聽聞過長江白鱀豚滅絕的消息,卻極少有人知道就在我們眼下,一群被暱稱為「媽祖魚」的稀有海豚也正悄悄步上這條不歸路。 認識媽祖魚 媽祖魚不是魚,而是一種居住在淺海水域的海豚──「白海豚」(學名Sousa chinensis,英文俗名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中文俗名媽祖魚、中華白海豚、印太洋駝海豚)。聽到媽祖魚一名,...閱讀全文

食品公害何時了?─從1979年油症(多氯聯苯)事件談起

當代美國重要評論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其名著《疾病的隱喻》中曾指出,許多隱喻讓人們對疾病產生誤解、偏見與歧視,連帶也使得病人成為歧視與成見之下的受害者。她並以肺結核、癌症與愛滋病等三種曾被視為絕症的疾病,說明一個社會對某種致死病症採取的負面態度,是如何讓患者因此承載了相當程度的責難與排斥。 桑塔格或許沒聽「油症」為何。若是她瞭解這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受害者的窘迫處境,或許也會同意這種世界罕見的不治之症,應可作為《疾病的隱喻》第四種被分析的案例----因為多年來數千名油症受害者不只為身體疾苦所苦,更因油症被刻意遺忘與嚴重被污名化的結果,導致他們至今依舊噤聲不語,...閱讀全文

許我一個無電磁波公害的家

報告單位簡介: 2005年以降,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與各分會,於各地串連、協助電磁波受害個案,台灣環盟前會長陳椒華,同時也是台灣環盟電磁波受害者小組召集人,眼見有必要成立常設組織,進一步推動電磁輻射防護工作,乃至於訂定規範、提倡環境預警,遂於2007申請成立「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 本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結合電磁輻射受害者、自救會,以及關心電磁輻射危害之各界人士、非政府組織,推展電磁波防護及立法工作,以宣導教育、研究調查、受害者關懷、公害防治,進而建立安全電磁波環境,保障個人神聖的生存權利為宗旨。 六大任務 一、推展電磁輻射保護行動事項。 二、維護安全電磁輻射環境,...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台北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