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您在這裡

有魔法的土地——東海‧美食育基地 | 呂木蘭(台灣公民家長聯盟發起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儲備執委) (2016/01/12)

有魔法的土地——東海‧美食育基地 | 呂木蘭(台灣公民家長聯盟發起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儲備執委) (2016/01/12)

台灣的食安問題層出不窮。釜底抽薪的解決方法之一,莫過啟動食農教育,讓孩子認識「從產地到餐桌」之過程,培養孩子選擇健康安全食物的能力。 孩子就讀的學校,臨近有塊私有土地,雜草叢生,多年未耕作。我找了瓜拉瓜拉繪本美術館的豆媽豆爸,並串連幾個東海小學的家長,共同承租這塊地,希望開墾種菜、...(閱讀全文)

別再讓北極熊履薄冰 | 吳心萍 (2016/01/12)

別再讓北極熊履薄冰 | 吳心萍 (2016/01/12)

基金會推動的綠繪本-「北極熊搶救家園」中,描述一群勇敢的北極熊組織了一場抗議行動,好提醒前來觀光的人類別再為了自己豪奢的生活模式,剝奪了牠們的生存空間。 然而,現實中的北極熊,別說舉牌抗議,連立足的冰都被人類破壞殆盡了,攝影師也在北極捕捉到北極熊因冰面過薄,為免跌近海裡,...(閱讀全文)

島嶼情書之守著土地守著妳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 (2015/12/15)

島嶼情書之守著土地守著妳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 (2015/12/15)

摯愛的島嶼如握,     匆匆一年將逝,歲末轉眼將至,而我們則滿心感恩,想對妳訴說這一年來的心事。     摯愛的島嶼,為了守護妳,我們一群主婦媽媽謹記先賢的叮嚀,堅持發展在地的進步倡議力量,姐妹攜手耕耘播種,不畏田水冷冽。一路上雖然艱辛曲折,心中卻無比踏實且滿懷感恩。 之所以一路艱辛,...(閱讀全文)

謙謙君子,思念我們的碧霞 | 文:陳曼麗(本會常務監事) (2015/12/04)

謙謙君子,思念我們的碧霞 | 文:陳曼麗(本會常務監事) (2015/12/04)

▲ 圖 1:1998 年 6 月 16 日,碧霞老師(左)來到東華社區「巡查」,看到 83 歲的老婆婆(右)因擔心別人把廚餘亂丟而坐在門口看守著廚餘桶的用心大為感動,因此留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編註:碧霞老師做事低調,不喜歡拍照,這張對鏡頭微笑的照片顯得格外珍貴。)     碧霞,...(閱讀全文)

合作共同實現非基改原料飼料 | 文:郭亭君(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企編專員) (2015/12/03)

合作共同實現非基改原料飼料 | 文:郭亭君(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企編專員) (2015/12/03)

▲圖 1 :熟悉飼料產業的人通常都認為,台灣充斥著基改總豆,讓雞吃非基改飼料是不太可能的。( 攝影: azkia_am@pixabay.com)   「以非基因改造的黃豆、玉米做飼料」,看起來只是短短的一句話,實行起來卻是非常的困難。熟悉飼料產業的人,聽到後通常都會有這樣的反應:「...(閱讀全文)

營養與健康新觀點(上)——朝向生態式的營養學 | 譯:沈寶莉(本會秘書) (2015/12/03)

營養與健康新觀點(上)——朝向生態式的營養學 | 譯:沈寶莉(本會秘書) (2015/12/03)

近年來,歐美談及「營養與健康」時出現了一個新的觀點——「批判營養學」(Critical Nutrition)。傳統的營養學是把「身體」當成一個封閉的體系,關注的「營養」是身體內部的熱量、蛋白質或醣類等營養素;而批判營養學則把身體視為一個「開放」的系統,認為身體與周圍的「生態體系」息息相關,...(閱讀全文)

綠色飲食社區的實踐——飲料店的另一種可能 | 文:沈寶莉(本會秘書) (2015/12/03)

綠色飲食社區的實踐——飲料店的另一種可能 | 文:沈寶莉(本會秘書) (2015/12/03)

  今年 6 月上旬,基金會透過「綠色新煮意」計劃開始探索跟社區合作推動綠食育的各種可能。過程中,我們認識了一位很有意思的年輕夥伴——蔡馨儀。她是一位參與好食機「社區菜市長」註1 計劃的夥伴,希望推動社區以共同購買的方式支持小農生產。同時,她也是第一個把「社區取菜點」放在飲料店裡的人。...(閱讀全文)

起「灶」:找回我們的自煮能力 | 文:廖宣雅(灶腳工作室成員) (2015/12/03)

起「灶」:找回我們的自煮能力 | 文:廖宣雅(灶腳工作室成員) (2015/12/03)

校園自煮大不易   每年都有許多年輕人離開家庭到外地去學習,這些學生多數住進學校的宿舍或者自己在外租賃房屋。和許多國外宿舍不同的是,台灣的宿舍多只具備睡眠以及學習(更確切的描述是指完成「個人」學習)的功能。我曾當了兩年住宿生,在我居住的宿舍明確規定禁止使用功率過高的電器(如烤麵包機、電鍋、...(閱讀全文)

看見拿菜刀以外的事——餐飲科的綠色飲食教育 | 文:陳其農(本會秘書) (2015/12/03)

看見拿菜刀以外的事——餐飲科的綠色飲食教育 | 文:陳其農(本會秘書) (2015/12/03)

  今年 6 月,我們在「綠色新煮意:小資族的自煮天地」課程中,認識到已關心綠色飲食多年的馬偕護專餐飲科陳家蓁老師。其後,家蓁老師透過中國生產力中心的食農教育專案,與主婦聯盟基金會共同規劃專給餐飲科學生的綠食育系列課程。為更了解餐飲科的現況,我們特別與家蓁老師約訪,希望聽聽圈內人說故事。...(閱讀全文)

農業的典範轉移:由慣行到有機 | 文:郭華仁(台灣大農藝學系名譽教授,本會農業顧問) (2015/12/03)

農業的典範轉移:由慣行到有機 | 文:郭華仁(台灣大農藝學系名譽教授,本會農業顧問) (2015/12/03)

  近年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受到全球矚目,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集合了全球 63 位專家在 2013 年提出報告,指出世界糧食問題解決之道乃是由目前的工業化農法與全球化糧食體系的「典範」轉移到生態有機農法、小農、與地產地消的在地糧食體系。   什麼是典範轉移? 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閱讀全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