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您在這裡

還電於民-從澳洲大選看社區型再生能源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低碳綠能組主任 吳心萍 (2016/06/27)

還電於民-從澳洲大選看社區型再生能源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低碳綠能組主任 吳心萍 (2016/06/27)

*編按: 澳洲總理騰博(Malcom Turnbull)2016年5月8日宣布同時解散國會參、眾兩院,並將於7月2日進行全院改選。澳洲長達8周的競選活動就此展開。澳洲上一次國會選舉是在2013年9月,自由黨(Liberal Party)和國家黨(National Party)...(閱讀全文)

中食盟正式成立 宣示捍衛台灣種子多樣性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 (2016/06/07)

中食盟正式成立 宣示捍衛台灣種子多樣性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 (2016/06/07)

    (本文同步刊登於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6月號月報頭版主題焦點,月報全文PDF檔,請點選文末附件檔案下載,謝謝。)     島嶼夏日的午後,熱浪逼人。     然而在合樸農學市集悉心打造的樹合苑綠建築內,即便沒有空調,天井投射而下的卻是輕盈的日光,以樹影與木構為伴,身處其間,...(閱讀全文)

回家的療癒之旅 | 文:陳慈美(本會會友、生態關懷者協會秘書長) (2016/06/07)

回家的療癒之旅 | 文:陳慈美(本會會友、生態關懷者協會秘書長) (2016/06/07)

▲    圖1:1992年,我和幾個基督徒環保媽媽在艋舺教會舉辦「生活環保示範教學」,希望把主婦聯盟基金會環保媽媽的教學內容,結合重視教育的教會體系。(陳慈美提供) 回家    為邀請賴曉芬祕書長於今年世界環境日期間在環境倫理學之父羅斯頓教授(Holmes Rolston, III)...(閱讀全文)

共「煮」孩子的未來——公館站的便當媽媽共煮團 | 文:卓冠齊(主婦聯盟合作社公館站社員) (2016/06/07)

共「煮」孩子的未來——公館站的便當媽媽共煮團 | 文:卓冠齊(主婦聯盟合作社公館站社員) (2016/06/07)

  一個便當,能改變什麼?在家為孩子做便當的流程通常是,打開冰箱尋找剩餘食材,設想迎合孩子口味的選項,手腳俐落的主婦輕鬆地在方正的小鐵盒裡包藏媽媽的愛心。但到外面替別的孩子做便當,就不僅僅是自給自足的愛而已,還滿溢出一份改變現狀的勇氣。   自救 起於校園午餐的隱憂   週三上午十點,...(閱讀全文)

「從食物不浪費,打造台灣永續環境」論壇活動紀錄 | 文:湯琳翔(本會研究員) (2016/06/07)

「從食物不浪費,打造台灣永續環境」論壇活動紀錄 | 文:湯琳翔(本會研究員) (2016/06/07)

  食物浪費的議題近來有了新面貌,許多人逐漸意識到食物浪費並不只是簡單的「美德」問題,更是一個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食物浪費所丟棄的更包括食物所需的水、能源、土地等尚未內部化的環境代價。本會於5月6日舉辦「從食物不浪費,打造台灣永續環境」論壇,邀請同樣關心這個議題的人共同分享經驗與對話...(閱讀全文)

看不見的浪費——量販店及超市處理剩食現況調查報告 | 文:沈寶莉(本會專員) (2016/06/07)

看不見的浪費——量販店及超市處理剩食現況調查報告 | 文:沈寶莉(本會專員) (2016/06/07)

談論食物浪費時,你可能馬上想到的是躺在家裡廚餘桶的食物殘渣。但特拉姆‧史都華(Tristram Stuart)在2009年出版的《浪費》一書,卻讓眾人看見整個食物生產鏈如何因為過量的生產、採購、消費,不合理的外觀標準等而產生數量驚人的浪費。書籍出版後,全球開始關注食物浪費問題的嚴重性。...(閱讀全文)

腹朋小食光 共煮好時光——系列活動記實 | 文:忻儀(南部辦公室專員) (2016/06/07)

腹朋小食光 共煮好時光——系列活動記實 | 文:忻儀(南部辦公室專員) (2016/06/07)

  自去年推廣「食代力量」活動以來,獲得相當踴躍的回應,2016年我們在高雄舉辦的「腹朋小食光Foodporn Time」自煮活動,吸引了三十多位報名者參加。   為什麼要叫做「腹朋小食光」呢?透過去年的共煮徵件活動,我們觀察到吃飯這件事情,不單只是餵飽自己而已,而是充滿各種對話與溫度。...(閱讀全文)

一同拿回飲食自煮(主)權! | 文:張明純 ( 台中分會副主任 ) (2016/06/04)

一同拿回飲食自煮(主)權! | 文:張明純 ( 台中分會副主任 ) (2016/06/04)

  雖然我們強調「食育」要從小開始,但我覺得在大學推動飲食(農)教育,和小學一樣急迫。因為台灣的大學環境,根本就是個培養「外食族」的溫床!學生宿舍不像歐美大學,鮮少有「廚房」的設計,甚至明文禁止煮食,電鍋、水煮鍋都是違禁品。大學行政單位總是把學生想得很低能,煮食就怕跳電、電線走火、瓦斯爆炸……...(閱讀全文)

好好吃飯——學生的必修課 | 文:張昕妤(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系學生) (2016/06/04)

好好吃飯——學生的必修課 | 文:張昕妤(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系學生) (2016/06/04)

  離開台北到交大唸書的那年開始,脫離了媽媽的家常菜,每天得想辦法餵飽自己,這才開始意識到好好吃頓飯的困難。交大附近幾乎沒有能徒步走到的餐飲店,校內雖然有三棟學生餐廳(共24間店),但多半是便當店,許多菜式都過於油膩。所以若問交大學生最常吃什麼?大部份的學生都應該會回答:麥當勞、全家和7-11。...(閱讀全文)

校園自煮運動 找回我們的自煮能力 | 文:周家慧(本會辦公室主任) (2016/06/04)

校園自煮運動 找回我們的自煮能力 | 文:周家慧(本會辦公室主任) (2016/06/04)

  如果你在學生時期曾住校或外宿,都應該對校園飲食/煮食問題非常有感。多數學校的住宿環境為了便於管理、避免意外,都禁止學生使用烹飪家電,因此大多數離家求學的學生,都被迫外食。一來是因為不會煮,二來即使會煮學校的環境也不友善。那麼學校周邊的外食環境如何呢?店家為了提供便宜、份量夠、香氣足的餐點,...(閱讀全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