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您在這裡

在南方捲動綠色飲食教育運動

秘書長賴曉芬4/13南下高雄進行「食農教育立法教育論壇」分享,將年初在宜蘭舉辦論壇經驗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幫助南方食育小組持續推廣食農教育,進而促成地方政府制定相關法令。閱讀全文

飲食裡的丙烯醯胺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4/1舉行「薯條與洋芋片等油炸食品致癌!?含毒性化學物質『丙烯醯胺』之高溫油炸食品管理公聽會」,會中邀請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學者專家、立法委員與民間團體,共同討論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如何管理。針對飲食裡的丙烯醯胺,以下用Q&A的方式整理專家學者的說法與訴求。閱讀全文

【合作社專欄】過剩與匱乏之間的平衡─全豬利用

過度生產、消費造成食物浪費,以及因為氣候異常與政治經濟動亂造成弱勢地區出現饑荒,過剩與匱乏這兩種狀況正同時且持續地發生著,造就兩種食物旅程,一種旅程是產地到餐桌,最後是廚餘桶;另一種是直接從產地就進入廚餘桶。閱讀全文

家庭廚餘堆肥DIY

不是三餐老是在外的家庭,每餐前餐後的廚餘自是難免。但是以都會型的住宅而言,不建議以葷食來做堆肥,因為堆肥會容易發臭,引起左鄰右舍的諸多煩惱,也延長發酵時間。閱讀全文

環保廚餘酵素DIY

不要的廚餘果皮,只要經過簡單處理便可變成有去汙效果的「環保廚餘酵素」,可將油脂分解成小分子,使物品表面的污垢更容易被帶走,減少清潔時的用水量閱讀全文

把食物分享給需要的人

二年前,我接到一通電話:「雅美老師救命啊!我們的菜賣不完了,要怎麼辦?」來電者正是附近主婦聯盟合作社取貨站的站務。我到現場一看,發現一大堆賣不出去的蔬菜已經開始發黃、枯萎…於是,我便把它們全部扛回家,走樓梯回到我五樓的家,開展了我的「救菜人生」。閱讀全文

把食物種出來

食物好像離我們很近又很遠,要我天天都跑到農田去看農夫如何種菜好像太困難,難得家裡有一個可以照到陽光的陽台,我在想:不如在家裡種菜看看嘛!可是要種什麼才好呢?後來看書和網上資料發現,吃剩的蔬菜部份原來可以拿來種的!閱讀全文

主婦的智慧

有時,在家或外食吃不完時不是丟掉就是冰在冰箱然後忘記吃。俗語有云:「呷菜尾做好事」,把菜吃光光、不浪費,就好比做了一件好事。就讓我們看看志工媽媽如何利用生活智慧,解決剩下來的食物吧。閱讀全文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食譜

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處理剩食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更是緊扣當地文化和歷史。即使一樣的東西,在不同的地方都可能會變出不同的美味佳餚喲!就讓我們來看看廚房裡的人類學家的分享吧~~閱讀全文

主廚不浪費

我平常是舞鍋弄鏟的,要我拿筆作文真有點不知從何下筆。現在的食物取之方便,丟棄也很快速,使得全世界都需要面對這麼多的廚餘問題,今天我就用廚師的身份來跟大家分享我對剩食這個問題的淺見。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