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就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實習生成長告白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今年盛夏,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三年級的兩位學生,亭芸與千喜,來到基金會與大家共度六週的時間。在這段期間裡,他們究竟看到了什麼、學習到了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實習生活吧!


▲下左(一)為亭芸、下右(一)為千喜,兩位活潑可愛的大學生為辦公室帶來不少年輕氣息!

Q1:你們原本就是「環保人士」嗎?為什麼想來主婦聯盟實習?
亭芸(以下簡稱亭):我平常很喜歡參加環境保育和食農的活動,也有修習相關的課程,但我認為自己不算是環保人士,在環境保育上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希望可以瞭解並學習更多食農教育實務上的推廣,因此選擇到主婦聯盟實習。

千喜(以下簡稱千):不算是,雖然平常是會關注一些環境議題,但很少去執行環保行動。想來主婦聯盟最主要是想更了解食農的議題如何進行推廣,因為系上所學為「家庭教育」,核心價值就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而主婦聯盟關注的議題亦也是從生活延伸而出,與此概念不謀而合,因此選擇來到此機構。

Q2你們的實習內容有什麼?
:我們的實習內容主要是在辦理系列共煮活動「家一點食尚」,這是延續去年的活動「宿民來做煮」,但今年特別加入了家庭的概念,帶大家從家庭的角度看共煮、共食。除了企劃此活動外,我們也透過撰寫倡議計畫書、官網文章、參與共學講座,這些不同的形式提升對於環境教育及食農教育的認識。在這些工作之餘,為因應現在的社會趨勢,我們也向基金會分享Instagram的經營策略,以及利用網路資源將實體活動轉為線上操作的方式。

:在來機構前,有聽說到這邊實習的人大多都會帶著方案來,所以我們籌畫了「家一點食尚」系列課程,結合家庭教育及食農,也是貫穿整個實習的主要內容;也有撰寫活動報導以及參與共學課程,加深對這些議題的認識。其中,我很喜歡彼此教學相長的部分,除了在這邊學習外,同時也能將我們熟悉網路媒體操作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家一點食尚系列報導:餐桌上的食憶錄吃「塑」生活三思而後食

Q3有哪些事是第一次挑戰?感覺怎麼樣?
:在實習過程中,第一次挑戰帶領課程活動,起初非常的緊張,不斷的思考學員究竟想要獲得的是什麼,以及如何在活動中帶入家庭教育的概念。原先希望能夠在課程中加入許多活動讓課程變得豐富有趣,但後來發現若以一些簡單的問題,帶大家從生活細節做反思,反而得到許多回應,大家也比較容易與課程內容產生共鳴。

:來到這邊所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包括設計課程要結合不同領域專長的知識,以及籌備完整的活動,從規劃到執行,甚至要自行擔任講師帶領課程,都是一次次的突破與挑戰。特別是首次撰寫活動報導,要讓沒有參與活動的人,能夠清楚知道內容,因此要擷取重點,並串聯成清晰的脈絡,十分絞盡腦汁,但也帶給我很大的成就感。

Q4過程中參與哪些事覺得印象超深刻?
:過程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參與共學活動,讓我對許多議題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像是參與能源講座,節約能源其實不單單只是透過我們常聽到「隨手關燈」的方法,可以將家中電器轉換為節能家電,或是利用一個電鍋烹煮三道菜的方式,在維持一定生活品質的情況下保護環境。除此之外,在參與防災食農教育的講座中提到,當颱風來臨我們直接的會想到囤積泡麵,但這樣的觀念造成風災時大量泡麵湧入較偏遠的農村,其實長期下來會造成營養不良,我們應該要了解怎麼在這樣險峻的情況下,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植物、器具做烹調,這是我們應該學習並重新思考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與防災食農講座,從這堂課程中我看到食農教育的延展性,也打破了原先既定的概念,我才知道食農不只是強調食材從產地到餐桌,或只侷限在孩子親近大自然、認識有機栽培等,而是以新視角闡述,在面對氣候變遷的環境下人類該如何生存?當下的感悟是,一個議題可以用很多面向去詮釋,且每一件事情的緣起都事出有因,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是環環相扣的,但我們對環境的敏感度卻明顯的不足,要如何提升並內化此涵養,很仰賴從生活中透過五感去體驗。


