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分享一籃有能量的菜-農友談蔬菜減硝酸鹽

您在這裡

作者
邱俊英/主婦聯盟合作社企劃部經理
共同購買的減硝酸運動一路走來,感謝農友與社員的相挺、相伴,一項觀念的帶動不是三年兩載的,農友彭康偉從反對到支持,十一月合作社邀請他分享一籃菜,讓我們再次重溫一籃有故事的菜。
 
彭康偉表示,主婦聯盟合作社是一個關起門來做生意的團體,主婦聯盟合作社的菜你在外面買不到,外面的人也不能買。做為一位和共同購買一起成長的生產者,當初就被那種「蕾絲邊或像網球拍一樣的菜,竟然還有人要」感動而無怨無悔投入有機蔬菜的耕種至今。
 
彭康偉一開始是想當種花的優雅農夫,種菜是自家吃,多的就是和朋友分享。彭康偉說:「我希望從我家離開的朋友,後車箱都是塞得滿滿的。」後來因為多的菜送給林碧霞博士她們這群家庭主婦吃,她們說,一定要付錢,不能白吃,因緣巧合之下彭康偉從花農轉為專業有機蔬菜生產者。
 
當共同購買也從公司轉型為合作社時,社員從幾千人到現在幾萬人,社員也越來越會挑剔,嫌菜太老、不漂亮。彭康偉語重心長提醒社員:「你可知道那些最嫩的菜一大把煮一煮,變得只剩一點點;沒錯,你也許覺得這種菜很嫩很好吃,可是,你知道嗎?你可是在吃一堆的肥料喔!」
 
現代人一切講快速有效,種菜也不能落後,更要講求效率,所以,農夫灑下種子,拼了老命下肥,因為消費者最愛那種又嫩又綠的菜,而且本來要30天才可以採收的菜,20天就採收,菜價好的話,還可以趕緊種下一批。彭康偉說:「這種菜買回家放冰箱一、二天就爛,是名符其實『爛菜』,也沒營養;而主婦聯盟合作社的菜就是這麼渾然天成,像一位脂粉不施的美女,不像濃妝豔抹的時尚美女一樣,不具內涵只是虛有其表。」
 
談完從花農到菜農的轉折,蔬菜與氮肥的關係,彭康偉也細說分明:所有的菜都需要氮肥,就是所謂的尿素。大家都知道種東西要下氮肥,植物才會長得又肥又綠。植物吸收了氮肥再經過光合作用,將氮肥轉化為硝酸鹽,最後轉化為我們人體所需的維他命C和微量元素。如果種植的時間不夠,此時的菜當然很嫩很好吃,卻有硝酸鹽含量過高的疑慮。
 
合作社的菜有硝酸鹽檢測的把關,要達到合作社的標準才採收的菜,那樣的菜通常是需要較長的栽種時間40~60天,或許會比較老一些,卻是紮實健康的菜。難怪,彭康偉農夫一再強調「我是被修理出來的,在主婦聯盟合作社的堅持下屈服,堅持低硝酸鹽、高能量的蔬菜。」
 
彭先生嘴巴雖然一再抱怨,但是看得出來這是一種驕傲的抱怨,是一種品質保證的驕傲。彭康偉也提到他很難想像天天三餐在外面吃一些沒有能量的食物。他之所以會說能吃得到合作社的菜是一種福報,是因為合作社的菜充滿了能量,這和日照有關係,不像溫室的菜軟趴趴的,這就要回到比較嫩的菜為什麼硝酸鹽含量高,下肥會影響、日照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這讓我想起N年前和林碧霞博士及鄭正勇教授去西螺農友廖俊凱家,廖俊凱提起他家的故事。在西螺所有種菜的菜農都用綠色的網子種菜,因為當時廖俊凱的菜因為硝酸鹽太高常被退貨,所以才會請兩位博士蒞臨指導,結果教授建議小廖改用白色網子,讓日照充足降低硝酸鹽含量。小廖聽了面有難色,因為種有機蔬菜已成為西螺的奇人異事,再用白色網子,恐怕又成為西螺人茶餘飯後的話題。
 
合作社是為了讓大家免於吃的恐懼而成立的。我們在人生的抉擇路共同選擇了人跡罕至的挑戰小徑,嘗試創造不同的生活方式,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就是一種另類的生活方式。
 
氣候變遷中,未來我們要過怎樣的生活,你準備好了嗎?未來我們必須面臨人口越來越多、農地越來越少、氣候越來越詭異的環境,未來誰能夠掌握食物的資源誰就是贏家。農友是食物的提供者、土地的守護者,合作社的理念堅持也必須透過農友在農場端的實際行動,社員支持一籃菜,農友力行減硝酸鹽運動,生產和消費共同實踐綠色生活才有施力點。
 
原文刊載於主婦聯盟242期會訊(2010.12.1)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