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總會

您在這裡

核電剋星:人災與地震 (台日國會議員「地震與核安」研討會 後記)

地震國告別核電 第二回1月16日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此次乃暨日本前首相菅直人訪台後,再邀請日本四位國會議員及國會事故調查委員田中三彥[註],來與台灣分享核電安全與地震的關係。 田中三彥開宗明義說:「毫無疑問,福島核災最根本的原因是地震。另一主因則是人災」。閱讀全文

【協力宣傳】民眾參與式教案設計工作坊@文山社大

時間:103年2月15日(周六)至16日(周日) 9:00-17:30 地點: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景美校本部(臺北市文山區景中街27號景美國中內)閱讀全文

【2013年度議題】守護餐桌 基改風險不可不知

主婦聯盟等組織長達五年的倡議行動,使得台灣人民對基改食品的食用風險、環境危害及道德議題已有更多認知。而《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草案》研擬將黃豆、玉米不得標示「非基因改造」的食品重量比率從原本5%加嚴至0.9%,終於與歐盟標準相同。 2008年起,由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色陣線協會與台灣大學農藝學系種子研究室共同發起「台灣無基改農區推動聯盟」。 2013年主要目標為促進民間意識覺醒。因此,陸續於3月成立「搞非GMO基改解密」臉書專頁、發起「我是人、拒吃飼料級基改黃豆製品」連署及「非基改店家特搜」等網路行動。此外,發行《守護餐桌-基改風險不可不知》折頁,...閱讀全文

我們把食物送進焚化爐(下)

其實,廚餘回收的推動,目的是希望資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以減少環境的污染。面對龐大的食物垃圾問題,環保署近年雖已積極研究將垃圾作生質能源發電或生質酒精的可能性,可是,不論是廚餘用作發電,還是提煉成乙醇;抑或是送至焚化爐和堆肥場,始終是棄置後的處理方式,中間都會涉及大量土地、研發、營運和維修等費用。所以,若食物能在生產、料理、食用、剩餘的階段得到充分利用,便有機會減低食物棄置後的處理壓力。閱讀全文

我們把食物送進焚化爐(上)

台灣的廚餘回收工作,一直受到鄰近國家的讚揚。香港記者陳曉蕾,更於《剩食》一書中詳細報導台灣廚餘回收的情況,歷年廚餘回收量也有逐年增加之趨勢。但是,廚餘離開我們家中的垃圾桶後,真的有好好回收再利用嗎?閱讀全文

不讓我們的胃袋有核廢料

1月10日監察委員才針對輻射食品安全提出調查報告,指出目前國內對日本輸入台灣食品輻射限量太過寬鬆、管制的機制效能不佳兩個問題,以及國內水產品應持續監控輻射污染的狀況,以確保食安無虞。兩天後,台灣輻射促進會也舉行了「日本福島核災後臺灣輻射食品安全把關座談會」,邀請到反核作家劉黎兒主講,同時也請到食藥署與原能會的代表現場說明,並開放民眾參與討論。閱讀全文

【2013年度議題】生活環保課程─實踐才是真正的環境教育

藉由一系列環保實作體驗活動,本會這群資深的環保媽媽不僅能傳承多年來力行生活環保的經驗與方式,更能降低民眾接觸環境議題的門檻。從生活小事中開始發現並嘗試解決,一直都是本會行動的中心思想。閱讀全文

【2013年度議題】志工培訓─培育未來主婦新力量

『我從來沒有參加過民間團體,經過這兩個月,我開始關心基改及添加物的問題,也常和朋友討論上課的內容,甚至推薦她來參加下一期的培訓活動。』~新進志工心得分享 2013年4月、7月及10月,本會以食安議題為主軸,開辦「食學知味」、「知食」及「生活食事」等三期志工培訓活動,每期八週時間,共號召七十餘位朋友一齊參與,人員組成涵蓋學生、家庭主婦、農友、退休人員到大學教授,堪稱近年本會最大規模的志工招募計畫。 全部培訓課程均由本會秘書處及資深志工共同討論,從認識基金會、了解食品添加物、基改科技爭議到蔬菜硝酸鹽議題,搭配觀賞飲食議題紀錄片及閱讀綠色繪本,課程最後二週則交由學員自行規劃籌辦各式分享活動。...閱讀全文

【2013年度議題】親子綠繪本─兒童環境教育的媒介

本會以綠繪本作為推動多元兒童環境教育活動的媒介,2013年共舉辦10餘場志工培訓工作坊及百場以上故事列車活動,參加人員高達5,000人次以上,可見綠繪本之魅力和社會對綠繪本作為兒童環境教育媒介之肯定。閱讀全文

【託播】無化學農藥蔬菜栽培(春季班)

吳錫富先生,為了能將五十年的農業耕作經驗傳授給下一代。與日和教育基金會合作開班授課,以期能培養友善土地耕作之農民。並鼓勵一般民眾在自家庭院栽培蔬菜時,能不使用化學農藥。故本課程不同於一般市民農園之型式,著重於蔬菜專業生產技術。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台北總會