▲亭芸和千喜跟著淑宇老師做電鍋一鍋三菜料理,驚訝原來做菜可以如此簡單

Q5環境保護跟家庭可以怎麼做串聯?對未來的工作方向有比較清楚的輪廓嗎?
:在其中的一場共學講座中有提到,許多行動都是從社區開始,再慢慢擴及到更大的區域,而社區正是從一個個「家庭」所構成,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若每個家庭都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則在這些行動的推行上會有相當大的幫助。在實習過程中,我發現不管是透過實體活動還是線上平台,最重要的是讓知識在人群中傳遞,慢慢地讓越來越多人響應,而這也是我希望在未來工作中做的事情。

:我覺得對待環境的態度本身就涉及到價值觀,包括你的消費行為、飲食習慣、關注的議題,很容易受到原生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曾經,有一堂課提及一個家庭的消費行為看似沒什麼,但若是很多個家庭,集結起來是足以造成環境影響的,若能將環保議題融入於家庭教育的親子課程,除了能提升家人關係也能以此傳遞環保訊息,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我之後的工作會擔任教職員,自從來到主婦聯盟後,激發出很多關於未來教學的藍圖與憧憬,希望能將在這裡所看所聞,融入於教學中,讓學生能更了解自身的環境以及提升對議題探索的好奇心。

Q6來了6週有沒有習慣或觀念上的改變?或者被禁用一次性垃圾?
:在實習前,雖然有參與相關的環境保護的課程活動,但在身體力行上仍有些不足。來到基金會後,打破了我原先認為環保可能會帶來生活中不便這樣的觀念,這裡準備了很多不同的器具,若是要買早餐,可以先提早到基金會放下包包,再拿著餐盒去購買,而這樣的方式其實並不會造成太多的麻煩,經過了幾天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習慣,減塑不僅能夠減少環境汙染,也能吃得更健康。

:有!!我記得一開始中午去買午餐時,會不太習慣使用機構準備好的餐具,甚至覺得有點麻煩,但在重複了幾週後,身體的記憶會很自然地走到廚房拿出環保餐具,也自然而然會去注意自己使用塑膠的多寡,開始會自備環保袋,甚至在結帳時跟老闆說不需要一次性餐具時,會感到小小的自豪,慢慢地從生活中的小舉動開始做起,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

Q7來了之後有哪些事跟想像的有落差?
:在實習期間與大家互動,發現基金會不只是在推行許多環境保育的議題,從日常細節可以看到他們怎麼將主婦聯盟的宗旨實踐於生活中,像是購買燕麥奶、經過公平貿易認證的巧克力,從這些食物的挑選可以看到大家怎麼藉由實際行動為環境盡力,其實環保不只是口號,有很多方法可以去實踐,重要的是透過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我覺得是對機構有了不一樣的認識,比想像中還要更好。在來之前會想說主婦聯盟,聽起來感覺思想上會比較保守,但來到這裡後發現,天啊!也太自由了吧!除了工作模式彈性外,機構裡的同事們都很風趣,時常談論各式話題,也能接受多元的觀點,而且在這邊實習,我們能發揮的空間很大之外,工作的氛圍也很溫暖,總之是很棒的一段經驗。

Q8不免俗的也來跟我們分享你們這段時間的收穫~
:我認為這段期間的收穫不僅僅止於提升對環境保育和食農教育的了解,也讓我能夠從更多不同的面向去思考一個議題。此外,在活動辦理中,也學習到如何串聯不同的機構建立合作網絡,整個活動從零到最後完成,過程中的溝通與協調都非常重要。在這裡也學到很多學校中無法獲得的東西,像是在工作場域的基本禮儀,從互動中建立彼此間的默契,讓整個工作氛圍與合作更愉快。

:來到實習現場除了學習將事情處理的完善,更多的收穫是在人與人的相處以及做事情的態度。我才發現職場文化,很注重「禮儀」,然而這些都表徵在處理事情的細節裡。而主婦聯盟本身的機構屬性並非我的專業,所以對我而言是跨出舒適圈,來到不一樣的領域去認識與學習,在這段期間我也去釐清自己的專業有哪些可能性,以及家庭教育與食農或是環境議題,可以怎麼去結合,也確實找到了答案。最後就是在參與許多課程時,我發現不論是討論任何主題,一定要有基本的認識,才足以辨識、判斷資訊,因此多去了解新的議題,增廣視野是有其必要性的。

Q9請用一句話為這6週做個結語吧!
從生活細節開始做起,打造更美好的生活。

當你知道得越多,你能選擇的也越多!


▲在實習的最後一天,亭芸和千喜和我們分享這六週的實習心得,祝福他們能帶著收穫與成長繼續走在實踐理想的路上!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