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總會

您在這裡

我們需要的「食代力量」

台灣教育長期忽略「食育」,結果畢了業的成人充滿「各種不會」:煮食不會、禮儀不正,連吃東西也不對。為鼓勵更多大學生共煮共食,南部辦公室在今年 5月至 6 月期間,特別舉辦「食代力量」活動。在學的大學生只須將照片、心得上傳至指定臉書社團,按讚數最多者即可獲贈禮品。特別一提的是,我們得到 3 位熱心小農——心福田、千羽的田和屏東新園真心園的贊助,提供了剛收成且使用友善土地方式耕作的八寶米、白米、糙米,以鼓勵學生們多多下廚。閱讀全文

食來育轉,綠繪本讓改變看得見

這些年來,結合繪本、綠食育、體驗活動的綠繪本叫好又叫座,然而,我們進一步反思:一次性活動的四處灑種固然重要也值得做下去,但可不可能建立一個正向的網絡,較長期的來支持孩子對食物的覺知與行動?而建立的過程,能否形成一個有效的操作模組,做為未來或其他組織推廣綠食育的參照?閱讀全文

讓學校成為一個食育基地

從 3 月起,主婦聯盟基金會與文山社大的志工、實習生便在每個星期一的晨光時間與「小玩伴」一同進班、參與本學期班級食農課程的實作與活動。熱情付出的志工們讓「小玩伴」很感動,除了課程中的協助,我們在上課前也會集聚一堂討論,依照每堂課的狀況與反應來調整課程安排,學校的合作導師也主動分享孩子的轉變,讓沒有跟孩子朝夕相處的我們能夠瞭解對孩子生活行為的影響。閱讀全文

美好共生,從綠食育開始

神隱「主婦」的食安旅程 最近常想到宮崎駿《神隱少女》動畫裡的幾個畫面:貪吃的父母變成豬頭、少女千尋要踏入神界還是停留在現實的荒蕪、失去全名的她一次又一次的選擇……。 回過神來揣想,黑心食品鬧得沸沸揚揚時,一向關心飲食議題的主婦們一心只想趕快跳進去發聲。但食品安全這個「靈異神界」中,究竟有多少道行很高、是鬼是神的人呢?被社會期待為消費者代言人,我們常常遇上不確定且不熟悉的事,像是修改《食安法》,還有「食品雲」這種高科技,實在很像千尋踏進湯屋一樣,都得要去試試看才知道。當然,闖進這個不為人所知的大觀園,不免會遇上長年汙垢特別厚的組織,還得用力幫全民洗刷刷看清其真面目呢! 註 1...閱讀全文

朝向校園午餐零基改之路

現時,幾乎每所高雄市的學校都施行「校園午餐非基改」政策。特別是從今年6月開始,凡是透過學校員生消費合作社採購系統,只提供非基改食材可供下單,除了少數幾所學校仍需克服採購量、經費等問題,目前推動進度將近百分之百!閱讀全文

費力遊說,終於換取蔬食日非基改原則

我們發現台中市政府將提高 5 元的食材品質提升方向,完全倚賴在「國產非基改大豆推廣種植計畫」上。而且,食材品質提升對象先鎖定僅佔四成多的「自辦午餐」與「他校供餐」學校。其餘將近五成多的外訂團膳與公辦民營註 1、多半需自行上網採購的學校,大半仍不知道方向何在?是否可以納入採購原則?(許多學校畏懼獨力承擔公告文字要求非基改食材或有機菜,落入綁標景況或是沒有廠商投標)閱讀全文

翻轉校園午餐政策行動

校園午餐不只是孩子怎麼吃的問題。不管是午餐弊案或是免費午餐,大人往往將它當做是一門生意,一種討好選民的政策,拿來補貼學校預算不足的回扣來源,或是用「最低標」低價採購方式草率處理。在這些利益的競奪與考量中,大大小小孩子吃的好不好、營養夠不夠均衡、食材安不安全,就變成次要的事情了。許多人跟我們反應,眼前社會對待孩子健康成長的這種作為,實在是文明國家的恥辱!閱讀全文

《友善環境生活實踐家》志工培訓

友善環境就是友善自己,保護環境即是建構美好生活的一種方式。基金會的志工媽媽們經由對環境的愛而開始去學習與實踐保護環境的方法,28年來,在環境議題上努力的倡議與生活實踐,推動相關環境政策,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此次集合媽媽們的經驗與對外宣講的魅力來設計志工課程,希望可以讓媽媽們的實踐精神傳承下去,並祈願有更多人願意投入為環境付出一份心力。現在,我們邀約大家一起來做生活實踐者!閱讀全文

良食糧方系列講座-找回人與糧食的連結

世界糧食日即將到來的前一個月,邀請你一同參與良食糧方系列講座,從五個主題去瞭解人與糧食的連結:農業發展、經濟、農地、教育、消費,認識糧食危機與農業議題,省思自身與糧食的關係,思考從生產與消費的角度該如何因應,找到適合自己的「良食糧方」。閱讀全文

[0811聲明稿] 針對官方日食解禁民意調查事件之聲明稿

衛生福利部於強颱蘇迪勒襲台忙亂之際,於臉書平台發佈了只有 1 條問題、3 個選項的問卷調查[註1],意見蒐集至 8 月 16 日,而調查結果將作為日後國內政策擬定時的重要參考。面對此舉不民意的食安調查,難道人民只能有「要」或「不要」的選項?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台北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