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總會

您在這裡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發言稿】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發言稿】 本會長期關注環境議題,期望透過飲食實踐落實低碳生活,多年來因此關心食安與風險治理。進口食品來源四面八方,因牽涉他國的環境現況,與農、漁、食品工業運作模式,源頭管理相對不易;一旦進入自由貿易的談判,又被迫必須遵照國際相關規範。因此倡議與監督的重點,多集中在台灣政府邊境把關的措施上。但核災後日本食品輸入台灣的議題,因輻射危害無色無味,不立即致命,卻會禍延子孫,自2012年後5年,儘管問題複雜度更高,涉及核災污染流向、除污進行程度、輻射廢棄物後續處理,以及相對應的環境監測、食物檢驗與管制措施等,但我們從未鬆懈。 對於此次政府急於端出資訊不足、目的不清的方案,...閱讀全文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聯合新聞稿】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聯合新聞稿】 全面檢討風險管理機制 食安不該淪於政黨惡鬥 公民團體赴日訪調行前記者會 聯合新聞稿 針對日本核災食品開放來台,先前發生三天十場公聽會的荒謬情形,民進黨政府受到公民團體及政黨的強力反彈,為了讓該爭議能夠真正釐清,在民間的強大壓力下決定在12月及1月份加開3場公聽會。而12月1日的預備會議,被媒體報導認為是「吵翻天」、「沒效率」,但是從公聽會名稱的討論跟爭議點的彙整就能看出,公民團體及社會大眾對食品中輻射的風險,確實有極大的認知落差。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認為,政府放下傲慢,安排聽證會規格的公聽會預備會議來釐清問題,應予以肯定,...閱讀全文

核災後 5 年——我們如何面對食品風險

日方不斷以我國產品輸日或是貿易談判進程作籌碼,要求台灣減少對進口管制。過去本會基於捍衛國人健康,以及警醒社會核災的復原工作仍有未竟之功,總是站上第一線監督政府,力阻執政者倉促地大開門戶。閱讀全文

玉米大變身 營養大減分/食品添加物培訓

玉米除了當作蔬菜,透過加工技術,會變成各種形式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閱讀全文

放下傲慢身段,聽見眾聲喧嘩——記參與日本食品輸台安全與風險討論預備會議

上回政府以三天十場公聽會拼「效率」時,民眾就已強烈抗議公聽會名稱缺乏「輻射汙染」、「核災區」等關鍵字,可見名稱這件事絕不是公共對話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因為民眾會認為政府可能是在「掩蓋」、「迴避」什麼,這樣的信任問題沒有處理好,後面的會議很難達成處理爭議的溝通目的。閱讀全文

【校園自煮】來做吧! 我的原民料理

▌「來做吧! 我的原民料理」活動開始報名囉 ▌ 報名表連結: https://goo.gl/pCHnq1   小農飯盒第二彈自煮活動來囉!!上次沒報名到的同學趕快 把握機會啊!!   12 / 9 我們邀請了花蓮「瑪布隆農場」 (mapulong 是阿美族語聚集、在一起的意思)的負責人-何春伎阿姨來跟大 家分享原住民復耕的經驗喔~!   瑪布隆農場位於花蓮縣光復鄉,那裡的馬太鞍濕地是當地部 落阿美族人的傳統領域,然而在2001年時桃芝颱風來襲 ,大量馬錫山的土石被沖刷進了馬太鞍濕地,嚴重影響濕地 的生態,於是春伎阿姨等有心的農民便開始復耕水田希望能 藉此恢復濕地生態。   ▲ 當天共煮菜單...閱讀全文

【新聞稿】放下傲慢身段 聽見民眾擔憂 正視食品輻射風險

【新聞稿】放下傲慢身段 聽見民眾擔憂 正視食品輻射風險 福島核災發生才5年,今年11月初,政府就欲解禁日本輻射食品,在台灣造成民眾恐慌。經過三天十場公聽會的急促程序,更讓民眾質疑為何行政院如此執意加速開放日本輻射食品。行政院日前宣佈,12月將加開三場公聽會,並公開表示,「若三場公聽會沒有其他意見,就會進入公告期」。主婦聯盟基金會認為,從前面幾次的公聽會中,媒體及社會大眾的反應來看,政府並沒有真正回應人民對日本輻射食品安全的疑慮。因此,今日(11月29日)特別選擇在「日本食品輸臺安全與風險討論公聽會」公聽會預備會議前,召開此次記者會,重申主婦聯盟基金會的立場,提出針對目前我國檢驗、...閱讀全文

【新竹非基改培訓】拜訪小型豆腐工坊,學習手做豆腐

在為期一年的課程設計中,認識生產者與生產現場也是重要的一環,透過產地拜訪了解生產者的理念與難處,除了增進對本土非基改產業的認識,在推廣時也能分享更多故事與行動。 堅持使用本土黃豆的小型豆腐工坊 : 穿龍豆腐 上半年的產地拜訪,我們拜訪了種植大豆的學者農友李三陽、推廣大豆復耕的喜願行、第一塊非基改豆腐的生產者名豐豆腐,這一次則是前往拜訪規模較小的社區豆腐坊。 位在苗栗公館的「穿龍豆腐坊」,堅持使用本土黃豆,每日現做豆漿與鹽滷豆腐。由於豆製品是一般家庭餐桌上常見的食物,堅持採用本土黃豆,與農民契作黃豆,即是希望能藉此帶動本土雜糧的復興,成立至今,用本土黃豆製作已超過1000天。 一起來做豆腐,...閱讀全文

手作食品基礎安全衛生/食品添加物培訓

近年餐飲業和食品業有如雨後春筍興起,食品越來越多元,看起來食品行業進入門檻很低,但謝老師告訴大家,其實要做出符合安全衛生的食品,要注的眉角非常多。閱讀全文

米粉,就應該是用米做的

11月22日,本會受食藥署邀請參加「研商市售包裝米粉絲產品標示規定座談會」就米粉之含米量進行討論。現場所見接近40位與會代表,超過一半都是業者、公會代表,代表民間的團體代表只有本會及董氏基金會。出席的業者不斷要求政府部會把「米粉」二字的使用權還給他們,對於米粉應該是包含的含米量和成份則不希望受到政府的干預。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台北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